徬徨之刄    

(图片来源:@movies开眼电影

  我……非常后悔看了《徬徨之刃》。我的意思并非觉得它不好看,只是观影当天,已经花了大半个白天在外面跑来跑去地办了许多事情。原本是为了演技派的寺尾聪和大帅哥竹野内丰,想藉本片纾缓疲惫,没想到,本片实在太过沈重,完全不适合当时的情绪,因此很后悔选错片……

  本片之所以沈重,是因为对很多事情提出质疑,希望引领观众思考,而且环环相扣(全扣死了,完全无解……)。所以,如果情绪合适的话,真是一部好片来的。对我而言,真的,完全只是当下选错片的缘故……

  本片从中学女学生的奸杀案开始──随机掳人,强行注射不明药物,强奸的同时还拍摄成A片,并且不时拿出来播放欣赏,仿佛成就一般。类似的案件已经是第13起!如果不是因为第13个受害者死亡,如果不是因为这位受害者的父亲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建筑师,随机强奸恐怕很难被当成连续犯案并受到重视,前面12个女孩的冤屈恐怕也没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只是,当如此没有人性的罪犯,竟然只是几个青少年时,青少年罪犯们的未来、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未来,又该如何兼顾呢?──受害者哪有什么未来?其中一个女孩因为心灵受创而自杀了呀!自杀女孩的父亲看到罪犯拍摄的A片(意即罪证),情绪都崩溃了!这位父亲又有什么未来可言呢?反倒是青少年罪犯们,法律和社会顾虑到「也许」他们只是一时迷惘,「也许」他们在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之后,会深觉后悔,所以绝不对青少年罪犯们处以极刑,替他们留一条退路。如果是成年人,什么化学去势、鞭刑、死刑……什么的,恐怕都会被拿出来讨论的!但因为是未成年,这些全不可能!

  于是,换菜鸟刑警困惑了!刑警们这么辛苦地东跑西跑,到底为了什么?到底是为了维护谁?不是女孩们及其家属才是受害者吗?为什么法律竟护著罪犯?只因为罪犯是青少年?但这些青少年所为,比成年罪犯更没有人性呢!如果说「以暴制暴」是不对的,无论如何都应该把罪犯交由法律制裁,那么,刑警们辛苦维护的,难道是法律吗?

  资深的刑警在破案之后,仍能依然故我,过著平常的日子,即使在破案过程中,他所射杀的手中持枪、意图报复的女孩父亲,枪枝内不过是空包弹罢了;不知道算不算错杀的这一点,并没有影响到资深刑警的心情。青少年罪犯虽然及时被刑警救下,但恨不得杀了他的女孩父亲,紧抓著他的衣领不放,即使死了也毫不松手,再加上不瞑目的狠狠瞪视,肯定是吓坏他了!那么,他会因此知道自己究竟犯的什么错,给予他人的是怎样的伤害吗?希望能有什么样的刑罚,能让所有的青少年罪犯都知道,并且因知道而彻底悔过吧……

  东野圭吾的这部作品,虽然看起来仍然是推理剧(小说)的样子,但案件的脉络,大约在片子前半就已经清晰,所欠缺的,只是结局而已。因此可以说,本片虽然看起来是推理剧,但其实花了大半篇幅在思考许多环环相扣,但又全扣死了,似乎完全无解的问题。东野圭吾的小说改编影视作品后,我看过一些(虽然不是他的迷),包括《破案天才伽利略》(探侦ガリレオ)、《嫌疑犯X的献身》(容疑者Xの献身)……等等,虽然在破案过程中,也有一些对社会、人性的思考,但似乎都不如本片所占比例那么高,那么无解,例如《黎明破晓的街道》(夜明けの街で),外遇这种事,只要有一方想开了、放手了,这个结自然就解了。这也就是对我当时的情绪而言,感觉太过沈重的原因。

  虽然大半部片子都在思考,但在搜寻的过程中,一点也不沈闷,不无聊,我想应该不至于会有观众因此打瞌睡才是。

到电影圈看更多相关电影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