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叫做,上天想要讓誰滅亡,就要先讓他膨脹。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人的成功由三方面構成:能力、技巧和心態。

一個膨脹的人,他即便有再好的能力和技巧,也會因為自大,無法發揮出最強的能力。甚至於,時常會出現反派前面壓著打,然後在那裡自我膨脹的時候,就被對方逆襲了——俗稱裝逼失敗。

一、一個男人成熟的標誌,是認清自己水平的高低

戰國的時候,秦國打算出兵滅亡楚國,當時秦王政就問手下的將軍們:「我打算一舉滅亡楚國,你們誰可當此重任,又需要多少人馬?」

?秦始皇劇照

嬴政的選擇面很大,蒙恬、蒙武、王翦、王賁、章邯、王離、李信

都在其內。

當始皇帝問道王翦時,他說:「非六十萬人不可。」

而輪到李信時,他卻說:「不過用二十萬人。」

足足比王翦少了四十萬大軍,這代表著什麼?無比的信心啊!此時李信身為少壯派將軍的代表,因為伐燕之戰進入了權力中心,他迫切需要更多功績來證明自己,而這次伐楚就是個很好的機會嘛。

讓我去吧

李信得寵的原因有三點:1,滅韓之功;2,和王翦破趙之功;3,滅燕之功。

作為軍功爵制受益者的代表人物,他的存在對於年輕的軍人而言就是最好的勵志偶像,而正是這點也讓秦始皇很中意他。一方面是原有的政治體系已經被幾位個高的人佔領完了,此時的軍隊將領中沒有可以平衡的勢力,另一方面原來的大臣都已經漸漸老去,需要新鮮血液來彌補戰力。

果然,聽了李信和王翦的話,始皇放棄了求穩的王翦,而決定給新人機會,始皇帝對他們說:「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

王翦劇照

二、李信的慘敗

李信和蒙恬二人領二十萬大軍攻城,開始是勢如破竹,輕鬆打贏了第一場仗,但接下來的分兵卻給李信帶來了滅亡。李信繞過楚國的防守,急行軍,打算一舉滅亡楚國都城鄢郢。但這裡畢竟是楚國的領地,敵方又是楚國名將項燕,又怎麼可能會在自己的國家內還讓你這樣一支部隊真的成功突襲首都呢?

一路率軍跟隨在李信後面的項燕在等待秦軍疲憊,像這樣孤軍深入、勞師遠征的計謀,最致命的兩點便是要出其不意和速戰速決。

因為既然是戰略突襲,肯定要講求速度,不能讓敵方有時間準備。這種作戰通常是儘可能減少負擔,好達到理想的速度。項燕等待的時機終於到來,畢竟再好的身體也是需要休息的。趁著李信安營紮寨,稍作歇息,項燕便命軍士迅速出擊。李信的軍隊還沒有反應過來,便被撲面而來的楚軍打亂了陣腳。兵器離得近的,連忙迎了上去,刀劈劍挑,你來我往。

戰爭

若是運氣差的,還沒來得及拿到兵器,便被一群楚軍圍上來,一陣砍殺。李信的親信此刻都聚集在他身旁,打算帶著他逃出重圍,李信憤怒而黯淡的神色里寫滿了迷茫和失敗。

李信還在跑,身後的追兵越來越近,馬蹄聲響起時,大地似乎都有一絲顫動。他想回身反殺,卻不想兄弟們攔住了他,然後縱身殺入了追兵之中。李信認得他們,那是昨天還一起喝過酒的都尉,他說過回家後便去向自己喜歡的姑娘提親,但此刻他已經陷入了包圍之中,拼殺聲越來越小……

李信終於還是回到了秦國,跪倒在秦始皇的腳下,而他的面前扔著一冊竹簡,上面寫滿了名字,他還記得最前面的是七名都尉,後面是自己麾下獲過獎賞的軍士名單。

秦始皇沒有懲罰他,只是在那裡憤怒的看著這個跪著的,口口聲聲最多「二十萬秦軍可滅楚的人」,而此刻他帶給自己的消息卻是十幾萬秦軍陣亡的消息。

……

秦軍

嬴政很憤怒,步伐很沉重,他的方向是「稱病」的王翦家,身邊跟著的是最好的御醫。

同王翦的聊天很愉快,出來的時候,嬴政的心終於放下了那塊石頭,他知道——楚國亡定了。而代價,不過是「美田宅園池甚眾」。

秦王政二十四年(李信戰敗兩年後),王翦攻楚,歲餘,虜荊王負芻,竟平荊地為郡縣,楚國滅亡。

李信下一次再出現的時候,已經跟隨在王翦兒子王賁身邊征戰四方了。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