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太祖朱溫,父親早亡,尚未發跡時,只不過是個無賴,小混混一個,當時他的家鄉單州碭山(今安徽碭山)渠亭裏,有一家有名的富室,其一家之主張蕤,作過宋州刺史,他有一女張氏,貌美非常,再加上她的家室,基本設定就是現在的白富美。

小混混朱溫曾有幸一睹芳顏,便一見鍾情,不能自拔,甚至把她比作「陰麗華」(劉秀:「做官當作執金吾,棸妻當取陰麗華」),但以當時雙方的身份地位,如果按正常發展下去,註定了朱溫只能一輩子單相思,最多她結婚時,多隨點份子紙。(朱溫一世梟雄,豈能給她人當舔狗)

所以,朱溫一直把這段戀情藏在心裡(準確的說,沒有情,只有他一個人單戀),彼時正是少年的朱溫,心裡暗暗立誓,總有一天要當大官,棸張氏,他自己一個人出去打拚,發了狠心參加了黃巢的起義軍。

歷史上總有這樣的一類人,如果他們生在太平盛世,只是一幫一無是處的鄉間無賴,為世人所輕賤。可是這些人如果生逢亂世,一切都沒了秩序,弱肉強食,一切都要靠手中的刀來說話。這時,往往是他們大顯身手的時候。朱溫正是如此,

一直到在黃巢手底下當到同州防禦使,此時張氏因父母雙亡,早已經淪落為難民,流落到同州,為朱溫部下所掠取。雙方的身份地位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逆轉,昔日抬頭仰視的女神,如今落難,需要依靠他才能活下去,但朱溫卻並沒有任何輕視之類(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的快感,在他心中,張氏始終是那個「陰麗華」畢恭畢敬到了極點。

為了表示隆重,朱溫千辛萬苦地尋找到張氏的族叔,按照古禮,三媒六聘,擇吉成婚。可見他對這門親事是何等的看重,這樁婚事一時傳為奇談。

 史載張氏「賢明有禮」,朱溫「深加禮遇」。兩人之間或也稱得相敬如賓,恩愛和氣。張惠和朱溫共同生活了二十餘年

可惜,好景不長,不久張氏逝世,受到嚴重打擊的朱溫一蹶不振,他本就生性殘暴,殺人如草芥,張氏在時,尚能勸止,如果刀鞘離去,一把殘暴魔劍,再也無法阻止。

朱溫被壓抑的慾望爆發,大肆淫亂,甚至亂倫,連兒媳都得入宮侍寢。乾化二年(公元912年)被第三子朱友圭刺殺,朱溫在位六年,享年六十一歲。

後世史家曾贊張氏曰:「以柔婉之德,制豺虎之心,可為五代第一賢婦。」


後梁太祖朱溫由一介無賴、流寇,積30餘年之功,最終竟能佔據中原、廢唐稱帝,建立屬於自己的王朝,其傳奇性絕不亞於漢高帝劉邦。不過跟劉邦的氣度不同,朱溫以殘暴好殺、荒淫無度著稱,堪稱頭號「混世魔王」,並因此落得被殺的下場。不過,這個暴君也有自己的「剋星」,若後者不那麼早死的話,他或許還不至於慘死。這個「剋星」,正是他的愛妻-元貞皇后張惠。

張惠是唐末宋州碭山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張蕤曾擔任宋州刺史。由於出身顯貴、才貌俱佳,所以張惠自幼便聞名州里,是很多人競相愛慕、追求的目標,其中便包括碭山籍的無賴漢朱溫。只是朱溫在當時很落魄,而且形象極差,所以在很多人眼裡,朱溫追求張惠無異於「癩蛤蟆想喫天鵝肉」。

然而朱溫的志向卻很大,自認為將來必然會成就如光武帝一般的偉業,彼時定會像他迎娶陰麗華一樣,把張惠風風光光地娶進門(「梁祖魏國夫人張氏,碭山富室女,父蕤,曾為宋州刺史。溫時聞張有姿色,私心傾慕,有麗華之嘆。」見《舊五代史·卷十一》注引《北夢瑣言》)。正因如此,雖然朱溫到處拈花惹草,有不少的「露水夫妻」,但在很長時間裡都沒有正式娶妻,直到將張惠得到手。

朱溫與張惠的結合,頗有一段傳奇經歷。且說,朱溫在唐末追隨黃巢造反,因為屢立戰功深得器重,等到黃巢攻入長安、建齊稱帝後,便進拜他為同州防禦使。由於叛軍每佔領一地,便會把大量的金帛、女子劫掠到軍中,而等到宋州淪陷後,張惠便成了齊軍的俘虜,並被押赴同州軍營中,等待著恥於為外人所言的結局。

