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的始祖是突厥沙陀部,號稱朱邪氏,在大唐擊敗突厥,突厥向西撤退消亡之後,從甘肅等地進入中國,以剿滅黃巢起義軍之功,被唐賜姓李氏,初見於李國昌,其子李克用,其孫即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以及後唐明宗李嗣源。

沙陀部在進入中國之後,仍能保持部族的完整,但是隨著不斷的徵戰,部族人口急劇減少,不得不依靠漢人的補充,一方面大量收集漢人兵馬,另一方面也大量擄掠漢族婦女作為妻室,而不是少數民族婦女,主要是漢族人比較可靠忠誠,對待沙陀部也沒有像對匈奴那樣仇恨,共同抵禦匈奴可能成為一個主要紐帶。

李克用在最艱難的時候,曾經向北逃入匈奴,又稱為韃靼,歸附匈奴的統治,喫盡了苦頭,他對匈奴婦女的看法也自然是很負面的,何況已經漢化過了的李克用,深知漢族婦女的性格品德比較可靠,所以更偏愛漢族婦女,而不是與匈奴和親,所以主要靠漢人補充部族。

李克用擄掠的劉氏、曹氏,成為他的王妃,劉氏品德高尚,很有主見,曾在李克用對後梁作戰連續失利時,力阻李克用再度逃入匈奴的想法,紮根根據地,招撫流散士兵,並直至東山再起,扭轉了對後梁作戰的劣勢。

劉氏沒有子女,曹氏為李克用生下了李存勖等子嗣,李存勖在艱苦地對後梁作戰勝利後,於洛陽稱帝,建立後唐,是為後唐莊宗,全面接收了後梁的國土,並派長子李繼岌徵蜀,幾乎據有整個中國的大唐領土。

李存勖的妻室劉氏,即位後成為皇后,也是擄掠而來,最初作為李存勖母親曹氏的侍女,在李存勖成年後被賜為妻室,也是長子魏王李繼岌的生母,這樣看來,自李克用以後,沙陀部已經快速漢化,而且主要是靠擄掠漢族人口來實現部族的擴張的。

在五代十國時期,現今河北一帶,經常是北方匈奴與殘唐的交戰之地,範陽也就是今北京一帶的人口,經常被不同民族擄掠,所以沙陀部在作戰的間隙或同時,也主要靠大量擄掠人口,來補充軍隊,補充妻室。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也擄掠了曹氏、魏氏、王氏等作為妻室,李存勖末期後唐內亂,李嗣源被推舉為皇帝,擊敗李存勖軍隊,登基稱帝,是為後唐明宗,他的女婿就是石敬瑭,對契丹自稱兒皇帝的那位。

經過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三朝,沙陀部已經大量地補充進了漢族人口,沒有設立歧視性的民族界限,而是以漢化為手段,以不斷發展壯大為目標,成功地控制了中國的大部分區域,使得後唐成為一個疆域廣闊的帝國。

如果不是後唐衰敗的太快,特別是廢帝李從珂對遼國入侵束手無策,以自焚結束了後唐的國祚,沙陀部還可能在中國歷史上創造更多的奇蹟,這是元朝和清朝之前的少數民族政權,而且還是突厥部落建立的中原政權。

這樣,突厥東來也沒有白費,至少在突厥大部分衰敗西退之後,還有一部能夠進入中原,並能夠建立一個封建政權,這也是歷史上的一段傳奇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