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是值得商榷的。

因為,在戰國時期,秦國的封君叛亂比較頻繁。至戰國末期,封君或類封君叛亂的情況已尤其嚴重。

在這一現實問題中,秦帝國時期實質已沒有在遠方設置封君的操作空間。

從這一點上看,全面採用郡縣制,亦或說放棄戰國時期普遍使用的封君與郡縣制並行的制度,實際和秦王朝的滅亡沒有十分必然的聯繫,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的。


當時技術發展條件確實還不適合全國推行郡縣制,象淳于越主張的,在遠方的齊,楚,燕實施分封是正確的,劉邦就是這麼做的。不過,這個失誤還不足以造成秦滅亡的那麼快。另外還有一些更重要因素。


我覺得你正好說錯了。

秦朝閃光點之一就是郡縣製取代分封制,即便是現在依然在沿用。商鞅和秦始皇的眼光超越了那個時代。

可以這麼說實行分封制的皇帝,是在考驗人性對權力的慾望,我是皇帝絕對不敢用分封制,用分封制只怕自己死的慢嗎?

分封制下的皇帝沒有好下場,如果把分封制比作承包責任制,而且還是家族式的,那郡縣制實際有點職業經理人的意思。

分封制下的諸侯有軍權、財政權、其實就是自己地盤上的小皇帝,稍微有點野心,皇帝的位子就很危險。

郡縣制,皇帝派人管理,是沒有軍權、財政大權的,如果官員幾年換一個地方,連親信都形成不起來,這是秦朝中央集權的一個高明之處。

秦朝統一六國可以說成功原因很多,商鞅變法,人才吸納、法學當道、地理位置西北靠近少數民族,跟游牧民族學習等等。其實論地理位置,秦國的位置真不好~

在冷兵器時代,會養馬,騎兵厲害很重要,而靠近少數民族就是優勢。游牧民族西戎就是最好的老師。

一個整天和游牧民族作戰的秦國,殺一個敵人就獲獎賞的軍功爵激勵制度,對付整天禮樂的中原國家,蕩平六國也合理。

如果春秋戰國時期,法學是最適合的制度,把秦變成一個戰爭機器,高速運轉稱霸春秋戰國,那麼和平時期就變成了加速秦滅亡的利刃。該轉換法學,讓百姓休養生息的時候,秦失敗了。

秦是怎麼做的?統一以後還在用法學,還在用苛刻的刑律和嚴重的賦稅徭役大興土木工程,再加上兩個不太正常的趙高和胡亥,諸多因素就加速滅亡。

導致秦滅亡的不是郡縣制,直接間接都不是,是沒有從戰爭狀態中調整下來,是管理國家的思路錯了,暴政,覺得老百姓要用高壓手段去管理,皇權就安全才是原因,神經病一樣的皇帝,再加上內外諸多因素,猶如曇花一現。

所以後世君主明白了打仗勝利建立新朝代只是一個新的開始,迅速轉換思路,從戰時狀態調整下來,仁政、儒家思想,予民休養,發展經濟,最重要合適的統治管理制度,培養優秀接班人,才能保證政權的穩步交替。

到了西漢,漢武帝維持了秦代中央集權的同時,啟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法治和仁治並用,大大延續朝代存活時間。

話題延伸一點,老爸再優秀,沒有好兒子接班,幾十年的治國心血幾年就玩兒完。

我們看歷史,經常會忽略女人後宮這塊領域,而專註男人們的謀略、戰場和變革,女人看宮斗,看的是愛情、陰謀,從帝王責任角度,宮斗是國運、是未來。一個美貌女人可以改變歷史走向,一個有遠見有格局有智謀的女人可以改變男人們的奮鬥成果。

對於一個有責任的皇帝來說,愛上什麼女人,生什麼樣的後代關係國家命運,一個識大體顧大局的女性,一個格局大的皇后妃子,可以教育好接班人,還能在關鍵時候挽救一個國家。所以皇帝的愛情從來都不簡單。

從這個角度,後宮的女人差距真不是一般大,慈禧、趙飛燕妲己和孝庄一比,誰的格局大立馬見分曉。

有的妃嬪關注吃喝玩樂,寵愛、嫉妒,整天關注胸大胸小,屁股翹,誰更受寵,一本書也不讀,立這樣腦子空空女人的兒子當皇子不合適。而有的妃嬪修身養心,能夠看到國家利益,格局放大、眼光更高更遠,一般這種都不受寵愛但活的夠長。

對於普通男人,選什麼樣的女人,代表品味和眼光,對皇帝來說,可就是國家之運了。


這跟秦朝滅亡的原因之一——速有關。

我們公認秦朝滅亡的原因是暴政。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暴政的確會導致王朝滅亡,但不會如此迅速的讓王朝滅亡。秦朝自統一到滅亡僅僅相隔14年,這對於一個統一的王朝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尤其是秦還是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真正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過於追求速度,急於求成。

秦朝統一後,就立刻在全國推廣了一系列的措施。廢分封,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修馳道等等。

這些對於一個新建立的王朝來說毫無疑問是有利的,也是必要的。

但問題就在於它實施的速度太快了。快到原來六國的人難以如此快速的接受,畢竟他們原來制度都已經實行了幾十上百年乃至幾百年,一朝打破重塑,心裡反感很正常。這就相當於一夜之間強制性打碎你的三觀,並且重新塑造,你能接受嗎?

郡縣制就跟這個很類似。秦統一後,大部分的六國百姓尤其是六國貴族仍然還掂記的是分封制,後來六國起義的時候的借口之一就是秦朝廢分封,行郡縣不得人心。

如果秦始皇不急於求成,穩紮穩打,穩步推進的話,其實秦朝不會亡的這麼快。


這是一個典型的偽命題,郡縣制被後代幾乎所有大一統政權所繼承,為何有的政權長達兩三百年?


誰說的,我不信。


這說法沒任何根據的。郡縣制增強了中央集權和中央稅收,怎麼就成了「間接造成了秦朝滅亡」了?秦朝的滅亡完全是一種偶然,要不漢朝就不可能延用秦朝的大一統制度。


第一,郡縣制這個制度已經用了數千年,從秦朝開始,無論制度如何變化,以縣域為治理單位是始終不變的,如果這樣說,後面幾個王朝的滅亡都和郡縣制有關係?肯定不對。

第二,每一個王朝都有他的亮點和缺點,制度是人指定的,肯定會有缺陷,但是一定會越來越好。

大秦帝國的滅亡絕對不是一句「天下苦秦久矣」一句話就定論的,我們要分開去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