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把比自己小近20歲的楊貴妃認了乾媽後,每逢唐玄宗和楊貴妃同時出現的場合,安祿山總是先跪拜楊貴妃,然後再拜玄宗,玄宗不悅,安祿山的解釋是他們的民族習俗是先拜娘,再拜爹。玄宗聽後大為讚賞。

這就是把阿諛奉承、拍馬溜須演繹的淋漓盡致的厚顏無恥的安祿山。

安祿山雖是一個300多斤的大胖子,身材像肥豬,但並非豬腦子,反而聰明絕頂,特別會來事兒,所以處處順風順水。 從一個流浪者變成了一個皇帝,從最開始只是為了能活下去的混跡江湖到起兵要顛覆大唐王朝,不能不說安祿山的確具備過人的組織和統籌能力。安祿山是抓住那個腐朽體制脫穎而出的梟雄,是被那個時代的推動走上了造反的路,他是一個悲劇的人物,悲劇的是正值如日中天時卻被自己的親生兒子所殺;悲劇的是最終輸了那場戰爭;悲劇的是自己的所作所為換來的是千古的罵名。

公元757年的正月初五,安祿山最寵信的閹人李豬兒持刀捅死了躺在牀上休息的安祿山,背後的指使者竟是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原因竟然是因為安慶緒嫉恨安祿山疼愛小兒子。

縱觀安祿山的一生,是當時君王的荒誕和腐朽的體製成就了安祿山,卻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結束了安祿山。安祿山起兵反唐,總算是圓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帝王夢,但悲劇的是龍椅還沒捂熱,便被有想法的兒子給幹掉了,太悲催!

能把讓世界矚目的大唐帝國給攪了個天翻地覆由盛轉衰,安祿山,一代梟雄也!


熟悉歷史的朋友們可能就會知道,在一些特定的歷史時期,受到特定的歷史環境的影響,很可能就會衍生出一些特殊性的歷史事件。比如說一些民間起義。我們一般常見的起義,大多發起於,亂世之中,或者是在長期的壓力迫使之下的一種絕地反擊,今天我們要說的歷史事件,就有一些特殊性。處於盛世之下的唐朝,照理說應該有著固定的運轉軌道,為何安祿要打破這種平靜,決定起兵造反呢?

首先我麼要先來大概為大家介紹一下安祿山這個人物,安祿山的家世相對複雜,母親是個巫婆,大概充當著算命先生這樣的身份,從小父親就不知蹤影,長大成人後,成為了一個長期在商場中浮沉的商人。後來機緣巧合,踏上了影響自己一生的軍旅之路,在軍隊中表現突出,受到了張守珪的賞識,被張守珪認作是乾兒子,另外這裡還要提到安祿山的性格,安祿山這個人非常善於變通,十分擅長運用權勢,經常賄賂朝廷中的官員,為他在皇帝面前美顏,此後開始順理成章走上了晉陞的道路。安祿山的兒子還娶了皇太子的女兒,順利加入到了皇室成員的隊伍之中。

當權勢達到一定水平是,安祿山的內心就開始漸漸膨脹了,甚至開始私下裡密謀造反的大事。當時的安祿山已經足夠強大,他作為藩鎮割據勢力的主要操控者,擁有著可以與朝廷相互抗衡的權利。另外安祿山此人城府較深,早在很久之前,其實就已經是心生反叛之心,但是一直處於積累和探索階段,當他將此計劃提上日程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準備充足,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地閃失了。

這裡我們還要提到的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在於,安祿山非常擅長利用社會中已經存在的矛盾,藉助這些矛盾,來實現自己的私慾,具體的步驟是這樣的。首先安祿山先將所抓住的矛盾擴大,然後為自己爭取更大的空餘時間,利用這一矛盾威脅困擾敵方的同時,殺敵方一個片甲不留。

具體來說,這個矛盾就是當時的民族矛盾,唐玄宗當時對於邊境地帶的政策導向,主要以擴張為主,一味地擴張使得中原與邊境地帶的矛盾逐漸加深。再加上安祿山本人一直蝸居在地方,對於其所在地方,擁有著深厚的地方根基。趁著朝廷與地方的關係緊張,進而乘虛而入,拉攏可以拉攏的勢力為自己所用,一起推翻王朝的統治。

另外當時的唐朝,雖然呈現出來發現的旺盛之勢。但是實際上內部卻殘存著很多的問題,概括來說就是外強中乾。安祿山的優勢就在於,他在朝廷中混跡了多年,並努力深入到了朝廷內部, 對於國庫中的儲備數量以及軍隊的實際軍力,都瞭如指掌。先不說之後的起義是否勝利,充分了解敵人,就是一種勝利,也是一種勇氣與自信的來源。


