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香四月天。

今年兩會,“全民閱讀”連續第六次

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倡導全民閱讀落地生根,

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打造書香中國,

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成爲新時代閱讀的重要涵義。


全民閱讀從全家閱讀開始,

學習型社會是由千千萬萬個

學習型家庭構成的。

建設家庭閱讀共同體,讓“書香飄萬家”,

在家庭共讀中立德樹人、培根鑄魂,

描繪新時代家庭的精神圖譜。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在第24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

本刊邀請幾個家庭分享他們的閱讀故事。


希望你也和他們一樣,跟摯愛家人一起讀書,

在充滿書香的人生港灣,寫下屬於

你們全家的金子般閃亮的光陰故事吧。




共讀中共成長

文/李菁


李菁   作家,十點讀書籤約作者,獨立攝影人,出版書籍《見素》《當茉遇見莉》《你的人生終將閃耀》《向美而生》


每日與書爲伴,這於我們一家人來說,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


每天喫過早餐後,我們就兵分兩路。父親與母親在一樓看書,我在二樓的書房看書,“各自爲戰”,互不打擾。父親二十年如一日研究梅花,與梅花文化相關的書籍是他的一大閱讀偏好。


母親愛看小說,也偏愛一些養生類、科學飲食類、健康管理類的書籍,她會從這些書籍裏獲取各類養生保健知識。常常看到她戴着老花鏡坐在院子裏看書,晨光穿過密密匝匝的香樟葉,灑在她的捲髮上,灑在菲薄的紙頁上。樟樹上幾隻鳥雀嘰嘰喳喳叫着,真是一幅歲月靜好的油畫。


二樓有一家人這些年積累的藏書,萬冊有餘。生活的湘西浦市古鎮沒有圖書館,我們就傾盡所有在自己家裏打造了這樣一個擁有萬卷藏書的“伊甸園”。我最喜讀散文類、攝影類、生活美學類書籍,在閱讀中不斷獲取養分,提高了審美,拓寬了視野,在書頁翻動之間日日精進。


讀書可與古今中外無數聖賢哲人交流,不受時空的限制,智慧逐漸增長,怡情怡性。畢淑敏曾如此描寫過閱讀的益處:“作爲閱讀者,我們還處在生命的不斷蛻變之中,卵蛹裏可能飛出美麗的天鵝。在閱讀中,我們被征服。我們更在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發出從未有過的力量。”


作爲一名自由寫作者,閱讀總能帶給我寫作的靈感,當靈感悄然而至,我便放下書籍,伏案書寫,文字如神來之筆湧出筆尖。一篇篇文章自然而然生成,一本本書也得以面世。讀者朋友們通過閱讀我的書,與我在紙間相遇相知,感知到那份暗藏在文字中的能量。


我們因爲有書之信仰,家更爲和睦,處處都有情有義有愛。因着這份對書的癡心與堅守,我們家曾被評爲湖南省“書香之家”。


因爲父母愛讀書,漸漸地言行舉止都散發着文化氣息。



父親儒雅隨和,笑容可掬,不管何時都給人可親可近之感,與人隨意閒談,引經據典都是信手拈來。母親溫柔賢淑,從不會對我大呼小叫,假使我有做錯之處,她也總是心平氣和地與我說道理。我生性愛自由,選擇的道路總與世俗既定的不盡相同,父母不人云亦云,能用大海般寬闊包容的心接納我的心之所向,並且給予我愛的支持。


我每每見着鄰居家的大人對偶爾犯錯的小孩怒罵呵斥、拳腳相加之時,總是慶幸自己有着如此智慧的父母。我也因此明白,“知書”才能“達理”。他們常年生活在偏僻小鎮,卻有着大氣的格局、見識不俗,這都得益於日復一日的閱讀,得益於閱讀的力量。


2018年春天,我與先生結爲連理,有了屬於我們的新家,更有了一個三面環書、一面對窗的書房。我將多年的藏書從父母家一車車運到了新家,運過來之前,父親爲每本藏書上蓋上我的藏書章,意在囑咐我要好好珍藏。這讓我想起幾年前的冬天,父母幫我在西安租住的房子整理藏書,曾打包了整整九十箱寄回老家。一直以來,書是我的命,我生活在哪兒,這些書便跟着我同行。


如今,我與先生過着與書爲伴的幸福生活。他從前喜歡看電子書,遇到我之後又重新愛上了閱讀紙質書。這樣的閱讀很慢,但慢中有靜,有更爲深入的思考,也爲我們搭建了更多深入交流的橋樑。


比如,他喜歡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這恰恰是我不擅長的領域,每當他讀了這方面的好書,汲取到新的知識與信息,就會與我談及這其中的奧妙,爲我打開更多“世界”,也讓彼此在情感上有了更深的連接。



李菁與全家人合影


閱讀的日子裏,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清晨睜開雙眼,不管是看到傾瀉在窗櫺的暖陽,還是聽到淅淅瀝瀝的雨聲,我們都對這新的一天充滿了喜悅與期待。


與家人共讀,更是增進了一家人的親密關係,大大豐富了共同語言和共同意趣,我們常常會坐在一起討論彼此從閱讀中收穫的新知,交流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追求更健康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大好春光正讀書。我期待在閱讀中,能撥通古今天地的智慧之線,與先哲對話;也期待在閱讀中,能撥開雲霧見青天獲取點滴精華,遇見內心更爲通透智慧的自己。


風在吹,雲在飄,茶正香,書剛好。大好春光,豈可辜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