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神武初起(2)

爾朱兆急着讓高歡滾粗;這裏邊有兩個原因;頭一個不用說,看高歡煩;第二個,就得說爾朱兆沒憋着什麼好屁;因爲這會兒,也有個讓他挺頭疼的事兒;爾朱榮以前的一個部下,割據自立了。

此人也是熟臉兒,不知道您還記不記得,當年爾朱榮身邊兒有個喜歡算命的、神神叨叨的傢伙,喚作劉靈助。

高歡利用草民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死,但怕沒完沒了瞎折騰的心態

對,就是他;爾朱榮一死,這傢伙跟幽州自立門戶了。

簡單說說這貨,劉靈助是燕郡(今河北省大興縣)人;這貨年輕的時候從業經驗很豐富,幹過小販,當過算命先生,還幹過一份很有前途的職業——強盜;後來實在混不下去了,跑到山西投奔了雁北土豪爾朱榮。

別看爾朱榮年輕,可是這傢伙很迷信;喜歡找人來來來,咱聊聊星座,擺擺塔羅牌;而劉靈助恰恰擅長打個卦、算個命啥的;因此二人很有共同語言,一來二去的,劉靈助深得爾朱榮信任。

咱前面說過,爾朱榮活着的時候,劉靈助被派往幽州,協助侯淵平定韓樓、就德興的叛亂;這貨就這麼來到了幽州,任幽州、安州、營州、幷州四州行臺。

可是等爾朱榮一死,劉靈助來勁了;這傢伙自己算了一卦,據說卦象顯示,爾朱氏家族有滅頂之災;劉靈助遂決定,咱也渾水摸個魚,過把癮再說。於是,自稱燕王、大行臺,並打出爲孝莊帝元子攸報仇的口號,割據冀北;不再聽中央招呼,也不再搭理爾朱兆從山西發來的指令。

這一兩邊兒不搭理,就註定劉靈助不會有好下場;爾朱兆山西一攤子事兒要處理,自己抽不出空兒,因此就把高歡打發來;而北魏朝廷那頭兒,雖說派不來人,可是一道命令下給侯淵,讓其從速平叛。

先說侯淵這頭兒吧,這位爺帶着700騎兵就能滅了韓樓;您想這是什麼戰鬥力;因此,接到北魏朝廷的命令之後,公元531年3月,侯淵挑了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帶着精挑細選的1千名精銳騎兵,突襲了劉靈助的大營;後者倉皇出戰,結果當場便被斬殺;隨後腦袋被送往洛陽。

那麼,肩負着同樣使命的高歡呢,他在幹嘛?

答:他在糾結。

史書記載,爾朱兆讓高歡滾粗之後,後者並沒有立即東出河北,而是在壺關(今山西省壺關縣)的大王山紮下營寨,並且逗留了兩個月之久(“屯胡關大王山六旬,乃引兵東出…”)。

高歡利用草民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死,但怕沒完沒了瞎折騰的心態

高歡糾結啥,史書上沒寫;但也不難猜;總結起來三個字:沒信心。

按高歡的想頭兒,他覬覦的是爾朱榮身後的遺產——山西;經過爾朱氏幾代經營,山西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馬有馬;一切爭霸天下的硬件都齊備了。可是這會兒高歡自己卻沒底氣一口吞掉爾朱兆。

再有一個,放眼河北;高歡也沒底氣。

高歡出道的時候,就是在河北杜洛周手下混事兒;以後又參加了爾朱榮擊敗葛榮,以及元天穆平定邢杲的戰役;換句話說,高歡對河北是腫麼個情況,門兒清。現在幽州放着劉靈助,再回頭看看自己的實力,老高同志又挺泄氣。

不過,就在此時,兩個河北土豪人來到了高歡的大營,搖動三寸不爛之舌,幫着高歡定下了東出河北的決心。

這兩個人,一個喚作高乾,另一個喚作李元忠;都是北魏冀州的大地頭蛇。在當地有實力、有人脈,也有錢;最重要的是,他們都跟爾朱氏有仇!

