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有以下幾種:

1、普通食鹽為500克袋包裝,每噸需分裝2000袋,可採取機械化分裝,分裝成本相對較低;300克綠色無碘小包裝食鹽則每噸需分裝3333袋,且為小規模生產,在多個生產環節必須採取人工+機械的方式,人工成本相對較高。

2、綠色無碘食鹽採用了材質更好的小袋材料,且每噸所耗小袋是普通食鹽的167%,綜合成本遠超普通食鹽。

3、因綠色無碘食鹽為小規模產品,損耗率和損耗費用高於普通食鹽。

且運營成本有區別 :

1、普通食鹽為大眾產品,其流通率高,流通環節的倉儲、鋪貨、發貨均能達到相對理想狀態,成本分攤較低。

2、綠色無碘小包裝食鹽屬於小眾產品,流通率較低,在多個環節均費用較高,如:倉儲時需要專門存放、資金佔壓週期長、商超動銷率低需頻繁退換貨、客戶訂貨量少每次配送成本高等。 綜上所述,300克綠色無碘小包裝食鹽因工藝、生產規模、製造成本、輔料耗材、損耗和運營等多個方面的因素,導致成本高於普通食鹽。

所以其銷售價格略高於普通食鹽。


想來是無碘的鹽少了 就貴了。物以稀為貴!


據我所知是因為多年以前,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碘缺乏症,也就是俗稱的大脖子病。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防治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克汀病,中國開始在河北、東北等地區試行食鹽加碘,取得一定成效後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對病區大規模供應碘鹽。到90年代初期,基本控制病區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克汀病。近年來,人們開始關注梯次補碘,防止有的地方不足,有的地方過量。但就目前市場而言,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消費者,對無碘鹽的需求還是少量的,於是要在大批量生產的碘鹽中改變生產工序及工藝,生產出少量的無碘鹽,那麼反而會提高成本,因此就會導致價格偏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