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例行謝邀

評價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我們都要從正反兩面來看,纔可以得出一個儘可能全面和客觀的評價。

按照題主的問題,首先是唐朝宰相裴炎

裴炎:字子隆,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唐高宗顧命大臣。

首先好的方面,有少數歷史名人對他的評價都非常的讚揚他的治國才能。

如李旦:飾終追遠,斯乃舊章;表德旌賢,有光恆策。故中書令裴炎,含弘稟粹,履信居貞,望重國華,才稱人秀。

但大多數都對他持否定態度。一則覺得他無治國才能是個庸臣,二則覺得他不會不善混跡官場,最終禍從口出,被武則天以謀反罪滅殺和抄家。

如蘇軾:武后以謠言而殺裴炎。張唐英:裴炎真庸臣也。宋祁:知中宗之不君,不知武后之盜朝,假虎翼而責其搏人,死固宜哉!

綜上所述:從治國的才華角度來說,裴炎雖然說不上是治世能臣那種曠世奇才,但最起碼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宰相,從智商來說是沒問題的。但成也蕭何敗蕭何,也正是因為為國為民,為人耿直,說話不經大腦,在武則天權勢鼎盛時期居然公開反對武則天,並讓她退位讓權給唐睿宗,招來了殺身之禍,從情商來講是不會做人。

再來是明朝于謙

看題主的問題直接說明瞭于謙是明朝忠臣,而事實不僅於忠臣此,他更是明朝的民族英雄。歷史上對於謙的評價幾乎是好評如潮。

如王直:國家正賴公耳。今日雖百王直何能為!王世貞:少保負穎異之才,蓄經倫之識,詩如河朔少年兒,無論風雅,頗自奕奕快爽。且300年後乾隆帝更是給他親自題寫匾額「丹心抗節」。

但人無完人,于謙的缺點還是有的。這缺點有點像嶽飛的精忠報國。我們都知道嶽飛是被宋高宗和秦檜一起害死的,因為嶽飛如果救出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宋高宗和秦檜都要完蛋。

那麼于謙的情況其實和嶽飛當時的情況很像:于謙為官清廉,在當時烏煙瘴氣的朝廷中顯得格格不入,因此被石亨誣陷謀反,于謙和石亨在當時處於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對立面,但好就好在是石亨發動了『奪門之變』。如果石亨死了,那麼奪門之變』會失敗,一旦『奪門之變』失敗,明英宗是無法複位成功二次稱帝,『奪門之變』的發動者石亨也必死無疑,在當時明英宗和石亨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所以在當時明英宗和石亨都想于謙死,俗話說的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古今往來無一例外,于謙落的和嶽飛一個下場。

不過當然啦,于謙和嶽飛最後也很快被平反。

以上僅是我個人觀點,歡迎在下面評論給我更多的參考。謝謝各位


評價裴炎

武則天曾說:卿輩有受遺老臣,倔強難制過裴炎者乎?有將門貴種,能糾合亡命過徐敬業者乎?握兵宿將,攻戰必勝過程務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於朕,朕能戮之。

1.他堅決反對唐宗李顯封自己的岳父韋玄貞為宰相,說他這樣是無功受祿,就和武則天廢黜李顯,這證明他剛正不阿。

1. 2.在武則天大權獨攬時,裴炎又挺身而要她還政天子。他反對武則天更是害怕武則天像呂后那樣把王朝帶像敗亡,可也因此招來了殺身之禍,看的出他一生忠於李唐王朝,這證明瞭他是一個忠心愛國的之人。

2. 他在被抄家時,家中毫無積蓄,更是證明瞭裴炎是一個清官。

看得出來裴炎就是太直了,過於倔強

唐朝開國以來「名跡崇高,功效明著」的宰臣評定等級,裴炎被定為上等。

于謙評價

于謙,字廷益,是明朝名臣、更是民族英雄,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明史》曾讚揚于謙說:「謙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卒得復官賜恤。公論久而後定,信夫。」

他是個重名節輕利祿,不貪污不行賄,其他大臣在爭相獻金求媚時。而於謙每次進京只是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

他重社稷,輕君王,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的清官。他一生寫過許多詩,其中有不少詩抒發他為政清廉,浩然正氣。有一首寫道:"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所以古志士,終身甘縕袍。

還有一次,石亨大將軍舉薦皇帝封他兒子官,可被于謙拒絕了。因為他不想用兒子來濫領功勞。

自從土木之變以後,于謙發誓不和敵人共生存,也因此于謙遭誣陷被害。他死的那天全國的人都認為他是被冤枉的。

他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自己,也不需要任何證明他的的忠心。

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詩一樣,坦坦蕩蕩,堪與日月同輝,而於謙不但才能過人,品德上也幾乎無可挑剔,所謂德才兼備者,千古又有幾人。

他愛民如子,嚴懲作姦犯科權貴,不顯官威,一套便服,一匹瘦馬。可卻被同僚誰是假謙虛假清廉,說他壞了官場規矩。 也一直受到排擠和打擊。


兩位都是清官忠臣,又都含冤屈死,唐裴炎地位更高因忠於李唐被武則天下令抄家斬首,明忠臣于謙功勞更大名譽更重被同僚陷害遭明英宗下旨抄家斬首。


兩位都是忠臣,但是都死於冤


抽煙喝酒燙頭……


各為其主,各為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