謝謝邀請。安祿山是有唐一代最牛的梟雄,他發動的安史之亂差點掀翻了盛唐的國祚,大唐的盛世耀光被他及史思明徹底終結。

安祿山本是胡人(或是突厥人)父親早亡,母親是當地的女巫;長大之後不願跟隨繼父生活,開始混跡邊地,熟悉六種胡語,做過牙郎(為買賣雙方協議物價)。開元二十年732年因偷羊被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抓了,差點被打死,憑著自己的機智脫險,從此步入行伍,與自己的同鄉史思明一起負責抓捕逃虜。人雖然肥胖但動作敏捷,戰場之上也很是驍勇善戰,被升為裨將,還被張守珪認做義子,從此開始平步青雲。

安祿山性情聰慧,善於逢迎權貴;賄賂朝中各色官員,其後甘願楊貴妃收己為義子,博得上自玄宗,下至部卒的信賴,得以位居鎮平盧、河東、範陽三鎮之節度使。

天寶年間與宰相楊國忠有隙,雙方漸漸水火不容,安祿山開始蓄積兵械、戰馬、糧食做反叛之備。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以奉旨討逆臣楊國忠的名義於範陽起兵,開始了終結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亂。

安祿山為人殘酷,喜殺戮,對奚人、契丹人動輒殺戮數千人,稱帝後對下屬臣僚也是常常以刑法待之,即使如嚴莊、安慶緒、李豬兒也不得倖免。最後自己也慘死在了自己兒子、親信的手上,終不得善終。


其他答案把安祿山的大體生平介紹的差不多了,我補充幾點細節,從幾個小故事上來看安祿山這個人的性格。

安祿山少年時期的工作「為諸蕃互市牙郎」,是在胡人契丹人雜處的交易市場賣東西的,他在這樣的環境下,會說九種蕃語。他進到仕途是因為一次偷別人羊的時候被抓到了,當時的範陽節度使張守珪,已經下令要把他棒殺,亂棍打死的時候,安祿山大喊,「殺了我,你不想滅契丹和胡人了嗎?」張守珪看他的相貌,感覺他確實有點不一樣的地方,就讓他留在軍中效力。做的是捉生將。

安祿山也是厲害,第一次帶著三五個人一下子抓了契丹十來個人回來,張守珪一看,這厲害啊,平均一個人活抓住兩三個敵人回來了。後來就讓安祿山多帶幾個人,安祿山帶的人越多,抓回來的人也就越多。於是給安祿山陞官,讓他做了偏將。這就得帶兵打仗了,帶兵打仗安祿山也行,而且所向披靡幾乎沒有敗過,張守珪喜歡的不得了,人才啊,不但給安祿山陞官,還把他收為義子。

這個事情說明安祿山打小兒就聰明,而且確實能徵善戰,有計謀。

歷史書上給安祿山下的斷語是奸賊殘忍,多智計,善揣人情。

你看他跟誰都能當上乾兒子,就知道這人善揣人情的厲害了。而且當上大將以後,賄賂當官的,讓他們回到京城在皇上面前替他美言幾句。這個辦法,還真有效。

當時的宰相李林甫跟皇上說,胡人的孩子從小就騎馬射箭,打仗使他們天生的本事,希望皇上用胡人當將軍帶兵打仗,那就無往不勝了。唐玄宗竟然很認可,當時就有人說安祿山的好,玄宗就提拔了安祿山。

歷史上一般認為,玄宗重用安祿山,是李林甫這句話起的作用,安祿山造反李林甫因為這句話坐了首罪。

安祿山這人雖然通九門外語,但是大字不識一個,是個標準的文盲。有一次安祿山和哥舒翰一起返京,進朝的時候,安祿山想跟哥舒翰套個近乎,就說:「哥兄啊,你看我爸是胡人,我媽是突厥人,你呢,父親是突厥人,母親是胡人。咱倆從血統上來說都是胡人和突厥人的後代,所以咱倆應該多親多近,在朝為官相互照應著點。」

哥舒翰覺得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個建議很好,但是他愛拽文,哥舒翰說,「野狐向窟嗥拜,以其不忘本也,敢不同心焉?」意思是說,狐狸會對著自己洞窟的方向朝拜,這是不忘本的意思,你這個建議很好,咱們同心同力,我豈敢不從命。

安祿山是個文盲,聽他拽文,什麼「胡」什麼「忘本」之類的,以為哥舒翰嫌棄自己是胡人不願意跟自己交往呢!當時就破口大罵,罵哥舒翰,「你這個突厥人,你敢這麼跟我說話?」

