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是日本系统导演宫崎骏导演的、由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电影,该片于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获得了包括第5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奖项。影片中,千寻和父母的遭遇、千寻与白龙的感情、汤屋的奇遇和「无脸男」的故事,至今仍是广大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

《千与千寻》国语配音版于2019年6月21日在国内上映,上映当天即破「首映18年后」的票房记录。目前猫眼累计票房3.30亿,上座率9.6%,可以说「叫好又叫座」了。

像《千与千寻》这样的「重映片」有很多,但是除了像《泰坦尼克号3D》《龙猫》这样的个例之外,大部分影片的重映票房并不乐观。有媒体统计,近5年来包括《功夫》《一代宗师》《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在内的27部重映片,合计票房仅4亿,不足《泰坦尼克号3D》票房一半。

为什么《千与千寻》在各大平台都有不俗的播放量,仍然有这么多人选择买票去电影院去看呢?答主认为有这样三个原因。

第一,冲著宫崎骏去的。据某些街头调查结果,如果在街头随意拜访1位路人,让他/她在5秒内说出一个日本人的名字,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说出「宫崎骏」。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在电影届相当有名,制作出了《天空之城》《龙猫》《幽灵公主》《悬崖上的金鱼姬》《萤火虫之墓》等等高质量的影片,《千与千寻》就是其中评价最高的影片之一。在电脑制图已经成为主流的当代,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仍然坚持手绘制图,坚持「慢工出细活」的原则,这是其难能可贵的地方。据称《千与千寻》的上映,一共花费了近10万张绘图手稿,制作周期长达几年。不光在制作方式上面,在影片主题方面,宫崎骏的电影也是吸粉众多。《千与千寻》讲述了千寻在汤屋的奇遇,但是影片并没有落入「XXX奇遇记」的俗套,而是通过汤屋的生存规则、与白龙的感情、无脸男的故事,讲述了劳动与回报、成长的代价、贪婪与欲望、环保与和平等等的深层次的主题。

宫崎骏在中国有著数以千万计的粉丝,他的电影让人受益,电影的画风让人感觉到温暖,电影的配乐也是经典到不行。所以,当他的电影在国内上映,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买票去看。就当是「还他一张电影票」,过过情怀的瘾了。

第二,周冬雨等新人配音的原因。明星的带动效应是很大的。《千与千寻》国语配音版有周冬雨、彭昱畅等目前流量小生的加入,吸引了不少粉丝前去买单。这里面应该就包含很多连《千与千寻》原版都没看过甚至未听说过的人,就为了支持自家爱豆,而愿意买单去影院的。尽管很多人出影院感觉后悔,看影评里大呼「国语配音毁经典」的大有人在。

以上就是答主的见解,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请指正,谢谢!


首先呢,《千与千寻》只在港澳台上映过,并没有在大陆上映,所以我们之前所看的都是盗版。记得前段时间星爷的《大话西游》也在电影院重新上映过,也有很多人去看了,说是欠星爷一张电影票,这次的上映有很多人去看,也变相的可以说是欠宫崎骏一张电影票。

千与千寻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动漫电影,获得过非常多的国际电影大奖,也可以说是宫崎骏老爷子的代表作了,而且电影的最初层次的意思,简单易懂,我问了周围很多朋友家的小孩,他们大都看懂了故事的意思,也觉得很开心。

最后呢,是电影深层次的内容了,电影中的很多人物都和现在步入社会多年的自己一样,比如无脸男,钱婆婆还有浴室里打工的蛤蟆等等,唯独只有千寻和自己越走越远,丧失了纯真,勇敢无畏只是在咬紧牙关,卑微的活下去而已,可能我说的有些悲观。


《千与千寻》被称为史上最佳动画片之一,它2001年问世,至今仍以304亿日元的票房成绩,稳坐在日本影史票房冠军的宝座。除此之外,电影还曾获得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第5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仅仅这两个「由头」,就值得很多观众买票走进影院了。毕竟有人反复看过这部片子,有人或许未曾听说。


在卑微的世界里卑微像只壁虎企图侵蚀别人的尊严和快乐幸福,璧虎可不是老虎的同类,别乱攀亲眷??


昨晚刚看了,头条是不是知道了??????


中国人拍不出这样优美的好动画作品,所以,日本人的动画片就大受欢迎。中国的影业公司除了拍文化垃圾一样的东西。就没有本事搞文化精品出来。


就个人而言,因为影片的情怀以及喜爱。手机端已经看了无数次,千与千寻和龙猫都是最爱,毕竟影院大屏幕和小屏幕的观看时候感官都是非常不一样的。电影院看能更加设身处地的真实感受。如果真实喜欢,何乐不为呢,毕竟难得钱能买到了快乐。


因为情怀,那些年我们没钱支持,现在我们一定要补回来,毕竟是真爱党。


因为这是首次在中国的电影院里上映,而且这部电影是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再次去看是为了更深一层的意思去了解电影所展现出来的内涵


老早都已经看过了,现在为什么又上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