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有一部電視劇叫《大唐情史》,相信看過的朋友都記得高陽公主、辯機和尚、房遺愛這幾個主要角色。在電視劇裏,高陽公主跟辯機和尚私通,給自己的丈夫房遺愛帶了綠帽,史書同樣記載了此事。我們推測,房遺愛的心裡即便很生氣,也是敢怒不敢言。

高陽公主跟房遺愛的婚姻,其實是唐代皇帝嫁女兒的典型案例

今天,我們都覺得娶了公主當駙馬爺,是一件大好事兒。又能跟金枝玉葉生活在一起,又能享受榮華富貴,豈不美哉?但是在唐代,皇帝的女兒並不好嫁。舉個例子,唐宣宗李忱曾經想讓新科進士王徽做駙馬,誰知王徽一聽這個消息,就去找宰相求情,說自己年老體弱,實在不適合當駙馬,最終沒有當。

唐代公主難嫁人,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 1.唐代公主們,有很多人心高氣傲、驕縱叛逆

在唐代,一些貴族婦女能夠躋身政壇,翻雲覆雨,給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而皇家女子對這些事兒看得多了,內心也往往蠢蠢欲動,即便不能學武則天、太平公主,至少心裡也是充滿了優越感的。而當時的制度,又特別維護皇家的權益。

據史書記載,公主出嫁之後,有些規矩還是相當「奇葩」的。比如說,公主的公婆要反過來向公主行禮儀;再比如說,公主如果先去世,那麼駙馬還要像給父母守孝那樣,為公主守孝三年。

我們說,大男子主義是要不得的,但是像唐代公主這樣「作威作福」的,也自然讓人覺得難以忍受,這是娶老婆還是娶「老闆」??

所以,那些青年男子一聽說要當駙馬,大多避之猶恐不及。

  • 2.高門貴族看不上皇家血統

在唐代時,士族門閥的勢力還是很強勢。當時北方地區最有名的大族是崔盧李鄭,而這裡的李是趙郡李氏,並不是皇家的李。

貞觀年間,為了提升李家的地位,唐太宗特地讓人編修《氏族志》,誰料辦事兒的沒有領會思想,竟然據實而寫,把崔排在第一。於是唐太宗龍顏大怒,命令修改,最終把皇族、外戚排在前列。

不過,這並不能扭轉大多數人的看法,朝中大臣仍然更希望跟崔盧李鄭們通婚。再加上公主本身性格不好,大家就紛紛逃避與皇家聯姻。

故而,唐文宗哀嘆道:

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房遺愛的悲劇

回到問題來,高陽公主並不是個「省油的燈」。她是唐太宗的小女兒,最受寵愛,以至於被寵壞了,任性刁蠻。

而房遺愛呢,是唐太宗手下重臣房玄齡的次子,也是個不學無術、浪蕩輕浮的公子哥。只不過是因為唐太宗顧念房玄齡的功勞,所以特地選他做了駙馬。

這倆人在一起,房遺愛顯然是無法讓公主心悅誠服的。原本各玩各的,也會相安無事。但是,高陽公主心裡並不踏實,因為繼承房玄齡爵位的是大哥房遺直。因此,公主就開始挑撥房遺直、房遺愛的關係,弄得雞犬不寧。

此外,高陽公主還看上了玄奘的徒弟辯機和尚。

辯機確實是有個有才的人,他幫助玄奘翻譯經書,還撰寫《大唐西域記》,流傳至今。我們不知道辯機長得如何、身材如何,反正高陽公主跟他私通。

後來兩人醜事敗露,唐太宗大怒之下腰斬辯機。

這件事房遺愛知道嗎?

我們認為,他不可能不知道,只是他並沒有聲張罷了。

史書記載,高陽公主直接送了倆美女給房遺愛,作為替代品。所以我們推測,房遺愛一方面是「喫人嘴軟」,既然有倆新的美女了,也就不在乎公主是否忠誠了。另一方面,估計房遺愛也是懾於公主的威勢,因而不敢鬧大。

(在這裡順便一提,這些事兒,主要載於《新唐書》,在《舊唐書》裏沒有提到,所以其真實性有多少,還值得探討)

辯機死後,公主還是沒有收斂性格,而房遺愛也昏了頭,竟然參與謀反事件。最終結果是房遺愛被殺,高陽公主被賜死。


肯定有,但政治婚姻就這樣,對於當權皇族,房更多的只能隱忍,但處理不好可能會助長對方的跋扈,最終引爆,失去平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