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秦很殘暴,但是國力衰退應該是漸進式的,15年內再怎麼折騰,民怨再怎麼打,秦自商鞅變法後的軍事實力仍在,其他人想要造反也得有兵力啊,也得打得過秦軍啊。可為什麼秦軍在項羽面前就潰不成軍了呢


不如我問你兩個問題,如果你知道問題的正確答案的話,那麼這道題其實很簡單。

  1. 在秦始皇裂冠毀冕,建立秦帝國的時候,是否是在推翻之前秦國所有的體系上建立的一個全新的王朝?還是循規蹈矩,沿用著秦國的官僚體制?
  2. 如果是循規蹈矩的話,那麼秦國自貴族政體改為官僚化開始至秦朝滅亡,一共存在了多少年?

「簡公六年,令吏初帶劍。」《秦本紀》

此條史料一般被認為是秦國官僚集權化的開始。

此時是公元前408年。

至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獻咸陽城於劉季,秦朝滅亡。

至此,官僚化的秦國已經在世界上存在了201年。

從後世王朝的壽命來看,秦國的壽命著實不短。

西漢,享國210年。

東漢,享國195年。

你不能因為秦始皇稱帝就說秦朝這個政治實體只有15年。這樣的話秦始皇、胡亥顯得屬實苦逼。


秦朝在秦始皇之時就已經有十分詭異的事情發生了。

張良去刺殺秦始皇,大鎚子都扔到秦始皇車頂上了。那麼問題就來了,張良怎麼可能接近到就能在秦始皇車頂上扔鎚子呢?是安保工作做的不到位嗎?事後根本查不到是誰扔的鎚子。雖說那個時代交通差,但也不至於查不到這個人叫啥。

秦始皇看到李斯的出場排面很大,嘀咕了幾句,第二天李斯就把車全都換了,秦始皇很生氣,認為有人泄漏了自己說的話,於是開始追查。追查了好幾天都沒查出來是誰泄漏的秘密。

你覺得這是個正常新生王朝的表現嗎?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丙寅,秦始皇崩。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反。

一共一年的時間,秦二世到底幹了什麼?能幹什麼?能把秦朝折騰死?秦二世是幹了多缺德的事兒才能在一年之內讓山東全都反了?

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祕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語具在李斯傳中。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酈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趙高為郎中令,任用事。二世下詔,增始皇寢廟犧牲及山川百祀之禮。令群臣議尊始皇廟。群臣皆頓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雖萬世世不軼毀。今始皇為極廟,四海之內皆獻貢職,增犧牲,禮咸備,毋以加。先王廟或在西雍,或在咸陽。天子儀當獨奉酌祠始皇廟。自襄公已下軼毀。所置凡七廟。群臣以禮進祠,以尊始皇廟為帝者祖廟。皇帝復自稱『朕』。」二世與趙高謀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縣,以示彊,威服海內。今晏然不巡行,即見弱,毋以臣畜天下。」春,二世東行郡縣,李斯從。到碣石,並海,南至會稽,而盡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從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皇帝曰:「金石刻盡始皇帝所為也。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如後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請具刻詔書刻石,因明白矣。臣昧死請。」制曰:「可。」遂至遼東而還。於是二世乃遵用趙高,申法令。乃陰與趙高謀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諸公子必與我爭,為之柰何?」高曰:「臣固原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貴人也,積功勞世以相傳久矣。今高素小賤,陛下幸稱舉,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從臣,其心實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時案郡縣守尉有罪者誅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時不師文而決於武力,原陛下遂從時毋疑,即群臣不及謀。明主收舉餘民,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則上下集而國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以罪過連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公子將閭昆弟三人囚於內宮,議其罪獨後。二世使使令將閭曰:「公子不臣,罪當死,吏致法焉。」將閭曰:「闕廷之禮,吾未嘗敢不從賓贊也;廊廟之位,吾未嘗敢失節也;受命應對,吾未嘗敢失辭也。何謂不臣?原聞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與謀,奉書從事。」將閭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無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劍自殺。宗室振恐。群臣諫者以為誹謗,大吏持祿取容,黔首振恐。四月,二世還至咸陽,曰:「先帝為咸陽朝廷小,故營阿房宮為室堂。未就,會上崩,罷其作者,復土酈山。酈山事大畢,今釋阿房宮弗就,則是章先帝舉事過也。」復作阿房宮。外撫四夷,如始皇計。盡徵其材士五萬人為屯衛咸陽,令教射狗馬禽獸。當食者多,度不足,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皆令自齎糧食,咸陽三百里內不得食其穀。用法益刻深。七月,戍卒陳勝等反故荊地,為「張楚」。

