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炮具有以下的特点:

1、良好的穿甲能力,这是反坦克炮必备的条件,只有拥有击穿对方坦克装甲的能力才能执行反坦克任务。为了提高提高穿甲能力就需要发射初速度更高的炮弹,所以反坦克炮都拥有很长的炮管以提高炮弹的出膛速度。

2、良好的隐蔽性,由於坦克拥有装甲和火炮的双重优势,反坦克炮必须要拥有低矮的炮身以尽可能的利于隐蔽,提高自己的战场生存力。同时实战中很难保证能一击命中并击毁坦克,所以要尽可能的延迟被发现的时间,让敌方坦克难以快速发现反坦克炮的阵地。

3、很好的射速,反坦克作战说白了就是与对方坦克进行中、近距离的对射,所以也要具有像坦克炮那样较快的射速,保证尽可能先于对方命中。同时由於坦克进攻大部分成集群进攻,很可能坦克的数量远远超过防守的反坦克炮数量,所以也需要反坦克尽可能提高射速,在有限的机会里打出尽可能多的炮弹。要知道反坦克炮命中坦克并不能保证就能击毁坦克,而坦克炮一旦打中反坦克炮这个单位便被摧毁了。

这些是反坦克炮最重要的特点,其他也有诸如在保证穿甲能力的同时尽可能的减重以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拥有良好的观瞄系统等特点。其总体宗旨就是在尽可能保存自己生存的情况下成功的击毁敌方坦克。


  反坦克炮,亦称战防炮,是以穿甲弹、破甲弹为主要发射弹药,以坦克为主要打击目标的直瞄火器,有时也可对敌工事掩体或坚固堡垒实施射击。二战及其以前,一直采用战防炮这个名称。比如,大名鼎鼎的PaK-35/36型战防炮,曾经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砸烂日军坦克的「铁拳」。1937年淞沪会战,一门PaK战防炮可以「单挑」七、八辆日军坦克,使敌龟缩一团、不敢冲击;1938年台儿庄战役,PaK战防炮一举击毁13辆日军坦克,有效遏制了日军的疯狂进攻。

图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使用的PaK型37毫米战防炮

  慕什塔戈认为,反坦克炮与其他火炮相比,存在著以下三个方面不同:

  一是射击方式不同。反坦克炮通常采取直瞄射击,类似于步枪「三点成一线」的射击方式,炮手用火炮自带的瞄准装置直接瞄准目标,决定射击诸元,观察炸点,指挥射击;其他火炮,例如加农炮、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等,通常采取间瞄射击,由观察所侦察目标,决定射击诸元,并将诸元传递给火炮,尔后由炮手在火炮上装定诸元,赋予火炮射向及射角,以便对不可通视的远距离目标实施射击。

图示:德军在二战时期使用的自行反坦克炮——「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

  二是作战对象不同。顾名思义,反坦克炮是坦克的「克星」,以坦克为主要作战对象,虽然偶尔也用来打碉堡,但这只不过是临时性任务;其他火炮均不以坦克为主要作战对象,要么用来压制敌炮兵,要么用来歼灭敌有生力量,要么用来打击集群目标,总之,都不是专门用来对付坦克的武器。尽管在二战北非战场上,隆美尔曾用88毫米高射炮对付英军坦克,且取得骄人战绩,但这也是隆美尔在缺少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打坦克毕竟不是高射炮的「主业」。

图示:国产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三是身管种类不同。反坦克炮的身管,包括线膛和滑膛两类。早期的战防炮,均采用线膛炮的身管,实际上属于加农炮的一种。20世纪中期以来,为提高炮口初速和射弹动能,发达国家军队开始换装采用滑膛身管的反坦克炮,这样一来,就可以使用威力更大的新型弹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从而显著增大了破甲厚度;其他火炮的身管,通常只有线膛这一类,比如加农炮、榴弹炮、高射炮等,都属于线膛炮,目的是增强炮弹的飞行稳定性,赋予弹丸更远的射程。

图示:美军装备的系列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反坦克炮在昔日战场上曾经创造了多么辉煌的战绩,终将被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且「发射后不用管」的反坦克导弹所取代。


△二战时期的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是一种弹道低伸、主要用于毁伤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火炮。此炮具有初速大、直射距离远、射速快、近距离射击精度高等特点,是重要的地面直瞄反坦克武器。其配用的弹种有破甲弹、穿甲弹和碎甲弹等。按机动方式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反坦克炮。自行式除采用履带式底盘外,目前研制中的型号大多采用轮式底盘,以减轻重量、便于机动和装备轻型或快反部队。

现代反坦克炮发射脱壳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穿甲厚度为300~340毫米,破甲厚度达500毫米。

由于反坦克导弹的大量装备使用,反坦克炮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很大削弱。但鉴于反坦克炮在对付反应装甲和复合装甲上具有较好的穿甲效果,所以迄今仍不失为反坦克武器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反坦克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广泛使用。苏联一直很重视发展和大量装备反坦克炮。美国及大多数发达国家不再装备反坦克炮。 目前外军装备的反坦克炮主要有85毫米、90毫米、100毫米、105毫米和125毫米几种口径。

△中国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

苏联125毫米滑膛反坦克炮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装备部队,采用T-72坦克的125毫米坦克炮,配用尾翼稳定式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穿甲弹的弹芯由钨合金材料制成,长径比为14:1,初速1800米/秒,直射距离2100米,在2000 米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为300~340毫米。

为了提高首发命中概率和具备夜间作战能力,现代反坦克炮还配有激光测距仪、计算机和微光夜视或红外热成像仪。


反坦克炮是加农炮的一种,也与高射炮同出一脉,都是直线射击,同时都是对目标点射击,不过高射炮是仰角射击而反坦克炮式水平射击。和榴弹炮相比,榴弹炮式抛物线远程射击,其最远距离达到50公里(如果我国的203MM自行火炮),而反坦克炮最远射程只有3000米。不过它的穿透力绝对强于任何一种火炮,其主要攻击目标除了坦克和装甲车辆外,还可以攻击防御工事。


二战的反坦克炮,多为小口径线膛炮,炮管的倍径较高,弹道较平直,开火距离较近。一般部署于前线防御工事内。反坦克炮在早期是靠动能穿透装甲,普遍采用风帽被帽穿甲,脱壳穿甲等,之后发展出破甲弹,碎甲弹,等化学能弹,大大增加了穿甲性能。

而其它火炮,大部分的任务主要是杀伤软目标,靠的是装药量,而不仅仅是炮弹的动能,除了常规的榴弹,榴散弹,也有混凝土爆破弹,但因为任务不同,弹药差别很大,作战方式也是千差万别。

反坦克炮可以说是推著大炮拼刺刀,伤亡率是很高的。而其它的野战炮多在战场十几至几十公里外,相对安全些。

至于冷战后的专业反坦克炮就基本绝迹了,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各种智能化,精确化的炮弹被研发出来,一炮多能成为共识,专业的反坦克炮更是没有发展的必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