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題:“特侖”“經典”……警惕山寨牛奶“傍名牌”橫行農村市場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商標顯著標註“特侖”“經典”等字樣,外觀、包裝酷似知名品牌牛奶。“新華視點”記者近日在內蒙古、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採訪發現,在一些農村和城鄉接合部小超市、小商鋪銷售的大量貌似名牌牛奶的產品,實際上是複合蛋白飲料。


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立案調查,並已報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案機關已向產品來源地監管部門發出協查函。


山寨牛奶“傍名牌”充斥農村市場


記者近期走訪山東農村的部分超市、商店發現,寫有“經典”“特倫牧業”“特侖聖牧”“經典牧場”等字樣的商品被成箱擺放在顯著位置。這些商品看上去和知名品牌的牛奶十分相似,每箱價格40元至60元不等,比真正的名牌牛奶價格低十幾元到二十元。


記者詢問銷售人員,這些商品是不是真牛奶?對方坦言不是。“那爲啥還這麼貴?”對方含混地說:“裏邊有核桃,營養價值高。”記者看到,不少周邊村民整箱購買,據說節假日銷量更高。


據悉,內蒙古烏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今年年初在市場檢查中發現大量山寨牛奶,多標註有“特侖”“經典”等字樣,很容易和一些知名品牌混淆。檢查共查扣涉嫌違法產品2600餘件,涉及經營企業48家,涉及生產企業10家。經查,這些違法產品多產自山東、河北、河南等地。


檢查中,一款違法產品包裝箱上標明生產廠家爲“凱迪乳業”。記者在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陳莊鎮找到這家公司,發現工廠大門緊閉,處於停產狀態。工作人員稱,公司正在按照市裏要求停產整頓,待產品達到標準後才能恢復經營。記者查詢發現,這家公司曾因食品、商標等問題被行政處罰過5次。


記者採訪發現,另一家涉事企業——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勃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也已停產,並處於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管之中。


德州市夏津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張慶師說,現在消費者都願意購買大企業的名牌產品,認爲質量有保證,但不少農村消費者對商品標識、食物成分等認知模糊,一些小企業趁機打擦邊球,傍名牌,通過相似外包裝和商品名稱渾水摸魚。


“至尊白金奶”“高鈣奶”實爲飲料,有的生產廠家無資質


內蒙古市場監管部門的抽樣送檢結果顯示:這些看起來貌似牛奶的商品其實是複合蛋白飲料,並非牛奶。一些產品存在食品配料成分虛假標註、商品條碼與標識生產廠家不符等問題;還有一些產品的生產廠家甚至不具備相關生產資質。


記者發現,一些山寨牛奶用醒目字體標註“至尊白金奶”“高鈣奶”等,但仔細查看其包裝箱上的配料表,發現主要成分爲淨化水、奶粉、香精、食品添加劑等,產品類型屬於複合蛋白飲料。


在河南省一家涉事企業——商丘市寧陵縣現代乳業有限公司,寧陵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家企業生產的產品是一種乳味飲料,並非牛奶。


在河北省宏晟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裏,滄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產品包裝、產品配料及產品資質進行了檢查。該公司的多款產品存在虛假標註的情況,一些名爲“牧場奶”“香蕉牛奶”的產品均爲乳味飲料,廠家用非常小的字體在產品包裝上標註了“乳味飲料”字樣,消費者很難注意到。經查,該公司的生產許可爲乳味飲料,而非乳製品或奶製品。


執法人士表示,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食品的標籤、說明書,不得含有虛假內容,應當清楚、明顯,這些產品違反了上述規定。


業內人士認爲,山寨牛奶以假亂真,在騙取農村消費者錢財的同時,也增加了食品安全隱患。有些產品打着無糖、低糖的廣告,實際糖分很高,而且幾乎都勾兌了過量的食品添加劑、防腐劑等,糖尿病患者和老人喝了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此外,部分山寨飲料打着“高鈣牛奶”的旗號,實際上營養價值低,兒童長期飲用對身體無益。


違法成本低,銷售渠道隱蔽


山寨牛奶屢打不絕,記者調查發現,違法成本低是主要原因。記者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發現,東營市凱迪乳業有限公司曾因虛假宣傳、商標問題被行政處罰,其中一次被罰款2萬元,一次被警告並罰款3萬元。


此外,山寨牛奶的生產和銷售渠道一般都很隱祕,增加了監管難度。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監管處副處長陳愛民介紹,有的山寨牛奶生產企業與監管部門“打遊擊”,往往在夜晚偷偷生產、運輸。銷售渠道也很隱蔽,往往通過其自有銷售渠道供貨給批發商,有的是點對點單線聯繫。


多位基層監管人士表示,對山寨產品傍名牌的問題,一方面要嚴厲打擊侵權行爲,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維護名牌企業合法權利,另一方面要進一步規範商標註冊,對於跨類別同名註冊、同領域相似名稱註冊等均要謹慎,避免無良企業鑽法律空子“掛羊頭賣狗肉”。


此外,在農村市場氾濫的山寨牛奶大多質量不合格,相關部門應該將此作爲農村食品安全工作的重點進行監管。


張慶師建議,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合力,讓生產者不敢生產、銷售者不敢銷售,讓山寨牛奶沒有藏身之地。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購買商品時要仔細查看商標、成分等內容,對於價格明顯偏低的商品要警惕,避免上當受騙。(記者:王朝、馮媛媛、王歡、駱學峯、楊金鑫、安路蒙、張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