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黃昏》:莊士敦,慈禧只是一個無知的老婦人

《紫禁城的黃昏》:莊士敦,慈禧只是一個無知的老婦人

莊士敦在中國生活的時期,正是中國歷史上最爲劇烈而痛苦的變革時期。一批年輕的中國知識分子,失望於中國古老文化在列強堅船利炮面前的柔弱無力,而把眼光轉向了西洋的先進文明。他們屢敗屢戰,用他們年輕的頭顱和熾熱的鮮血,祭寫着改造中國的大旗。這樣慘烈而悲壯的中國現實,無疑使莊士敦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

《紫禁城的黃昏》:莊士敦,慈禧只是一個無知的老婦人

在《紫禁城的黃昏》中,莊士敦把自己在華的經歷放在近代中國的大背景中,從一個諳熟中國文化,繼而又身爲帝師的外國人的特殊視角,對他耳聞目睹和親身經歷的大小事件,寫下了真實的記錄,字裏行間浸透着他的審視和思考。作爲一部宮廷生活親歷記,書中自然也不乏鮮爲人知的軼聞掌故、皇室生活內幕。作者對紫禁城小朝廷的深閉固拒、內務府的貪瀆愚昧、小皇帝的歐化與復闢夢、遺老重臣的孤忠與陰謀以及溥儀被迫出宮,出走天津與東北等等史實的本末枝節,也多有詳盡描述。

《紫禁城的黃昏》:莊士敦,慈禧只是一個無知的老婦人

這些記敘不僅具有相當珍貴的史料價值,而且文字生動,夾議夾敘,讀來頗有趣味。同時,讀者將從書中看到,莊士敦刻畫了慈禧、袁世凱、張作霖、段祺瑞、徐世昌、曹錕、張勳以及許多王公貴族、軍閥政客的衆生相,也對孫中山、馮玉祥、陳獨秀、章太炎、康有爲、宋子文、胡適、顧維鈞、羅振玉、王國維、鄭孝胥、光緒、翁同龢、陳寶琛等許多中國政治舞臺上的風雲人物,或有記述,或有褒貶。

《紫禁城的黃昏》:莊士敦,慈禧只是一個無知的老婦人

也許令讀者感到新鮮,或者說獨特的,是作者對於慈禧的論述。在莊士敦筆下,慈禧只是一個無知的老婦人,她不可能對整個朝廷所犯下的一切錯誤負責,同樣在她死後,也不應該將一切罪名都算在她名下。作爲一個統治者,她既沒有能夠擺脫祖先留下來的腐朽傳統的束縛,也沒有能夠將人民從恥辱的境地中拯救出來,但這並不是她一己之力所能辦到的。她反對“戊戌變法”,並不是因爲她就是落後階級的代表,不希望中國富強,僅僅是因爲她與光緒是站在對立的兩面。

《紫禁城的黃昏》:莊士敦,慈禧只是一個無知的老婦人

光緒的變法,固然是爲了讓中國走上“富強之路”,同時也是爲了掌握實權,改變受制於慈禧的狀況。而這不但會威脅到慈禧的地位,甚至會危及她的生命。光緒請求袁世凱做的,不就是殺掉榮祿,軟禁慈禧麼?可以毫不誇張的預測,如果光緒成功,那麼慈禧的日子,恐怕不會比日後光緒所遭受到的好到哪裏去。

同樣,在莊士敦的筆下,“小皇帝”溥儀也脫去了神祕的面紗。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十幾歲的少年,有着當時普通的中國少年所擁有的優點,比如在詩畫方面的一些才能,對於新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對時事有着濃厚的興趣,並能夠做出自己的判斷;同時性格中也有着致命的弱點,浮躁,安於現狀而不思進取。

《紫禁城的黃昏》:莊士敦,慈禧只是一個無知的老婦人

他也想復闢祖先的基業,可以容忍民國政府一次次違背清室“優待條件”,一再地拖欠優待費用,但當他看到自己祖先的陵寢——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墳墓被人炸開,屍骨被剁成碎片而扔得遍地都是,而曾經允諾對皇室陵寢永遠奉祀及妥善保護的民國政府,對此卻無隻言片語的解釋或安慰,這也最終成爲他決定回滿洲充任“傀儡”的導火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