與其說秦二世幹了什麼讓秦朝瞬間爆炸,不如說秦二世啥都沒幹,秦朝就原地爆炸了。


直接原因就是秦朝在秦始皇建立的時候就已經積難重返了,若不是秦始皇有著超強的政治手段,很可能秦朝在秦始皇之時就會崩塌掉。


趙高濫權,二世無能。

在過去那個人治的時代,只要人用好了,什麼事情都沒事。秦二世和趙高,胡作非為,生生把一個大帝國給折騰完了。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舉個例子:司馬欣放走項梁

這哥們本來是櫟陽縣的監獄官員,項梁犯事之後,他的朋友蘄縣官員曹咎給他寫了一封信,讓他幫忙

他就放了項梁

就這樣的貨還因為工作業績好,被提拔為長史了

這是典型的有法不依,他放掉項梁只是一個巧合

真正重要的是向來法律嚴酷的秦,居然秦政府的職業執法人員開始有法不依了

我沒有花時間去統計史記中記載了多少有法不依的例子,但是可以推斷,在秦二世執政期間,有法不依已經成為很常見的問題了

法律越健全,越嚴格,在有法不依的情況下,危害越大

因為有法不依不是什麼時候都有法不依,他們會有選擇的有法不依,就是利用法律達到自己的目的

當這個政府的執法人員都利用法律達到私人目的的時候,大秦就會被稱為暴秦

而繼承秦法的大漢卻堅持了400年,一直到漢末,才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有法不依

比如曹操的五色大棒打死太監的叔叔,就是因為大家都有法不依了,他才開始用這招

自古就是不怕貧,怕不均

法律更是如此,不怕嚴,怕不公平

甚至越是嚴格的法律,不公平的後果就越嚴重

嚴重到二世而亡……

而且如果有法不依,那麼曾經高待遇的秦軍,再立戰功,賞賜還能到位嗎?

秦始皇在的時候,砍一個人頭給一套房子

你覺得秦二世當權的時候,還有房子給嗎?有也會被這群有法不依的崽種給貪污了

這才是秦軍莫名其妙喪失戰鬥力的原因

你老闆本來一年給你年薪一百萬,他掛了以後,他兒子也給你年薪一百萬,但是到手的只剩下零頭

但是管理還是那麼嚴格,要求還那麼高,並且永遠雙標

你覺得這個公司會不會二世而亡?


賈誼《過秦論》中對秦滅亡的原因說得很清楚了: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其實,孫臏的一句話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兵不能勝大患,不能合民心者也。

秦軍之所以不能平定叛亂,問題還是在於秦的暴政。陳勝起義就是好的例子:誤期是死,起義也是死,那還不如起義拼一把。以一隻秦軍,去對天下之民,豈能不敗。

其實,這不是秦國國力的問題,也不是秦軍戰力的問題。而是軍事手段無法解決國策上的重大錯誤,軍事只是政治的延續。劉邦進入關中,一個簡單的約法三章就安撫了民心,為啥,安定是需要政治上的安撫的。

沒有消除掉起義的源頭,而只是去打起義軍,起義軍是打不完的。章邯打的勝仗已經夠多了,在巨鹿之前,已經時勝仗無數,可是起義軍的勢力減小了么?沒有。死了陳勝還有劉邦打了項梁還有項羽。可以相信的是,即便劉邦項羽敗了,依然會有下一個也起義軍領袖站出來,重舉義旗。秦軍焉能不敗,秦國焉能不亡?

這裡舉個例子。

中國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始終是中原王朝的心頭大患。從周一直到清,都始終威脅著中原王朝。匈奴、蒙古、鮮卑、突厥、契丹、柔然、氐、女真等等,一系列名字如夢魘般纏繞整個中原王朝。然而,真正能讓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和平共存的時期雖然少,但還是有的。比如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唐太宗的天可汗、以及澶淵之盟等等。光憑軍事手段是無法解決問題的,需要一系列的政治手段,比如聯姻、人口安置、扶弱抗強、開通商貿等等,才可以解決問題。強如大漢,天才將領衛青霍去病,雄主漢武帝,疆場勝利無數,最終解決了匈奴問題了么?沒有,匈奴依舊在。


用了太多六國人為官,看看反叛的多少官員有多少,上到一郡郡守,下到一縣縣令,都造反????

有些根本都沒被打,直接反水了。秦國統一天下用了多少年,人家幾個月就復國了???

秦國有統一天下的軍事實力,但是沒那麼多的人才,去統治六國的土地,只能就地取材,用原六國的人來統治。

再有別人官員主動投降,你不得重用,結果就是有些地方就是換了旗子,到了局勢突變的時候,人家又換了旗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