朱溫起初並不知道張惠也在同州,只是因為偶然間聽說軍營中有位絕色女子,色心大起之餘便去查看,結果經詢問得知,此女子正是他朝思夜想的「夢中情人」張惠。朱溫喜不自勝,趕緊把張惠迎入府中,並以明媒正娶的方式,跟她拜堂成親。就此,張惠便成了朱溫的正妻。

雖然兩人出身不同、性格迥異,但張惠婚後跟朱溫很恩愛,並為他生下一子(梁末帝朱友貞)。而朱溫自從如願以償地娶到初戀後,對張惠百依百順、愛護備至,幾乎到了「要星星不敢給月亮」的程度(「及溫在同州,得張於兵間,因以婦禮納之。溫以其宿款,深加禮異。」引文同上)。

非常幸運的是,張惠不僅臉蛋長得漂亮,而且為人賢明精悍、工於心計,不僅把家裡面的事情處理的整整有條,還常常在幕後替朱溫出謀劃策,幫助他制定規劃,每每有非常獨到見解(「張賢明有禮,溫雖虎狼其心,亦所景伏。每軍謀國計,必先延訪。」引文同上)。

朱溫在同州駐守期間,因為屢敗於唐朝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由此屢遭黃巢的斥責,心中驚懼不已。在這種情況下,朱溫正是聽從張惠的建議,果斷地向唐朝投降,纔得到唐僖宗的賞識,並就此踏上逐鹿中原、建立帝業的傳奇征程。正因聽從張惠的建議才迎來「新人生」,朱溫對老婆逐漸由愛護到欽佩,進而生出敬畏之心,終於練成一身過硬的「妻管嚴」功夫。

朱溫對張惠是如此敬畏,以至於有時候他已率兵出征至中途,卻被張惠派的使者趕上,說是奉張夫人之命,因為戰局不利,請他速領兵回營,朱溫就立即下令收兵返回(「或已出師,中途有所不可,張氏一介請旋,如期而至,其信重如此。」引文同上)。不僅如此,張惠還常常規勸丈夫不要濫殺無辜,而朱溫也是每每聽從,由此挽救了不少將士的性命。「妻管嚴」之效力,由此可見一斑。

只可惜張惠福薄命淺,還沒等到朱溫建國稱帝,便在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去世,距離朱溫篡位僅3年時間。張惠臨終前諄諄勸導丈夫,要求他牢記「戒殺遠色」四個字,切不可任性胡為,為自己招致無妄之災,朱溫聽後含淚答應。後梁建立後,張惠先是被朱溫追封為賢妃,等到朱友貞登基後,又追冊她為元貞皇后。

且說,朱溫起初還能牢記愛妻的遺言,但沒多久便故態萌發,等到篡位稱帝後更是驕狂放縱,結果最終被次子朱友珪所殺,死相甚是難看,時在乾化二年(912年)六月。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若張惠不那麼早過世的話,那麼得到約束的朱溫雖然不一定能成為聖主賢君,但至少不會因昏暴荒淫而慘死。有時歷史就是如此弔詭,不是嗎?

史料來源:《舊五代史》、《新五代史》、《資治通鑒》、《北夢瑣言》


 中國古代出了好幾百個皇帝,但是像後梁太祖朱溫這樣的卻是少之又少,要說為啥,還不是因為他是公然給自己兒子戴綠帽子的皇帝。 公公染指兒媳,這種行為叫「扒灰」,朱溫就是史上臭名昭著的扒灰皇帝。說起來,朱溫也算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號人物,他有勇有謀,白手起家,從一個無名小卒做到了權臣,最後還取代後唐建立了後梁,成為一代開國之君,功績之大無法衡量。

稱帝以後,他將後梁治理得井井有條,後梁的政治、軍事和經濟都迅速發展起來。從朱溫所創下的政績來看,還真看不出來他居然如此變態。

  其實,早期的朱溫並沒有這麼荒唐,他也有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深情不悔,這個讓他又愛又敬的女子就是他的結髮妻子元貞皇后張惠。早在朱溫還未發跡的時候,他就傾慕碭山富室女張惠,可那時候的他一事無成,他根本沒有底氣去張家提親。為了闖出一片天,朱溫參軍入伍,因軍功不斷晉陞,他把握時局,看準時機,很快就受到皇帝的重用,成為一代權臣。事業有成的朱溫這才鼓起勇氣向張家提親,終於把張惠娶回家。張惠賢明有禮,又是朱溫喜歡了很多年的人,朱溫對她禮遇有加,不但把內院全權交給她打理,就連軍國大事也時常徵求她的意見。

