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 華 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宋)寇準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歷史上出現這麼一個“神童”,他年少時智商過人,才華橫溢,言行不凡,成爲時人追捧和羨慕的對象。

  《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這首詩寇準在與先生爬華山時情不自禁吟誦出的,詩的大意是: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華山腳下。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這首詩至今還廣爲流傳。

  寇準,其實是渭南人。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屬今陝西渭南)人。寇準19歲高中進士,官授大理評事,公元994年(淳化五年)爲參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賞識。後因剛直不阿,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即位後,召寇準回朝。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拜相,時值遼兵進攻,他力排衆議,堅決主張抵抗,反對南遷,促使真宗往渲州督戰,與遼訂立澶淵之盟。後因受王欽若的挑撥,漸失宋真宗的信任。

  北宋時期有很多名相,寇準就是能排進前三名的一個有趣的人,他非常有個性又極具魅力,但是有時候又很惡劣,他周圍的人對他也是又愛又恨難以自拔。

  寇準是北宋時期稀世神童,聰慧過人。他詠的這首詩,緣境構詩,詩與境諧。孩子的詩是即景即情之作,與先前的爬山描寫投榫合縫,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確傳神,應該說是難能可貴了。

  據記載,寇準七歲,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以附近華山爲題,作《詠華山》詩,寇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一首五言絕句:“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詩還要快出許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公元1006年(景德三年)罷相任地方官。公元1019年(天禧三年),再度被起用爲宰相,不久罷爲太子太傅,封於萊,故世稱寇萊公。後遭副相丁謂誣陷,被一再貶逐,直至雷州(今廣東海康)司戶。後死於貶所。著有《寇萊公集》、《寇忠愍公集》。

  【編輯:華旅集團營銷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