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我国某军工企业曾研制过一款基于轮式装甲底盘而来的W2554轮式自行高射炮,虽然该自行高炮因为性能问题没有进入军队服役,不过当时该高射炮系统在性能上还是挺独树一帜的,特别是在底盘越野性能上,采用了类似宾士的「门式车桥」。该高射炮系统主要是为了对付一些飞行高度不高的低空直升机、攻击机、强击机等低空飞行器,同时也可以兼做近距离内的装甲目标攻击武器。该高射炮因为属于企业自研项目,所以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和缩短研发周期,该高射炮主要基于牵引式23MM高炮系统改进而来,核心基本不变,主要是基于从牵引式变为车载式而做了一些基础的改进工作,在光电火控系统上采用了当时国内最新的整装式火炮驱动瞄准系统,同时为了增强火炮操作员的安全和提高自行高炮的火力打击能力,该高炮系统采用了敞开式炮塔设计和模块化的箱式供弹系统,底盘上装有6个可以拆卸的弹药箱,在战斗中使用过的弹壳和弹链可以直接抛除车外,这样不光降低了火炮系统的难度,还提高了整体的可靠性。

该自行高炮底盘采用重庆铁马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6*6轮式底盘,该底盘在设计上是参考了我国早期大量列装的WZ551型轮式底盘设计,不过一改过去的动力中置方案,改为了动力后置方案,而且在传动系统、底盘悬挂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大的升级改进,比如该底盘采用的动力后置方案,在设计上将动力舱和乘员舱、战斗舱分开设计,这样不仅提高了乘员的安全,而且降低了乘员舱的噪音和震动,有利于长时间行进和作战时提高一个更好的作战环境。同时该动力舱可以实现动力整体吊装,有利于在战斗受损后快速进行整体换装,这也是90年代才刚开始流行的动力整体换装设计,这样不仅提高了装甲车的战斗性,而且缩短了动力换装、维修时间。同时在底盘悬挂上直接采用了当时重庆铁马下属的重庆大江集团生产的,有著宾士门式桥技术的非承载式车桥和独立悬挂,虽然大致上和宾士技术的门式桥差不多,但是从细节上说,前桥悬挂系统由纵向布置的半椭圆型钢板弹簧和筒式减震器组成非独立悬挂,而后面两桥则在前桥基础上增加了上下推力杆,同时将钢板弹簧换成了螺旋弹簧,并且带有能顾提高越野性能的轴间差速锁和轮间差速锁,类似宾士乌尼莫克上的前中后三把锁技术,所以从底盘和悬挂系统整体上不光增加了整车车桥的承载性,而且借助车桥更高的离地间隙也提高了该轮式底盘的通过越野性能。从底盘及悬挂的技术水平来说,的确有著越野性能突出的特色,不过对于W2554轮式自行高射炮系统来说,类似门式车桥技术虽然增加了该底盘的通过性和越野性,但是其也增加了整车的高度,特别是作为自行高炮系统在射击时尤为注重的底盘稳定性而言,过高的底盘设计反而成了缺点。再加上该高射炮炮塔采用了敞开式设计,在整车的防护性和密封性上也比较差,所以该底盘后来并没有成为我军通用底盘或者外贸产品,不过该技术后来也在重庆铁马后期研制的轮式底盘上提供了参考设计。


越野性能还可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