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離騷》

  作為一個地道湖南人,一直想寫點楚國的文章。不僅僅是因為楚國在春秋戰國時囊括了湖南這一大片地界,還因為楚國實在是一個極有性格的諸侯國家。

  我們了解一個人,往往是從外在表現和內在涵養兩個方面去了解。對於其他事物乃至楚國這樣一個諸侯國家,其底層邏輯是一樣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楚國的「外表」,下圖是春秋後期的地圖。

春秋版圖

再來看看戰國時期的楚國。

戰國版圖

 看到上圖,相信很多讀者都會心中驚嘆,楚國真大啊,真大啊,真大啊……

顯而易見的事情要說三遍,以示驚嘆。

  楚國號稱「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獨佔南方150萬平方公里的大片領土,幾乎和中原各國的總面積平齊,在那諸侯林立的春秋戰國,它就是一個巨無霸!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這就相當於,中國當時只有兩張座椅位置,一張給了楚國,另外一張座椅位置上卻屁股挨屁股地擠著其他諸侯國。

  最初的楚國,開國時只有五十里地,它是如何把中國南方這一整張座椅位置搶過來的呢?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主要的兩件大事,就是祭祀和戰爭。統治階層基本上就忙活著這兩件事情。因此要看國家行為,主要就是看這兩件事情。

大軍攻城

  楚國從五十里地的小國發展到地方五千里的超級大國,它的對外擴張史必定充滿無數刺激。

  《禮記》記載:「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國」。

  《史記》記載:「周武王時,侯伯尚千餘人」。

  西周初年,大大小小的諸侯國約莫1000個左右,這個數字不會太離譜。

  到了戰國末期,變得只剩七個諸侯國了,那就是戰國七雄。

  由千國變成七雄,這中間必定伴隨著劇烈的吞併與滅國戰爭。

  而楚國,應該就是滅國最多的諸侯國。

  從西周開始,楚國就啟動了戰爭機器,開始對外瘋狂擴張,依據史料記載,西周時期楚國吞併了約莫4個諸侯國,春秋時期達到對外擴張的頂峰,滅國60個左右,然後在戰國時代又是孜孜不倦滅國16個左右。

  不吃掉這麼多國家,楚國如何發展成後來的世界第一大國?亞歷山大帝國覆滅後,楚國就已經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可以說,楚國幾乎是統一了中國南方,為中華民族的大融合作出了尤為重要的貢獻。

  楚國為什麼這麼熱衷於搞擴張?它的擴張歷程,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方向。

  楚國在商周時期一直被認為是蠻夷之邦,就是南蠻。楚國人則認為自己是火神祝融的後代,也是中原華夏民族的後裔。中原王朝則不認同楚國的中原身份,楚國則偏要認,就如同兩個人吵了架,然後開始搞冷戰。楚國則乾脆不再向周王朝進貢了。

  周王朝頓時怒了,嘿!小樣,敢挑戰我?周昭王立刻率領集結了全國兵力的六師大軍南下攻打楚國,但是面對只有兩萬兵力的楚軍,周朝軍隊在漢江邊幾乎全軍覆沒,周昭王更是直接落水而死。

  楚國人由此意識到,呦呵!原來自己這麼牛逼,自己動動手腳,老邁的周朝就得渾身顫抖。

  從此以後,楚國開始了不停地打仗。

一般而言,中原國家養尊處優,軍隊沒得到太多大戰鍛煉,戰鬥力退化嚴重。反倒是居於四夷位置的國家,戰力爆棚。

  就比如,在南方經常與南蠻作戰的楚國,在北方經常與北戎作戰的晉國,在東方經常與東夷作戰的齊國,在西方經常與西狄作戰的秦國等,這四個國家,便是春秋戰國時最為強大的四個國家。

  而楚國,一頓擴張猛如虎,勢頭最跳,成了中原諸國尤為恐懼的國家。春秋爭霸時期,各國互毆,大多時候有個基本的套路,誰揍贏了楚國,誰就能稱霸。

  比如齊桓公率領各國聯軍打慫了楚國,最終稱霸。宋襄公也想稱霸,就去打楚國,結果失敗,稱霸夢碎。晉文公也是同樣的套路,以「退避三舍」之計打贏楚國,這才獨霸中原。接下來,晉國與楚國就是互相打來打去,打了一百多年,堪稱晉楚版的「百年戰爭」。

  楚國如此的戰爭行為,便是它的外在表現。

  下一篇文章,我們再來聊聊楚國的「內在涵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