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公主是唐太宗的十七女,當然,唐太宗也有子女早夭,十七這個順序,是一般說法。

高陽公主最為名聞於世的事情,就是她與辯機和尚的風月案。

這個案子本身是存有疑點的,我們從真假兩方面來分析看看。

倘若是真。高陽公主與辯機私通,這在那時的社會背景下,是很正常的事情。唐時社會風氣較為開放,莫說高陽,就是房陵公主、太平公主、安樂公主及襄陽公主等,皆有風月之事。

唐太宗寵愛高陽公主,將之嫁給房玄齡次子房遺愛,隨後高陽公主發生與辯機私通之事。關於這件事的曝光,還是源於長安城揖盜,這次行動中,發現了來自高陽公主的玉枕,太宗震怒,殺辯機及奴婢數十人。

高陽與辯機的事情,房遺愛為什麼要放縱呢?或許是因為房遺愛本人也較為軟弱,他的能力本就有限,能夠謀得高官,還是因為妻子的原因,哪敢給妻子顏色看?也或許是夫妻各玩各的已經是當時默認的一種社會風氣,高陽與辯機熱戀之後,也給房遺愛找了兩個小妾,如此一來,互不幹擾也就沒什麼了。

不過,高陽真的愛辯機嗎?也不盡然,辯機只是高陽風流史上的一個過客罷了,雖然高陽確實很喜歡他。在辯機被殺之後,高陽又先後與多人私通,這說明,她本身也沒有愛辯機多深。

以上是站在事情為真的立場,然而倘若是假呢?

我們知道,高陽公主的風月事被定性為真,也是出於《新唐書》,《新唐書》成書於宋仁宗時期,其取材來源也很多樣,其中不乏轉述和野史,其真實性有待考究。

《舊唐書》未曾提及此事,不排除唐太宗篡改歷史的嫌疑,他這麼幹也不是第一次了。不過,我們也可以發現,房玄齡病重時,亦曾通過高陽與太宗奏對,這表明高陽也並未失寵。

而永徽三年,高陽晉陞長公主,這說明至少到這個時候,高陽還未被發現有醜事外泄。高陽與辯機私會所在,也不符合唐代的高僧管理制度。

有一種說法,高陽于禁宮之內向鬼神祈福,著掖庭令伺候左右,並幫忙推演星宿排位,這種行為,在當時無異於謀逆,這極有可能是導致高陽被賜死的原因之一。

史上記載,高陽與房遺愛陰謀擁立荊王李元景,意圖取代唐高宗的皇位,這種說法,也不完全可信。唐高宗時,長孫無忌為了排除異己,可謂是手段盡出,無所不用其極,吳王李恪便是牽連在這樁案子中,此案牽連極多,要說長孫無忌沒有放大事件,恐怕說不通,這裡面幾分為真,幾分為假,恐怕也只有當事人最清楚了。

所以,高陽與辯機之事,有可能是一種謠傳,一種被亂真的謠傳。既如此,也就談不上愛不愛辯機,房遺愛是否窩囊了。


辯機,玄奘法師的高足。長安城中最負盛名的學問僧。約生於高祖 武德二年(619)。辯機十五歲出家,師從大總持寺薩婆多部道嶽法師。十餘年來,辯機潛心佛法,一心向善。修成正果後,被派駐長安西北金城坊會昌寺。

