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良寺是北京清朝時候的一座寺院,現在已經沒有了。不過當年是很威風的。他本是雍正時候怡親王胤祥的王府。胤祥死後,遺願舍宅爲寺。又因其諡號爲“賢”,所以取名賢良寺。賢良寺因爲地近皇宮,所以成爲很多進京述職的高官首選住所。

大清中興名臣,竟然長期在寺廟棲身,最後還死在其中

因爲清朝的規定,外地官員不能在京購置房地產,而達官顯貴通常也不會住在鬧市的旅店客棧。所以,通常都會在寺廟中尋找一個清靜所在,成爲自己在京的臨時住所。

李鴻章是晚清名臣,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並稱中興四大名臣。也是晚清“洋務運動”的領導人。

大清中興名臣,竟然長期在寺廟棲身,最後還死在其中

李鴻章一生之中,無數次往返京師和任所,凡到京師幾乎必住賢良寺。所以賢良寺幾乎成爲李鴻章在京時的行轅,它也直接見證了李鴻章的宦海浮沉,人生興衰。

甲午之前,李鴻章紅得發紫,賢良寺外面天天跟趕大集一樣,傘蓋雲集車馬如流。不但人多,而且官大,官小的連站腳的地方都沒有。但甲午一戰後,尤其是李鴻章奉旨簽訂《馬關條約》之後,一下子“民族希望”變成“民族敗類”,當然就只能品嚐“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滋味了。

大清中興名臣,竟然長期在寺廟棲身,最後還死在其中

不過當上大學士的人自有其風度。無人攪擾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當時李鴻章在寺中的生活是有記載的,大概的意思是:早上六七點鐘起牀,吃完早飯,先把公事捋一遍,然後就是讀書、練字。中午飯量極好,吃完飯還要喝碗濃粥或雞湯。然後開始在屋外的廊下散步,基本形式是來來回回地走。還有人幫着數圈,數到數了,就喊:走夠了。於是他就回屋坐下,下人趕來幫他捏腿……只要是在京閒居的時候,都是這樣,日日如此一成不變。

庚子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李鴻章被緊急召回京城,負責《辛丑條約》地談判。當時北京城裏都被各國軍隊瓜分佔領,只有“兩個小院落屬於清國政府管轄”,這兩個小院落,一個是慶親王府(談判地點),另一個就是李鴻章所住的賢良寺。

大清中興名臣,竟然長期在寺廟棲身,最後還死在其中

《辛丑條約》李鴻章只有討價還價的份兒,卻沒有扭轉乾坤的本事。仗達成這樣,皇帝和老佛爺都跑了,談判還能談贏了?李鴻章只能是補救一分是一份。賠款數額也由最初的十億兩減少到4.5億兩(人均一兩,以示侮辱)。

1901年1月,《辛丑條約》簽字。李鴻章被人們拿來與秦檜相提並論。但他似乎也無暇在意了,因爲簽字後他直接大口吐血。苟延殘喘了十個月,李鴻章在當年11月去世,享年79歲。

大清中興名臣,竟然長期在寺廟棲身,最後還死在其中

李鴻章到底是民族敗類還是有功之臣,是奸佞還是賢良?我更願意相信後者,至少李鴻章最後死,也是在賢良寺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