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走進北京東區兒童醫院開展社會實踐。千龍網發

千龍網北京訊 爲什麼盲點看不到東西?視網膜到底有多厚?如何保護我們的視力……3月22日,朝陽區第二實驗小學北辰福第和柏陽學校學生帶着各種和“眼睛”有關的問題在朝陽區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教育基地——北京東區兒童醫院上了一節真正的實踐課。在眼科博士的帶領下,通過拆解眼球模型、動手測視力等實踐活動深度體驗眼科小醫生的職業課堂。

六年級學生王一凡對此次實踐課程特別期待,她已經佩戴眼鏡三年,除了近視還有斜視問題。“以前去醫院都是檢查和治療,並不瞭解自己眼睛的構造和視覺形成過程,也不知道怎樣纔算科學用眼。”王一凡說。

體驗課上,除了做了調查小問卷,王一凡和同學都進行了電腦驗光。該院小兒眼科中心副主任張永強結合大家的屈光狀態,通過眼前節系統讓學生直觀認識眼球結構,並讓學生動手拆解眼球模型瞭解眼睛解剖結構,瞭解視覺形成的過程,近視形成的原因。

“原來,好視力是視杆細胞和視鏈細胞共同成就的。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可以把光語言翻譯成神經語言。”王一凡對自己的眼睛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想正確、有效地保護眼睛也不是少看電子產品那麼簡單的,她說。

“眼科小醫生體驗課是集健康知識普及和眼健康普查爲一體的課程。”張永強表示,作爲課程延伸,每個孩子都會得到1張視力表和年度視力記錄卡。此外,學生還學習了視力表的正確使用方法,方便在家定期進行視力自我檢測,時刻關注視力的發展和變化,真正將近視防控落實在點滴生活中。

“很多人認爲醫院只是看病的場所,其實醫院不僅可以看病,也是普及健康知識的專業機構,醫院裏蘊藏着很多教育資源,比如醫護資源、醫療設備等。”北京東區兒童醫院院長何定學表示,社會大課堂教育基地激活了醫院內的教育資源,讓醫院不再只是“孩子生病了家長才能想到的地方”,可以和更多健康孩子產生積極關聯。

學生用手電“探測眼球”裏的世界。千龍網發

醫院將開設哪些適合學生體驗的職業課程呢?何定學介紹,除了眼科小醫生體驗課、醫院還面向學校開設了家庭急救課和小營養師體驗課。當天,由醫院兒童健康管理中心醫生授課的小營養師體驗課走進了朝陽區王四營中心小學和陳經綸民族分校,課堂現場孩子們通過讀懂不同食品的營養成分表,學會科學地選擇健康零食,同時學習根據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定製家庭健康食品,爭做家庭營養規劃師。

據瞭解,2018年12月,北京東區兒童醫院正式掛牌成爲“朝陽區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教育基地”,納入朝陽區社會大課堂區級資源單位名錄,填補了本市沒有醫院承擔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教育工作這項空白。今年3月,朝陽區全區中小學將收到包括北京東區兒童醫院在內的60餘家基地名單的選課目錄,自主選課。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