通過史書記載,可以看出,皇后張惠對朱溫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有時候朱溫率兵出征,都已經走出很遠了,中途卻被張惠派來的使者追上,只要使者一說是奉了夫人的命令,戰局不利,請他速速回營,朱溫二話不說就會收兵返回。朱溫與張惠夫妻二十餘載,感情不減反增,遺憾的是張惠卻在朱溫建立後梁前夕染病去世。張惠臨終前對朱溫說:「你胸有大志,我支持你。但上臺容易下臺難,若你真成了大事,你一定要記住我的話『戒殺遠色』」。張惠去世對朱溫的打擊很大,七尺男兒也忍不住傷心流淚。張惠臨終也放不下朱溫冤殺部下、貪戀酒色的事,擔心朱溫最終會因此而死,可是她去世以後,事情還是發展成了她不想看見的那樣。張惠死後,朱溫縱情聲色,他有7個親兒子,4個養子,每當兒子們在外統兵時,他就召兒媳們入宮侍寢。

至於朱溫的兒子們,也是奇葩,父親染指他們的媳婦,他們不僅不生氣,反而利用妻子爭寵,博取朱溫歡心,爭奪儲位,實乃曠古醜聞!

朱溫因養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貌美,最寵愛她,打算把皇位傳給朱友文。他的親兒子朱友珪不服氣,就帶人刺殺朱溫,弒父篡位。朱溫被一劍刺死,朱友珪使人將寢宮地磚扒開,挖一個坑,用蚊帳包裹朱溫的屍體,埋入寢宮地下,等他坐上皇位,才把朱溫挖出來安葬。朝中人人都清楚朱友珪弒父篡位的事實,朱友珪就用錢財收買他們,最後張惠的兒子朱友貞起兵討伐朱友珪,推翻了朱友珪。

朱溫一代帝王,竟被自己的親兒子弒殺,誰讓他先給兒子戴綠帽呢,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人饒過誰!


答:讓後梁太祖朱溫又愛又恨的女人是其夫人張惠

朱溫是個荒淫的皇帝,朱溫生性殘暴,殺人如草芥,其夫人張惠在世時尚能勸止。張氏死後,朱溫被壓抑的慾望爆發,大肆淫亂,甚至亂倫,連兒媳都得入宮侍寢。乾化二年(公元912年)被第三子朱友圭刺殺,朱溫在位六年,享年六十一歲。   朱全忠,本名朱溫,生於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人。他就是篡奪了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江山,被後人形容為「行同禽獸」的後梁開國皇帝。可這個篡唐的朱溫卻偏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朱信,父親朱誠,皆以教授儒學為業。由於幼年喪父,家道敗落,母親王氏不得已在蕭縣劉家做傭人,以養活朱氏兄弟。朱溫成人後,不再以儒學為業,而是與二哥朱存「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里人多厭之」,朱溫兄弟「勇有力,而溫尤兇悍」。朱溫早年參加黃巢造反,後又脫離黃巢大齊政權而歸降唐室。唐僖宗聞訊大喜:「這真是天賜我也!」並賜名為朱全忠。可就是這個上天賜予唐僖宗的朱全忠,於唐天祐四年,即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廢唐哀帝李柷,自行稱帝。朱全忠篡唐後改名朱晃,國號稱「大梁」,建都開封,史稱「後梁」,稱其為梁太祖。自此,中國進入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雖然朱溫後來的禽獸行為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但當初卻並非如此。年輕時的某一天,朱溫和二哥朱存在宋州郊外打獵,偶遇前往龍元寺進香的宋州刺史張蕤的女兒張惠。佳人天生麗質,朱溫一見傾心,便對二哥說:「漢光武帝曾經說過『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如陰麗華』,當日陰麗華也不過如此,總有一天,我非把張府之女娶為妻子不可。」朱存對朱溫的這番大話並沒有太當回事。但誰也沒有想到,當時一無所有、一無所成的窮小子,日後卻如願以償地娶到了張惠為妻。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黃巢造反,時年二十六歲的朱溫與二哥朱存一起參加了黃巢的軍隊。不久,朱溫憑著身強體壯,作戰勇敢,很快就在軍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黃巢心腹將領。此時的朱溫仍念念不忘夢中情人,為了再次見到張惠,他甚至慫恿黃巢出兵攻打宋州。不料宋州刺史張蕤早已離任,後任刺史堅守城池,再加上官兵援軍四至,黃巢軍無功而返。  