一番密談之後,高歡喜形於色;公元531年3月,高歡下令全軍拔營而起,開進河北。

這次行軍,高歡展現出了他的政治野心,部隊進入河北地面兒,高歡嚴令,部隊行軍務必秋毫無犯,經過麥田時,高歡以身作則,牽馬步行,以免踏壞了麥苗。這麼一來,河北百姓高度讚揚高歡的部隊纔是人民的子弟兵;高歡人氣飆升,吸粉無數。

有了羣衆基礎,高歡緊鑼密鼓開始整頓軍隊,厲兵秣馬,爲討伐爾朱氏做軍事鬥爭的準備。

跟這兒多說一句,也就是這會兒,高歡身邊聚集了一大批各路神仙;奠定了後來北齊的朝廷架構,簡單說說——

像高歡的親戚,姐夫尉景,連襟兒段榮、竇泰,小舅子婁昭,妹夫庫狄幹。

高歡的摸泥兒,像孫騰,高歡的發小兒;韓軌、斛律平、斛律金;賀拔允,就是之前爲了六鎮捱了高歡一拳的那哥們兒。

高歡的舊部,像高隆之、敬顯俊等,這些都是高歡投靠爾朱榮後,一直追隨其左右的部下。

還有高歡歷次作戰中,俘虜並且收爲己用的文武手下,像張保洛、盧文偉、崔祖禽等人;以及,這次來河北籠絡的大族,像前面說過的高乾、李元忠等人。

這裏邊兒值得一提的是高乾的弟弟高昂。

高歡利用草民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死,但怕沒完沒了瞎折騰的心態

高昂,字敖曹;時人稱之爲高敖曹,此人武藝超羣,膽識過人;最牛叉的戰績,就帶幾十名騎兵逆襲5000敵軍;而且還打的對方大敗;這仗下來,高敖曹被當時的人們稱作西楚霸王項羽。現在,此人也歸了高歡。

有了兵員,又有了羣衆基礎,現在基本班底兒也搭起來了;高歡搖身一變,成了河北地面兒上跺跺腳,地都要跟着震三震的實力派。

有實力,自然就有地位;高歡在河北乾的熱火朝天,山西的爾朱兆向來遲鈍,到也沒做出啥反制舉措;倒是一河之隔的洛陽,首先有了反應。

這主要是留守洛陽的爾朱們看出高歡非池中之物了;像爾朱世隆、爾朱度律這些人職業敏感度很高,爲了穩住高歡,爾朱度律上表元恭給高歡加官晉爵;公元531年4月,元恭下詔,加封高歡爲渤海王;同時兼東道大行臺、第一鎮人酋長、大都督、冀州刺史。

這就算得到朝廷認證了;高歡乾的更來勁了。

說話兒,時間過了3個多月,高歡在冀州基本上可就站穩了腳跟兒;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個合適的機會,跟爾朱氏翻臉了。

不過,在翻臉之前,高歡還有兩件事要做;一,儘快給部下洗腦;二,彌合鮮卑人和漢人的關係。

這怎麼個話兒說呢?

高歡的基幹力量有兩部分,一部分是他在當晉州刺史時候手下的部隊,這裏邊兒成分就複雜了,啥人都有;另一部分成分比較單一,這就是爾朱兆送給他的六鎮鮮卑降人。翻翻史料,這一部分人,大概有10萬左右;當然,這裏邊兒不可能全是兵,很大一部分是家屬。

高歡要做的,就是要給手下這些部隊灌輸一個概念,不是爾朱氏死,就是咱們亡,二選一,你們挑吧。

不過這對高歡這種腦袋畸形(褒義、褒義!)的人來說,不叫事兒。

高歡讓人假造了一份爾朱兆的公文,內容是限期要高歡把六鎮降人交出來,同時,從六鎮中抽調一萬人,回山西打仗。然後,高歡把這份兒公文又抄寫若干份兒,傳的饒世界都知道。

這會兒六鎮降人已經就在信都(冀州治所)安了家了,又要折騰;六鎮軍民無不怨聲載道;高歡這頭兒又假模假式的挨家挨戶的徵兵徵糧,準備送他們回山西;做的跟真事兒似的。

到了出發的日子,高歡還特意搞了個歡送會;手端酒杯,高歡聲淚俱下,我跟你們大家一樣兒,都是背井離鄉之人,這段時間相處下來咱們情同手足,誰能想到爾朱兆又讓你們回去;今天一路向西,千里迢迢,而且去了還要打仗,生死難料;唉~~,這可怎麼辦啊!

這些準備出征的將士,以及前來送行的家屬情緒本來就不穩定,哪兒經得起高歡怎麼勾;一時間,會場上衆人號啕痛哭,聲震原野。

咱前面說過,六鎮軍民本來就對爾朱氏恨之入骨;現在好不容易脫離魔爪,有了一個安穩的家,以爲能過幾天安穩的日子;沒曾想爾朱兆就見不得窮人過好日子;又要折騰我們;衆人的情緒瞬間便被高歡幾句話勾起來了;去他孃的爾朱氏、去他孃的調令;既然爾朱兆不讓我們好過,那就反特孃的了!有人在會場上直接就喊出造反的口號來了。

高歡洗腦的目的,達到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