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倪瓚是元代畫家,倪瓚,黃公望,吳鎮,王蒙是元代最出色的文人畫家,統稱元四家

中國美術史上的國畫,分為院體畫,文人畫

院體畫,如同西方美術史上的宮廷油畫,院體畫家如同西方的宮廷畫家,創作是服務於朝廷,服務於皇宮貴族,達官貴人的國畫

文人畫,通俗地說,就是文人創作的畫,為自己創作,不為世俗牽絆的創作,宮廷院體畫追求形似,文人畫,追求氣韻生動,表達古代文人高潔的情懷,歸屬於不爭不搶的田園隱逸生活的情懷

個人拙見,元四家的山水作品是文人畫

自宋代滅亡之後,元代文人畫家隱逸在山水中,不問世事,深居在山水中過安靜,淡泊的生活,宋朝滅亡的憤怒和悲哀化為心靈上的平靜和淡雅

元代的文人畫家,喜歡隱逸山林,不喜歡過問政治,厭倦城市的熱鬧與浮華,喜歡隱居山林過安靜,平凡的生活

倪瓚也是如此,倪瓚是一個有嚴重潔癖的人,過分愛乾淨

所以倪瓚畫筆下的山水,也十分乾淨

倪瓚的山水畫作品,佈局有自己的套路和特色

三段式佈局,近景一兩垛山坡,立茅屋,亭子一兩間,立兩三株細瘦的樹,中段大片留白,暗示江水,遠處淡墨渲染遠山

所以倪瓚的山水作品,給人很乾凈的感覺,畫面山水是很乾的毛筆,皴擦出淡淡的墨痕,倪瓚的水墨,是典型的惜墨如金

由於倪瓚畫筆下的山水,惜墨如金的乾淨,所以給人荒寒,空寂,蕭疏的意境

為什麼倪瓚畫筆下的山水,給人一種冷寂,荒涼的意境?

倪瓚早年家境優渥,養尊處優,養成他清高自傲的性格,後來大哥,生母,老師相繼去世,倪瓚從此家道中落,入不敷出,倪瓚的心境和思想也隨家境的衰落而變為滿腹的悲憤與愁緒

倪瓚晚年隱逸山林,寄情於自然,作品中荒涼,冷寂,蕭疏的意境正是他內心孤獨,苦悶,冷漠的寫照

倪瓚作畫的構圖,多用國畫山水構圖三遠法中的平遠構圖

高遠的構圖太高聳巍峨,給人氣勢洶湧壓迫感,深遠的構圖太幽深

只有平遠的構圖,給人平淡的空間感,更能體現元代文人淡泊,平和,平靜的心境

要說倪瓚在山水畫分支屬於哪一分支?

當然無疑是屬於文人山水畫分支,以平遠的山水構圖方式,表現元代文人淡泊,寧靜,看破世事的安靜平和的心境

倪瓚說過,餘之畫,不求形似,以求逸筆草草,聊以自娛耳

倪瓚的這句話,代表了文人畫的總體風格:重氣韻生動,形似,寫實是次要的,文人畫注重表達畫家的主觀意興,如倪瓚所說,逸筆草草,以書入畫,抒發文人淡泊避世的安靜心境。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條友們,你們有什麼高見呢?


中國畫傳統繪畫基本上是由民間繪畫、宮廷繪畫和文人畫三方面組成,實際上能相互抗衡的只有工細謹嚴的宮廷畫派和寫意的文人畫派兩大陣容。而元代不設畫院,盛極一時的兩宋宮廷美術轉向民間,文人畫代替了院畫,「書畫同源」加強了畫家的主觀因素,也加深了畫的內涵。審美觀唸的轉變,使出身於平民的元四家以神不以形的理念把筆墨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以清逸空靈、清勁寬閑、清淡素雅而又包含著濃重道家哲學傾向的山水畫,直接影響後來「」文人畫」的流派。文人畫的理論最突出是反對形似,強調氣韻與寫意。倪雲林導其先路!正是倪雲林的古淡簡遠、以韻取勝、以神為本,將詩書的神韻、繪畫中線條的餘味與自己高逸之情完美的結合。這種審美趣味在宣紙的作用下無疑是推波助瀾,使倪雲林不自覺的確立了與自己的氣質相符合的作畫風格,對後來中國畫的文人畫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儘管倪雲林自己追求古淡簡遠,但他卻有很寬泛的審美視野。他曾對夏圭的《千巖競秀圖》評價:「巖岫縈迥,層見疊出,林木樓觀,深邃清遠,亦非庸工,俗使能造。」在《答張璪仲書》中,他又稱夏圭:「圖寫景物,曲折能盡狀其妙處,蓋我則不能之。」事實上,倪雲林自己的風格卻是那種筆簡形具的放逸,文人畫中最高的逸品。