 黃巢建立大齊政權後,委任朱溫為同州防禦使。就在此時,父母雙亡淪為難民的張惠流落到同州,被朱溫部下所獲,美貌出眾的張惠被部下進獻給了朱溫。當朱溫認出此女就是夢中情人張惠後,不禁欣喜若狂。但張惠卻不認識朱溫,當她得知這個同鄉數年前就對自己一直念念不忘,至今未娶時,不禁十分感動。朱溫趁機噓寒問暖,提出要娶張惠為妻。此時的張惠正處在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境地,見到朱溫確實是真情一片,自然不能拒絕。朱溫千辛萬苦地尋訪到張惠的族叔,並按照古禮三媒六聘,擇吉成婚。雖然這樁婚事一時傳為奇談,但也有人專門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嘲諷這段婚姻:「居然強盜識風流,淑女也知賦好逑。試看同州交拜日,鳴鳳竟爾配啾鳩。」  

 張惠雖生於富裕之家,卻聰慧異常,從小得到父親的傳教,既有教養,又懂得軍事與政治謀略。在體貼照顧朱溫的同時,還常有讓朱溫欽佩的計謀。在這位剛柔相濟、賢惠機智的妻子面前,朱溫的狡詐反而顯得粗淺,妻子不但內事做主,外事包括作戰也常讓朱溫心服口服。凡遇大事不能決斷時,朱溫就向妻子詢問,而張惠的分析預料又常常能讓朱溫茅塞頓開。有時朱溫率兵出征,中途卻被張惠派的使者趕上,說是奉張夫人之命,戰局不利,請他速領兵回營,朱溫就立即下令收兵返回。  

 朱溫本性狡詐多疑,加上藩鎮之間你死我活的爭奪,更使朱溫妄加猜疑部下,動不動就處死將士。張惠就盡最大努力來約束朱溫的行為,使朱溫集團內部儘可能減少內耗,一致對外。朱溫的長子朱友裕奉命攻打朱瑾,但沒有追擊俘獲已敗的朱瑾,回來後朱溫非常惱怒,懷疑兒子私通朱瑾,意欲謀反,嚇得朱友裕逃入深山躲了起來。張惠為讓父子和好,就私下派人將他接回來,向父親請罪。朱溫盛怒之下命人將兒子綁出去斬首。這時,張惠光著雙腳從內室匆匆跑出來,拉住朱友裕的胳膊對朱溫哭訴道:「他回來向你請罪,這不是表明他沒有謀反嗎?為何還要殺他?」 朱溫的心軟了下來,最終赦免了兒子。

  朱瑾敗逃後,他的妻子卻被朱溫得到。朱瑾妻頗有姿色,朱溫即命侍寢,朱瑾妻含垢忍恥,供他淫污數日。張惠得知後,讓人把朱瑾妻請來,瑾妻忙向張惠跪拜行禮,張惠回禮後,對她說:「我們本來是同姓,理應和睦共處。他們兄弟之間為一點小事而兵戎相見,致使姐姐落到這等地步,如果有朝一日汴州失守,那我也會和你今天一樣了。」說完,眼淚流了下來。朱溫在一旁也受到觸動,當初如果沒有朱瑾的援兵相助,自己也不會在河南站穩腳跟,況且妻子已經知道內情,也愧對妻子。最後,朱溫將朱瑾妻送到寺廟裡做了尼姑,但張惠卻始終沒有忘記這個不幸的女人,常讓人去送些衣物食品,或許也算為朱溫彌補一點過失。  

 張惠和朱溫共同生活了二十餘年。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張惠病重。當時唐室大權盡歸朱溫,得知張惠病危的消息,朱溫連夜趕回汴京。張惠此時已瘦骨如柴,昏迷不醒,朱溫不禁痛哭失聲。張惠被哭聲驚醒,睜眼看見朱溫立在榻前,悲咽難言,不禁長嘆一口氣, 大王備受唐室厚恩,不可驟然廢奪。試想從古到今,有幾個太平天子,可見皇帝是不容易說:「人生總有一死,死亦何恨。況妾身得列王妃,已越望外。大王備受唐室厚恩,不可驟然廢奪。試想從古到今,有幾個太平天子,可見皇帝是不容易做呢!」朱溫隨口應道:「時勢逼人,不得不爾。」張惠又嘆了一口氣,說:「夫君既有鴻鵠之志,非妾所宜知,妾有一言,請夫君謹記,夫君英武過人,他事皆可不慮,只有『戒殺遠色』四字,懇請夫君隨時注意,妾死也瞑目。」張惠說罷,便撒手人寰,朱溫傷心欲絕。軍士多有垂淚,原來朱溫生性殘暴,每怒,殺人如草芥,部下無人敢諫,唯獨張惠能婉言勸解,不少軍士因她而活了下來,故士卒多有感恩。史家稱她以柔婉之德,制豺虎之心,可為五代第一賢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