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皇耶律倍是皇太子,是太祖耶律阿保機和皇后述律平的長子,從916 年耶律阿保機稱帝開始就做太子,到926年阿保機去世,做了十年太子。

阿保機死後,皇后述律平不喜歡長子耶律倍,而想擁立政見相同的耶律德光為皇帝,於是耶律倍就尷尬了,因為按照正常來說,老皇帝死了,就是太子繼位了,現在弟弟提前接班了,這個太子就尷尬了,而且,耶律德光死後是誰繼位呢?是他兒子還是耶律倍還是耶律倍的兒子?

按照草原的選擇,憑本事上,看誰支持的人多,都有機會,但基於耶律德光的利益,他肯定想他兒子上了,那耶律倍和他的兒子呢?那就除掉吧!

當然,在遼太宗耶律德光死後,人皇耶律倍的兒子被擁立為帝,是為遼世宗耶律阮。


說起這件事,在當時可是轟動一時,據《遼史》記載,這件事發生在913年的11月份,耶律倍慌亂中帶著十幾名隨從投奔了後唐。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實乃是弟弟耶律德光繼位不得已而為之。

實際上耶律倍當太子已經十多年了, 公元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突然染病去世。此時,太子耶律倍和弟弟耶律德光都不在身邊。一直反對耶律阿保機仿效漢制的契丹貴族們蠢蠢欲動。危機時刻,皇后述律氏挺身而出,臨朝稱制,穩住了局面。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隨後述律皇后竟支持耶律德光取代哥哥耶律倍,繼承了皇位。

 耶律倍在其父阿保機逝世後理應登位,但是他母親述律平皇后比較中意他的弟弟耶律德光,與他的政治觀念不同,於是想讓次子登位。在《遼史》中記載的是耶律倍知道母親想讓耶律德光繼位,且耶律德光本掌握著軍政大權,他的功勞也是有目共睹的,於是無奈主動讓出帝位,讓耶律德光繼承,是民心所向之事。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資治通鑒》中記錄的卻是,這次耶律倍的「讓國」引起了當時內部鬥爭,述律平為了讓耶律德光繼位,將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大臣以殘忍手段殺害,逼迫大臣選擇耶律德光繼位。耶律倍很是生氣本直接率兵投奔後唐,但被述律平遣送回東丹。

  得到皇位的耶律德光和述律平還不滿足,害怕耶律倍有謀反之意,怕他繁榮的東丹國繼續由耶律倍領導會繼續壯大造成威脅,便將耶律倍遷往南京,實則暗中派人監控他,控制他的行動。而且還立他們兩的弟弟為繼承人,更是抹殺了最後一絲耶律倍當上帝王的機會,於是藉機投奔後唐離開這是非之地。

  耶律倍是個有仁心之人,性格隱忍,從他被奪去王位來看,他沒有起兵攻打弟弟的一個原因可能是不想手足廝殺和對母親的不孝。而且在投奔後唐之後,耶律倍也常派遣使者去問候弟弟和母親,他的的處境並沒有讓他忘卻孝義。


瀉藥!有人要搶你的東西,你給不給?

給!那如果要搶你的命,你給不給?不給的話,你又打不贏他,怎麼辦?跑!

為什麼跑到後唐?遠,以及有實力保護自己。

一個無奈的選擇罷了。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耶律倍在貴族內部鬥爭中居於下風,只好一走了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