貞觀十九年(645)正月,三藏法師玄奘 西天取經返抵長安,二十六歲的辯機遂以諳 解大小乘經論被選,成為九名綴文大德之一。 另外八名分別是;西京普光寺沙門棲玄、弘 沙門明溶終南山豐德寺沙門道宣、簡 州福寺沙門精邊、州普教寺沙門行友、 寺沙門道卓、州昭仁寺沙門慧立、洛 州天寺沙門玄則,在這九人之中,以辯機、 道宣、靖邁、慧立四僧聲名特著,他們除了譯經之外,都有史傳和著作行世。辯機《大唐西域記》,道官《大唐內典錄》、《續高僧傳》,靖邁古今譯經圖記》,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這些著述不僅功在釋氏,利在後世,而且為一般士人所喜聞樂道。在這四人當中,數辯機最年輕,且風韻高朗,筆法嚴謹,文采斐然。辯機在玄奘譯場中譯出的經、論主要有《顯揚聖教論頌》一卷,《六門陀羅尼經》一卷,《佛地經》一卷,《天請問經》一卷,《瑜伽師地論》三十卷,深得玄奘的器重。 華雖然不能證明一個人的品質,但一定可以增強一個人的價值和量史書記載,機之死,是因為與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公主高陽私高陽公主,生母不詳。約於貞觀三年(629)生。永徽三年 (652年),血統高貴、氣質高雅的高陽公主下嫁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名相房玄齡次子房遺愛。高陽公主下嫁後,加房遺愛為駙馬都尉、太府 朝卿、散騎常侍。心高氣傲的高陽公主打心眼裡喜歡的是溫文儒雅的書生,而不喜歡武夫戰將。高陽甚至可以對房家大公子房遺直動點心思 而對房家二公子房遺愛簡直沒有感覺。所以,在洞房花燭之夜,駙馬房 遺愛就沒有被宣進公主的閨房 婚煙上的不美滿,使得高陽公主唯一的消遺就是縱馬郊外,遊山玩 水。有一次,高陽公主與駙馬房遺愛出外打獵,在終南山和結廬於此的 辯機相遇,公主一見鍾情,遂住進辯機的草菴,公然與之私通。而窩囊 透頂的房遺愛不但要站崗放哨,而且還得為公主遮掩此事。事後,高陽 主為了安慰駙馬,除將自己的兩位貼身丫鬟賜給房遺愛外,還賞給駙馬許多錢。附馬愛錢愛官,公主就投其所好,給錢給官,兩者倒也相安無事。

高陽對於辯機,純屬一個女人對一個心儀男人的大愛摯愛!他們可以得轟烈烈,可以愛得死去活來。而辯機面對如此清麗之身,當然人本之慾。辯機與高陽之間沒有榮華和富貴,也沒有政治與霸業。

(645年)正月,辯機有幸作為玄奘譯場譯經人選,就在將進寺居之前。高陽與辯機一番溫情過後,高陽公主便送給 金寶種枕,與其說是高陽留給辯機的一份物念,到不如說是高陽 份思念。辯機遂將此枕連同所有的經卷一同帶進了弘福寺 這段時間,辯機似乎真正回歸到佛祖的懷抱。

貞觀末年,官府在長安街上抓到了一名小偷。在繳獲的贓物中,有鑲金飾銀、艷麗奪目的女用玉枕,御史臺一看,這分明就是皇家的物品,經過嚴厲審訊,小偷招供,說玉枕是他從弘福寺辯機和尚禪房裡偷的,此案勢必牽連辯機,御史臺再拘訊辯機,辯機直言,說是高陽公主送給他的。皇宮裡的東西怎麼可以隨便送人?並且還是公主送給和尚 的一隻女用玉枕,御史臺感到事關重大,立即上奏太宗。太宗聽後震怒 至極,遂命腰斬辯機於長安西市。玄奘聽說此事後,曾親自出面,在太 宗面前為辯機求情,最終還是無濟於事。太宗不但斬殺了辯機,而且還 斬殺了高陽身邊十多個奴婢。從此永遠不許高陽進宮。

對於高陽公主而言,失去了辨機就等於失去了所有。從此高陽便與父皇結怨,處心積慮地與太宗對抗。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太宗於終南山翠微宮含風殿駕崩,文武百官哀痛不已,高陽公主卻沒有一點悲的樣月初一,高陽公主的異胞弟弟、二十二歲的李治即皇帝位,是為高宗。面對寬仁孝友的高宗,高陽更加放肆,公然與屠智勵,喜及道是私通。

永徽四年(653)二月初二,因皇室謀反罪,高宗在兵部尚書崔敦禮的一再要求下令斬駙馬都尉房遺愛、薛萬徹,賜叔父荊王李元景、異母兄長吳王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自盡。初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節,特進、太常卿江夏王李宗道,左驍衛大將軍、駙馬都尉執失思力,均因房遺愛面獲罪,流放嶺表。初六,廢吳王李恪的舅舅蜀王李愔為庶人,流放巴州。貶房遺愛的哥哥房遺直為春州銅陵尉,薛萬徹的弟萬備流放交州除房齡在太宗廟陪條的殊榮。

高陽公主之死距辨機和尚之死,前後不足四年。在玄奘大師的心目中,辯機是死於一場陰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