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1.jpg

<<转贴自今周刊>>

他 17 岁只身来到台北,靠期货交易起家,高峰时,持有的日圆期货部位占全球市场 5%左右。

他的名字是,黄毅雄。

「你们千万不要造神,不要让读者误会,以为在金融市场赚钱很容易;以我做的期货交易来说,1 万个人,只有 2 人能赚钱,这是千真万确的统计数字,其他 9,998 人,都在赔钱。」

「很多人不知道,我这辈子一共经历了 8 次的『财富归零』。」走过这 8 个寻常人难以想像的生命低谷,他归结自己的体悟,提出了对年轻人的第一个中肯建议:「天底下,真的不会有速成的财富!所以凡事不要求快;相反的,只求对!

黄毅雄遗憾的说,他之所以几度财富归零,回头检讨,就是当时一心求快所致,「如果抱著一夕致富的心态投入金融操作,绝对不可能成功!因为你的研究一定不够扎实。」不但如此,因为想要快速赚钱,甚至可能在研究不足的情况下,就重押自己的身家财富。

话锋一转,论及自己一生有 8 次清偿负债、重新获得足够财富的经验。他说,「这代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次的成功机会。」如果年轻时「专注求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获利方式,那么,「只要把握生命中的几次机会,就算一开始的进度比较慢,仍然会有成功的可能 。

另一个关于风险的人生体悟,则是「不要走钢索,至少,你要设法铺钢板。」所谓「走钢索」,是指在操作时没有设定足够的安全边际,白话的说,就是一心只想以小搏大。而「铺钢板」,是让自己准备更多资金部位,不致因为市场上的一趟意外波动就坠落山谷,「狂风吹来时,你还可以蹲在钢板上。」

成功心理因素:谦虚、坚毅、果决

说到这里,他解释了自己一开始强调的「万分之二」期货交易致胜率,「这是千真万确的数字。」原来,当年他在香港 Dean Witter 期货公司下单时,公司资料显示,该公司全香港有近万名期货客户,结算部位获利者只有 2 人,其一就是黄毅雄。

「坊间一堆教人投资股票、期货的书,甚至不乏开班授徒、赚人补习费的贪图者,但真正能落实赚钱的人近乎没有。你有没有想过,到底背后是什么原因?」黄毅雄认为,关键在于人格特质,你必须要有一些特质,才可能完成征战金融市场所需要的修炼。拆解他眼中最关键的成功要素 ──谦虚、坚毅、果决 。

黄毅雄坦言,他在期货市场多次从零起步,依然能屹立,和他的人生历练有极大关联,其中,「谦虚」和「坚毅」,是他学会的重要人生课题。他强调,只有谦虚的自省,才有不断精进的可能。

「你可能无法想像,我为了印证总体经济的变化,对未来经济的影响,可以连续追踪 20 年,比较我与国际舆论的看法,谁的对。」这种不断自我辩证、自我挑战的习惯,违反人性,「这就是『坚毅』的重要性。够坚毅,才能坚持做辛苦的事,包括学习。」

经过 40 年无数战役淬炼,黄毅雄认为,自己最大特色是果决,关键时刻出手绝不忐忑,遇到任何状况,心里早已订好因应计划,「就是拔剑、挥击,没有其他杂念。」

「出手果决」是外界观察黄毅雄屡屡致胜的关键,但黄毅雄内心清楚,果决的前提,是谦虚的自省和坚毅的修炼。

成功必要修炼:大量阅读、独立思考

「我是在踏入股票市场后,大约 23 岁,才真正开始大量阅读。」除了买教科书自修,更大量阅报。「从事金融操作,你什么学问都要学。」他说。

「总体经济的各个层面中,股市对货币政策最敏感。」这是黄毅雄对资产价格多空判断的准则,而这个结论,某种程度也是来自读报所得。80年代初,经济学家蒋硕杰、王作荣各自在报纸发表社论,辩论台湾货币政策走向,这场「蒋王论战」,成为黄毅雄理解货币政策、看透金融市场波动根源的重要参考。

要把知识换成财富,不是努力就能成,你需要的「是独立思考能力!」黄毅雄非常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他认为,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牵涉到你所累积的知识量、人生经验,乃至于对人文素养的敏感度,往往无法言传。曾经有人请他分享期货操作的心路历程,黄毅雄的回答是:「我的心路历程,只有我自己才能体会。」

话虽如此,他还是提点了一个关于独立思考的关键能力:想像力。「我很认同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想像力比学问更重要…。学问是有限的,想像力是无限的。」较近期的案例,则是黄毅雄在2013年,日本宣布祭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推升日股激涨前,提早重押日股期货。他回忆当时,并非单纯从经济数据推敲,而是看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企图心。

不过对黄毅雄来说,发挥想像力或许可以天马行空,但绝对没有一丝丝的浪漫空间,这种常人难以想像、长时间的极端修炼,自然也是黄毅雄不断强调思考逻辑难以言传的原因。

「当你以为成功了、有了一种满足感,这就是追求进步的最大障碍,也是失败的开始。」
「停止进步,这是最危险的,不只是做金融交易,做任何事业都是一样的道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