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戰者無赫赫之名,赤忠者無誇誇之言。

蕭何正是這樣一個潤物無聲,無赫赫之名的人物,劉邦受封漢中,出攻關中,與項羽相持五年,蕭何一直鎮守後方,徵兵收糧,保證了劉邦沒有饋糧缺兵之虞。

蕭何——長於謀國,善於謀事的帝國宰輔

他沒有參加什麼轟轟烈烈的大戰,也沒有出什麼出神入化的奇謀。所作所爲,不過是恢復生產,保境安民,選拔人才而已。

1、漢室建國,論功封候之時,當劉邦確立蕭何爲功臣第一,食邑最多的時候,多有功臣不服,說風涼話,說:“臣等身披堅執銳,多着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

劉邦以獵人和獵狗作爲比喻,認爲在狩獵的時候,獵人是用來追尋蹤跡指示目標的;獵狗是用來追殺野獸的,認爲諸多大將都是隻能夠追殺走獸的獵犬,只有蕭何這樣的人,纔是指示方向,制定戰略的獵人。

2、封侯之後,確定諸多功臣位次的時候,大家都說,平陽侯曹參身上受傷七十多處,攻城略地功勞最大,應該是第一。

劉邦已經在封侯的時候駁了功臣們的面子,雖然心中屬意蕭何,但是不好再次與列候意見相左。

這時候關內侯鄂君進諫,認爲曹參野戰功臣,只是一時之功。劉邦跟項羽相持數年,數次兵敗逃亡,是蕭何鎮撫關中,經營好劉邦的大後方,糧食兵源供給不絕,這是萬世之功。像曹參這樣的戰將,就是陣亡幾百個,漢室也不缺,因爲漢室不能夠靠着曹參來保全。一時之功不能臨駕於萬世之功上面,因此應該是蕭何第一,曹參第二。

劉邦覺得鄂君說得對,因此以蕭何爲功臣第一,特賜入朝不趨,劍履及殿的待遇(當然,這種待遇後來被王莽和曹操玩壞了,成了權臣的標配)。

二、月下追韓信

關於蕭何的典故,常常爲人所知的,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本是楚軍的軍官,不受重用,所以逃亡到了劉邦的漢軍裏面。

蕭何——長於謀國,善於謀事的帝國宰輔

後來劉邦被封爲漢中王,困守漢中,好多人都覺得跟劉邦去漢中沒有前途,所以逃亡了。韓信也覺得劉邦沒有希望,再加上同樣不受重用,所以也逃亡了。

蕭何聽說之後,連夜追回了韓信,並極力向劉邦推薦韓信,促成了劉邦拜韓信爲大將軍。

三。、謀身之道

漢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陳豨造反,劉邦鎮壓的時候,淮陰侯韓信又在關中謀反,呂后和蕭何聯手斬殺韓信,劉邦聽說這件事情之後,派人拜丞相蕭何爲相國,加封食邑,並派五百軍隊護衛蕭何。

就在衆人慶賀的時候,召平進諫蕭何,說你將有大禍臨頭,皇帝出征在外,不惦記着怎麼打仗,反而派人封賞你,你以爲你真有這麼大的面子?這是懷疑你,你現在趕緊辭退這些封賞,並把家中所有財物拿出來幫助皇帝的軍隊才能避免禍患。蕭何聽從了召平的建議,劉邦很高興。

蕭何——長於謀國,善於謀事的帝國宰輔

後來黥布造反,劉邦又帶兵出擊的時候,派人問蕭何在幹什麼?蕭何覺得皇帝也在軍中,就想着再來一次舉家財犒軍。

這時候另外一個門客攔住他,說老大你這是想招來滅族之禍啊,你如今位居相國,功勞在諸功臣中位列第一。如關中十餘年,深得民心,再立功勞,也已經封無可封了。不如多買田地用低價賒欠來自污名聲,這樣皇帝就對你放心了。蕭何再次聽從這個人的建議,劉邦才徹底放心。

漢初三傑裏面,張良遠離紛爭,韓信謀反被殺,只有蕭何身處在權力的漩渦中心,還能夠安然終老,謀身之道不可謂不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