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jpg

 

这部片融合了印度片惯有的缤纷色彩、歌舞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有把握浅尝即止的原则),但是又添加进西方以纽约大熔炉为场景衬托的多元融合、波折后的自省与自觉,是一部适合阖家观赏的温馨小品电影。不过,对于此部片是否有真正呈现女性自觉,笔者窃以以为,导演企图心有余,深度却不足。但对于很多传统女性在家庭中角色、冲突之写实、自我被侵害又回归自信的过程,则算是拿捏得宜。

00.jpg  

↑可爱小儿子,只有他不会在不经意的情况下伤害妈妈

首先,此部电影以一个看似家庭圆满的家庭主妇为主角,是一个蛮棒的切入点。若熟知印度的阶级差异、与上层阶级极度崇尚英文的结构背景,则略可知主角为何因为无法顺畅讲出英文,会被丈夫无视、女儿轻视之一二。

但主角莎希,原本并无因无法讲出顺畅英文而感到自卑,相反地,她原本就有一定程度的女性自觉,她对于家里的一切感到十分满足,有一个自己引以为豪的小生意:圆仔糕饼,可以让其跳脱家庭主妇角色的兴趣与自我肯定。只是,这样的兴趣,做糕饼或美味料理手艺的天赋,牵连回家庭主妇角色,就被丈夫视做附属应为的能力,传统观念的丈夫,甚至希望,她能够只为他一人展现手艺,所幸,丈夫似乎只是嘴巴爱逞强,在重要时刻,并未真的多所阻拦,也鼓励她到纽约,因而有后续的契机。

01.jpg  

↑非常写实传统看似不体贴的丈夫

英文也是,莎希认为以印度语跟老师沟通没什么不对,但结构环境让菁英份子对于自已母语掌握有困难,但老师并没有将英语沟通视作当然,反而因为自己印度语表达不佳有稍许不安的同时,正值青春期,以父亲为模范的女儿,却急到跳脚,其认为,自我菁英的形象地位,被凡事提及吃食、本土,不长进的母亲给侵害。因此,不被尊重的莎希在一件一件的事情中,逐渐毁坏了完本完整的自我。

但随著节情的进展,主妇莎希在原本的自我小满足世界中,因缘际会被推到学习希望语言与接受文化冲击最棒的环境「纽约」,虽然,等著她的,又是一个象征传统的印度婚礼。因此,虽然一开始她百般不愿,在家人的支持之下,她还是只身飞往纽约。电影对于一个惶惶不安、语言不通,文化更是差异的莎希首次搭机、搭地铁、点餐等等的场景,情节描绘皆属细腻,相信也会让层有相关经验的人感同身受。

莎希在连串刺激下,把握了短期进修的机会,想要借由学英文,认识了大熔炉、种族地位皆不同的朋友,他们彼此教会了彼此很多东西,最终莎希也借由自己的力量,博得家人原本就应有的「尊重」。不过,或许是怕再度被嘲笑,或怕最终的结局是失败,莎希一直不愿意告诉任何家人,这也造成家人的误解与最终结局的高潮,所幸,她的演说温暖真挚、触动人心,让结尾得以画下一个看似不完满,但是可以被接受的结局。

夫妻之道.jpg  

↑夫妻之道本就困难,若再因为传统文化的箝制,沟通更少,长久累积起来,便是不妙。

回到一开始所说,为何此片呈显印度、与印度传统女性的自觉略显不足?因为,这样的自觉,却还是要依靠美国、仰赖纽约。虽然搭机时巨星客串的乘客告诉海关,我们坚定的告诉美国,我们是来帮助你们、刺激你们的消费,我们应当要骄傲。但最终所有莎希的自省自觉,都还是依靠西方原本优势,且斧凿痕迹明显,片中呈现的印度,也落于东方神秘主义的印象,隐恶扬善的企图明显,若与「贫民百万富翁」相比,深度还是略显不足。

且,或许是片商的种种考量,这部片的片名:救救菜英文,让人有喜剧的错觉与片中英文学习机构的置入性行销(字幕上不断跑出某知名的线上英文补习机构),虽然朗朗上口,还是让这部片顿失味道,殊为可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