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最重要的官員,而在楚國前期,這一職務多年被若敖氏家族成員盤踞,直到子玉在城濮之戰

中慘敗,被楚成王熊惲逼令自殺,子文又年老體衰拒絕再任,楚成王才趁機任命若敖氏家族的死對頭蒍呂臣接任令尹。

然而,楚成王是打著向若敖氏家族爭權的如意算盤,奈何若敖氏家族的勢力太大,蒍呂臣根本控制不了,不僅政令不出朝廷,反而遭到手握重權的斗勃、成大心、斗般等若敖氏族人一致反感,做事處處受限,幹得非常窩囊。

公元前631年,被楚成王熊惲寄予厚望的蒍呂臣因抑鬱成疾,撒手人寰,此時距離他上任令尹僅一年。

令尹之位出現空缺,若敖氏家族再次捲土重來,楚成王看來看去沒什麼合適人選,不得不任命若敖氏家族成員斗勃擔任令尹,令尹之位再次回到若敖氏家族手中。

斗勃的字是子上,後世也經常用「子上」來指代他。

當時,楚成王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想把長子熊商臣立為太子,並私下詢問令尹子上的意見。

子上沉吟良久,說了這麼一段話:「君之齒未也,而又多內寵,絀乃亂也。楚國之舉常在少者。且商臣蜂目而豺聲,忍人也,不可立也。」

子上的結論就是「不可立」,而且還給出了三大理由:

一、楚成王的年紀不算大,而且有很多寵愛的妻妾,如果將來要廢黜商臣,另立其他王子為太子,肯定會出禍亂。

二、按照楚國立太子的傳統,常常選擇的是年輕王子,商臣是長子,子上的暗示很明顯了。

三、商臣這個人的眼睛像胡蜂,聲音似豺狼,一看就是非常殘忍的人,肯定不能立為太子。

應該說,這三條理由除了第一條,其他的都勉強,尤其是第三條,簡直和子文要殺斗越椒的託辭是一樣的,夠狠啊。

然而,楚成王沒有聽從子上的建言,還是將商臣立為太子。

商臣後來知道這件事後,對子上很有意見,記恨在心。

城濮之戰後,不少中原小國倒向晉國,子上決定給他們一點教訓,就率楚軍伐陳國(今河南淮陽)、蔡國(今河南上蔡)。陳國、蔡國抵擋不住,只能再次與楚國媾和。隨後,子上又移師攻打鄭國(今河南新鄭一帶)。

公元前627年,晉國因蔡國又倒向楚國,非常不滿,便派大夫陽處父率軍伐蔡,子上立即率兵救蔡,結果卻在不戰不和之間,中了陽處父的反間計,太子商臣將陽處父編造的「子上接受了晉國賄賂才退兵」的假消息告訴楚成王,楚成王一怒之下殺掉了子上。

公元前626年,在位45年的楚成王一時頭腦發熱,想廢黜商臣,改立王子職為太子。商臣聽到消息後,在他的老師潘崇教唆下,率領宮中警衛發動政變,逼楚成王自殺。

楚成王也是個逗比,竟然請求兒子,想吃了熊掌以後再死,企圖拖延時間等待外援。商臣沒有答應,楚成王只能無奈自殺。

楚成王死後,太子商臣即位,是為楚穆王,這位國王的上位,帶來了更深遠的影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