謝謝頭條的邀請回答。

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擅畫山水、墨竹,山水師法李成、董源,受過趙孟頫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幹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他的作品個性鮮明,筆墨奇峭簡拔,畫法疏簡,格調天真幽淡,以淡泊取勝。構圖多取平遠之景,善畫枯木平遠、竹石茅舍,景物簡淡。其畫多以幹筆皴擦。在具體的畫法上,他自創「折帶皴」,用硬毫側筆橫擦,濃淡相輔。其畫中之樹也常用枯筆,結體有力,樹頭枝椏用雀爪之筆型點劃。一筆勾線就可完成一坐山峯,幾根墨點就是數棵樹林。近景一脈土坡,傍植樹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兩座,中間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宇,遠處談淡的山脈,畫面靜謐恬淡,境界曠遠, 將中國山水畫另一種逸境表現的淋漓盡致,無以復加。他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漁莊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等。著有《清閟閣集》。

倪瓚,一生極為不順。早年,得長兄撫養,無憂無慮,養成了清高孤傲,潔身自好的秉性。後長兄病故,倪瓚變成了一般的儒戶,家庭經濟日漸窘困,晚年長子早喪,次子不孝,生活越覺孤苦無依,內心煩惱苦悶,直至終老。倪贊在這樣生活情意景下,形成孤僻猖介的性格與超脫塵世逃避現實的思想,以此反映到畫上,就是一種蒼涼古樸、靜穆蕭疏的景觀。這樣的畫,不是富貴生活的反映,而是貧困壓抑生活的寫照。這種寫照將中國文人跳避現實,嚮往山林,笑傲人生的態度表達引向了頂峯。″枯淡衰敗,清靜高遠;簡淡冷寂,荒寒清曠″,他將中國文人畫家最想表達的內心世界呈現了出來,成為千百年來中國山水畫美學境界的大宗。

中國傳統山水畫,相對比較熱鬧;畫裏有人,有山,有水,有橋,有亭,有屋,有人。人要麼孤舟蓑笠於江邊垂釣,要麼正在山澗踽踽獨行,要麼與友人飲酒和詩,要麼撫琴相邀類的畫,大多要用人影渺渺去賦予山水以靈性、靈動。這幾乎成為中國山水畫必現的常規景觀。

但倪瓚的山水畫,不僅無人,連房子都很少,山也極其簡單,畫面意境蕭瑟,空山寒荒,冷氣逼人。整個畫面「素凈」極了,素凈至寡淡脫俗,遺世獨立。簡直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境」。他在沙洲矗立幾棵瘦樹,永恆地清瘦、孤寂。他的遠山,遼遠而縹緲,人跡罕至,沒有一點人氣。他的亭榭樓閣,結構簡單,落拓衰微,彷彿是斯人已逝、歷盡滄桑,世人遺忘;又彷彿經百年、千年還在等待故人歸來。著名美術史家高居翰先生評論說,倪贊「天下無人」的山水畫「顯示出孤傲與潔癖性格特徵」。好一個「天下無人」,一方面是說倪贊的畫是天下無人,另一方面說,他的畫上永遠無人。

倪瓚的山水畫可謂開創了中國山水文人畫的一代新風。倪瓚山水,畫面空疏,故其所作,向有「疏體」之 稱。他與同時代的王蒙「密體」山水形成強烈的對照。倪畫的疏秀空靈,給觀眾以美 的形式感。凡論倪畫,都認 為他是 「空疏得體」,稱讚他「畫小而不少 」,「畫簡而不 簡」,中國文人畫的空疏疏秀,逸筆草草中包含佛、道思想的體系,可謂「玄窗參禪」,參禪者追求的那種所 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的意境給完美的體現出來了,特別是將畫家們避世山林之氣表現的更是無以復加,千百年來無人能超越。就這等氣息,使得倪瓚在士大夫心目中享譽極高。明何良俊雲:「雲林書師大令,無一點塵土。」甚至於今 ,看中國山水畫的雅俗,多以倪贊的畫為參照。被後人美譽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倪瓚對自明清畫壇千年以來,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產生的巨大影響至今尤甚。


