spoon「勺」{從「丶」/「主」,從「勹」}「勺=丶+勹」


「勺」這組諧聲系真是三天兩頭被拉出來鞭屍(好吧並不是屍)。

算了,慣例踢一下鄭張的場子吧。

С. А. Старостин 說:

「的」:10th~6th century BCE *te?k?

「主」:10th~6th century BCE *to?

「包」:10th~6th century BCE *pru?

鄭張尚芳說:

「的」:上古 *ple?w?

「勺」:上古 *bljew?「酌」:上古 *pljew?「豹」:上古 *pre?w?s「約」:上古 *?lew?「主」:上古 *tjo?「包」:上古 *pru?

W. H. Baxter (2014) 說:

「的」:上古 *[t-l]?ewk

「勺」:上古 *m-tewk

「酌」:上古 *tewk「豹」:上古 *p?r[e]wk-s「約」:上古 *[q](r)ewk「主」:上古 *to?「包」:上古 *p?&u

按:方括弧表示括弧內的東西 Baxter 自己也不確定,小括弧表示括弧內的東西或許有或許沒有,尖括弧表示中綴。

我 (2018.3) 說:

「的」:春秋 *t??uk

「勺」:春秋 *d?uk

「酌」:春秋 *t?uk

「豹」:春秋 *p???uh (主母音或介音存疑)

「約」:春秋 *??uk

「主」:春秋 *t??

「包」:春秋 *p??u

注1:春秋時期的聲母很可能比我寫的複雜,但這事太難考了,先這麼湊合著吧。

注2:音位比音值重要,哪個符號你看不順眼你可以自己換一個差不多的。我是來科普的,又不是來推銷 IPA 的,不必擔心我的反對。

注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之所以會出現聲母跨組,純粹是因為 *?uk 部缺字。不服的話,你告訴我造字的時候 *p?uk、*??uk 這種音節該用什麼聲符?鄭張硬搞 *P(l)j -&> 中古章組,說實話很不經濟,解釋不了幾個字。

至於這一大串「包」聲符字跟「主」與「包」的關係…簡而言之,沒什麼關係,隔著老遠。


參考文獻:

謝爾蓋·阿納託利耶維奇·斯塔羅斯京 著,張興亞 譯,《古漢語音系的構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第三章至第五章。

鄭張尚芳 著,《上古音系(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William Hubbard Baxter, Laurent Sagart, ?Old Chinese: A New Reconstr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謝邀,上古漢語中「勺」作為兩字的聲符,而兩字又分屬不同的韻部,兩字的發音比較接近。至於分別和「丶」、「勹」音近則純屬巧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