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389.JPG
《超越聖戰—探索伊斯蘭吉哈德》彭書穎
  臺北小孩,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博士,於輔仁大學完成宗教學士與碩士學位,在學期間唯一被當掉的學科為伊斯蘭教概論。在以色列Kibbutz擔任國際志工時,開始對阿拉伯人與其信仰文化產生興趣;其後曾到土耳其、約旦、敘利亞等中東國家,以及中國陜、甘、寧、青及新疆等穆斯林地區走訪。
  最大願望為:World Peace。
(本篇為搬家文修訂,原文紀錄於天空部落格2016-08-04,現已關閉)

出版社:風雲論壇  
出版日期:2014/12/25
 
  自從開始變成彭博士身邊的小研究生(假的),就接觸了不少過去幾乎沒有管道接觸的世界,包括閱讀指定小說和電影(咦)。甚至還透過相當多關係人,讓原本對穆斯林只有淺薄認識的我,走向自人牙醫之門後第二個未知的領域。
 
  《超越聖戰》是一本學術論文。雖然很多前輩都說,這是一本很厲害、把學術寫得非常白話的論文,老早拿到書的我還是遲遲不敢翻開。畢竟自國中時代開始,對歷史就一直有種排斥感(怎麼這麼多複雜細節和年代表要背);現在要再去讀些談及國別史、宗教史的東西,還是有點陰影ORZ
  透過卡黛哈、魯西迪以及眾多中東電影導演的文化洗禮,還有聽過好幾次(包含重複的)彭博士特別演講後,終於鼓起勇氣翻開教科書。無數年代與陌生音譯人名,對我來說才少了一點威脅感。
 
  名曰《超越聖戰》,自然在談的是jihad一詞字義的再思。
  在我們,也就是非中東文化圈的人腦海中,「聖戰」早已自動與「拿著機槍、身綁炸彈、狹持飛機自殺的中東人」畫上等號。那個連結甚至已經強勁到比喫手打麵還傷顳顎關節,專家們怎麼費盡脣舌,也常常拉扯不開。然而,假設在穆斯林的社羣裡,問他們:「Jihad是聖戰嗎?」據說百分之九十的穆斯林絕對會反對這個公式。
  這當中一定出了什麼誤會。
  《超越聖戰—探索伊斯蘭吉哈德》就是透過學術手法,重新找回jihad在經典中的意涵,同時也從歷史、政治、宗教流變,看jihad如何被利用其片面字義,甚至被賦予違背經典教導的意涵。
 
  終於完結之後,覺得自己在這塊拼圖上又多找到了一片上去。
 
  這幾天,彭博士說他又被拿了一篇文章問看法。
  文章內容大致上是在說,伊斯蘭教本身就有不少問題,需要改革;但人們總是一味高舉包容、接納的大旗,連穆斯林都高呼「你們應該要接納我們」,而不去對本身做任何檢討。近年來爆發敘利亞內戰,連帶引發難民潮相關議題,包含難民在收容國造成的攻擊事件等等,大家才終於不再反對批評伊斯蘭教的聲音云云...
  我想,光是看到這裡,確實也沒什麼錯吧。老實說,宗教這種東西傳到現在,沒有人有資格說「我們的改革已經結束,臻至完美」;相反的,不論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一定都會需要隨著時代的變化,去學習如何回應時代的呼聲。
  一旦墨守成規,將會落為笑柄。
  沒想到此話一出,彭博士的反應瞬間像是我聽到有人在說「葡萄籽油可以治牙周病」一樣暴走起來,回答:是啊,每種宗教一定都有需要改革的地方,要是說伊斯蘭教其實一直都很好,沒有什麼問題,這樣也太天真了!但是,把這樣一羣人隔離回「他們自己的地方」,那又是哪裡呢?哪裡是屬於這17億穆斯林的地方?難道我們要對待穆斯林,就像以色列對待巴勒斯坦人一樣嗎?即使真的做了世界隔離藩籬,藩籬以內就不會有認同對方的人製造恐慌嗎?就算不談什麼理想、什麼愛好了,照國際事務處理流程,一定也是先透過聯合國會議達成共識;更何況關心、包容穆斯林,已經不是什麼天真的做法,而是僅剩的幾個選項了。就連最極端的人都知道,戰爭手段只會引發更多戰爭,如果不去和對方建立關係、成為朋友,人家怎麼會接納異己的改革建議...
 
  此時,已經被講到有點無法插嘴。
  或許就像他自己的最大願望,world peace吧,這些研究、這些演講、這些活動,這一切作為,都是希望能夠打破人們心中高築的,令人惱怒又絕望的藩籬。所以他一直擊打,拚了命也要找到更多人一直擊打,要打到那面牆開始粉碎為止。
 
  想起每一次彭博士的分享,到最後總會放上至今為止被恐攻的地方;而那些ppt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演講,越來越多。
 
  是啊,什麼時候才會停止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