倪瓚的山水作品多描畫他所居住的江南太湖一帶山水風光,善畫枯木平嶺、竹石茅舍,景物極簡。構圖平遠,景物簡淡,追求神似。其畫多以幹筆皴擦,筆墨極簡,所謂「有意無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蕭條一派。倪瓚主張畫作應注重抒發主觀感情,他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倪瓚在《答張藻仲書》中寫道「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此話簡明的表達了倪瓚的繪畫主張,即作品應表現畫家的「胸中逸氣」,重視主觀意興的抒發,反對刻意求工、求形似。同時,倪瓚工書法,擅楷書,書體古淡秀雅,得魏晉風致。他的作品往往書畫一體,蕭疏簡淡,一派脫世避俗的天真自然。

他山水畫的藝術特點是: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幹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

倪瓚(1306―1374),字元鎮,號雲林。江蘇省無錫人。倪瓚擅畫山水、竹石、枯木等景物,其山水師法前代巨匠董源、巨然等,並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發展,開創山水畫獨特境界,其畫法蕭疏簡淡,格調天真自然,以淡泊取勝。


倪贊,元代畫家、詩人。經江蘇無錫人。倪贊詩書畫三絕,倪贊的繪畫開創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畫風,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為「元代四大家」。倪贊善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畫中採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帶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加以發展,畫法疏簡,格調天真疏簡。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做疏林彼岸,淺水遙岑。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幹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消散超逸,簡中寓繁,小中見大,外落寞,而內涵激情。倪贊是影響後市最大的元代畫家。倪贊構圖經常用一河兩岸三段式。


倪瓚,江蘇無錫人,元末明初畫家、詩人。他的畫以山水為主要題材,構圖簡約,意境悽清冷寂、蕭條淡泊,與黃公望、王蒙、吳鎮三人並稱為「元四家」。在中國山水畫史中佔有非常重點的地位,上承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董源,下啟明清董其昌、石濤一脈。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其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明代江南以有無收藏他的畫來分雅俗,其繪畫實踐和理論觀點,對明清畫壇影響極大。

山水畫,簡稱山水,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由人物畫背景脫離後,自成一個國畫分支,它形成於魏晉,發展自隋唐,繁盛於五代、宋元。傳統的山水畫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

元代是山水畫非常繁盛的時期,元四家是南宗山水的領軍人物,倪瓚的畫作以水墨山水為主,間有淺絳、淺彩山水。

倪瓚的畫風飄逸疏況,簡中寓繁,小中見大,格調天真幽淡,他的山水畫多採用典型技法折帶皴。他晚年遊歷江浙,居於太湖,作品多為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後世少有具其神韻的仿作。用筆以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幹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傳世畫作有:《水竹居圖》《容膝齋圖》《漁莊秋霽圖》《虞山林壑圖》《幽澗寒松圖》《秋亭佳嘉圖》《怪石叢篁圖》《溪山仙館》《霜林湍石》等。


倪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畫中採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帶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其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加以發展,畫法疏簡,格調天真幽淡。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幹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簡中寓繁,小中見大,外落寞而內蘊激情。他的畫由於簡練,多年來偽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蕭條淡泊的氣質。在倪瓚的畫論中,他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四家。

倪瓚是影響後世最大的元代畫家之一,是文人畫家的典範。他被評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將他列為世界文化名人。在元四家中,倪瓚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譽極高。他簡約、疏淡的山水畫風是明清大師們追逐的對象,如董其昌、石濤等巨匠均引其為鼻祖,石濤的書法題畫,從精神到體式皆是以倪瓚為法的。倪瓚亦是一個以復古為旗幟,而追求藝術個性化的書法家,他與張雨、楊維楨一樣,既屬於這個時代,又不屬於這個時代,這就是藝術對時代的超越性價值。


簡單的說法是求意境而非形式


倪瓚山水畫代表中國文人山水畫的開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