哥舒翰想罵回去來著,被高力士攔住了,不然得打起來。


歷史上的安祿山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位將領,在戰場和軍隊都非常的有能力,從最底層近乎一個孤兒做到大唐人人景仰的大人物,又到真龍天子。然而他又是一位非常悲劇的歷史人物,本來只想好好的活下去,最後變成了改變時代,推動歷史巨輪的人物,可悲輸掉戰爭背上千古罵名。

安祿山從小生活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父親早亡,母親改嫁。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邊疆那種弱肉強食的環境中長大,這得具備很強大生存能力和抵禦任何困難的意志,所有安祿山非常善於察言觀色,溜須拍馬,異常聰明。

加之其運氣和時機,靠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在邊疆讓其接觸權利的核心。早期他在軍隊的時候也可以說是一位難得的將才,打仗時聰明勇敢,敢打敢拼,屢立戰功。

以做人的圓滑和屢建的戰功吼得皇帝皇后十分分舒坦,讓其一步步的從最底層爬到唐朝那個時候最有實力的人。這樣的成功讓安祿山十分膨脹,行事肆無忌憚。而他的背後又代表著一大堆人的利益前途,很多人為他鞍前馬後的效命,所以安祿山只有被迫向前,不貪得無厭不足以籠絡下面的人,再加上朝廷奸臣當道,唐玄宗不問朝事,致使他走向了叛亂之路。而最終他的運氣也用完了,死於親兒子的手上,一場暴亂致使盛世大唐毀之一旦,無數家庭妻離子散,白骨累累。背上歷史的罵名和斷送大唐的罪人。


謝邀。關於題主提到的這個問題,可以從多個方面回答。很多人會用野心勃勃、心機叵測、心口不一、厚顏無恥等詞語來形容他,畢竟在他反叛之前,整個唐王朝都沒有人想到他會謀反,甚至還將整個大唐拉下深淵。其實在有關傳說之中,安祿山還是個「不祥之人」,這一切早在五十年前就已經有所預兆。

▲天降流星

古人講究天人感應,對於帝王將相或者名人更是如此,這些大人物的出生無不伴有天生祥瑞,如漢高祖劉邦是赤帝之子化身。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開國之君,出生時不僅火光衝天,還有仙鶴繞樑鳴啼三日不絕。帝王誕生能天降祥瑞,而惡人出生時也有對應的徵兆,比如安祿山出生時,天降邪星、漫山鳥獸哀鳴不止,極其詭異,似乎已經昭示了這是一個不祥之人。

▲突厥人形象

武周長安二年(公元702年),遼東營州柳城突厥部落的女巫阿使德因丈夫早亡,不曾生育,便再突厥聖山軋犖山禱告上天,請求給她降下子女。次年,在軋犖山禱告數百次的阿使德成功誕下一子,男嬰出生時軋犖山上所有的鳥獸都啼鳴一夜不止,而且在漫天紅光下,一個巨大的流星直接墜落於阿使德住所前。旁人見到此種詭異邪魅景象後議論紛紛,認為這個男嬰將來會毀天滅地,給世間帶來不詳。

▲唐代壁畫上的戰爭場景

當地漢人刺史聽聞此事後,立馬點兵派人前去斬殺這個「妖孽」,誰知女巫阿使德在族人的幫助下,提前將男嬰撤離。後來為保住母子倆的性命無虞,嫁與突厥部落將軍安波注的兄長安延偃為妻,並給男嬰取名字為安祿山。安祿山成年後身強力壯,練就了一身武藝,投靠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後,更是因作戰勇猛屢立軍功,受到張守珪的青睞,被其收為義子,從此扶搖直上,成為大唐北境數一數二的將領。數年之後,安祿山在對柔然、契丹等遊牧民族的平叛戰爭中大獲全勝,經人保舉,他被唐玄宗李隆基授予平盧節度使。

▲安祿山劇照

因其體型肥胖,看上去極為憨厚老實,再加上其善於賄賂,巧言令色之下,朝廷重臣與唐玄宗都認為安祿山對大唐忠心耿耿,毫無貳心,唐廷便不斷對其委以重任,將整個北地邊防交於這個異族將領之手。此外,安祿山還走了「曲線救國」路線,成為楊貴妃的義子,在楊玉環的支持下,安祿山一躍成為平盧、河東、範陽等三地節度使,以一人管轄三地,這在大唐是絕無僅有的,正是因為其掌握擁有大唐最精銳、最身經百戰的北伐邊防軍,才為其謀反奠定基礎。

▲唐玄宗、楊貴妃劇照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聯合史思明率領十五萬精騎反叛大唐,史稱「安史之亂」。叛軍一路南下直攻關中,承平已久的唐玄宗手足無措下慌忙逃亡巴蜀,長安由此淪陷。令人唏噓的是,這場叛亂持續了八年,將大唐早年積攢的國力消耗一空,唐朝由此一蹶不振,走向衰亡,一個天生不詳之人竟將唐王朝帶入深淵,不得不令人可惜。

參考資料:

《舊唐書》


安史之亂真實的歷史背景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

安祿山叛亂使唐朝分裂,之後,再沒哪個王朝,能有唐朝的鼎盛了。唐朝這麼強大,為啥連個叛亂都扛不住?安祿山有多大本事,能讓盛世唐朝毀於一旦。

一些史學家認為,安祿山叛亂與農民不滿產生了共鳴,這種看法是片面的。那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當時唐朝實行均田制,百姓只要繳納1500文,就可免六年賦稅。朝廷一直在減輕百姓壓力,但所得收入並不減,那就只有富商與地主喫虧了。這些人大多都科舉新貴,利益被損害,難免與朝廷離心。

玄宗後期,很多百姓、甚至罪犯都被送到邊境充軍,這樣的雜牌軍,怎能跟安祿山的正規軍作戰。而城內禁軍,因不斷加入皇帝的家奴,戰鬥力直線下降。安祿山隨便都能打到皇帝跟前了。

那麼,安祿山為什麼在河北叛亂呢?一,河北遠離長安,可以培植自己的勢力,二,河北是糧產區,能提供補給。三,從河北出發,暢通無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唐初以來,河北就遭到朝廷的猜疑。因為河北曾跟隨李氏諸王發動過叛亂,又因河北緊鄰高句gou麗,高句麗與唐朝敵對,朝廷牌河北會叛變。所以朝廷不斷減弱河北的防禦,遊牧部落快速入侵,河北放棄抵抗,越來越多的百姓向京城遷居,到了唐後期,河北基本被中央放棄,而胡人佔領了河北。安祿山的反叛讓河北找到了獨立的寄託。

加之,唐玄宗晚期不理朝政,楊國忠又是靠著楊玉環的裙帶關係,本就沒有什麼能力威懾安祿山。

正是在這些天時地利的條件催化之下,安祿山才會有如此巨大的破壞力,撕碎了整個開元盛世。


公元755年,在唐玄宗執政期間,邊陲重地的節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徹底給這個開元盛世的大唐來了重重的一擊,至此大唐帝國的根基雖然沒有撼動,但是皇帝出逃蜀地,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太上皇,徹底擾亂了曾經不可一世的大唐帝國。

安祿山出生在一個塞北地區,在那裡貧窮的生長環境讓年幼的安祿山從小隻能做一些蠅營狗苟的生活,但是我仍然試圖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終於安祿山使出了自己年少時光最為人所不齒的大招偷東西,偷羊的時光也許是安祿山最為快樂的時光,但是好久不長,厄運來襲他被抓了,而且還是死刑。

可是年少的他沒有想到,此次確實他一生最為重要的轉折點。

他遇到了幽州的節度使張守珪,可能張守珪卻被眼前這個大胖小子深深地吸引,也不知道為什麼家境貧寒的安祿山為什麼能夠長得白白胖胖的,而作為幽州最高行政長官的張守珪開始了對安祿山一步步的提拔之路。

安祿山這個胖小子也是極為的爭氣,逢戰必勝讓他一度成為了戰場上的神話,隨著軍功的不斷積累,安祿山成為了偏將,還拜張守珪做了自己的乾爹。

這個大胖小子已經漸漸地開始成長起來,成為了營州節度使,成為大唐邊陲重鎮的重要守將,隨著安祿山的漸漸成長,讓大唐帝國的李隆基漸漸地看上了這個大胖子,開始授予他更好更為廣闊的權力,正式成為了大唐帝國的十方守將。

熟悉官場套路的安祿山還成功的得到了楊貴妃的青睞,於是安祿山再一次使用了自己的必殺技,拜楊貴妃為乾媽,本來論輩分他和楊國忠是孫輩關係,但是奈何這個安祿山的能說會道,左右逢源偏偏沒少得罪楊國忠。

終於,當大權在握的安祿山守衛著大唐的邊陲重鎮的時候,楊國忠多次煽風點火說安祿山想要造反。

至此,一場大唐歷史上空前浩蕩的動蕩蔓延在大唐帝國的土地上,安祿山造反了,過潼關,直搗長安,這個曾經的邊陲守將成功的拿下了長安。

可是此時已經50多歲的安祿山,他的體重居然達到了300多斤,而且身上傷病不斷,最終雙目失明,完全看不到東西了,令他最為殘酷的竟然是他的兒子弄死了他。

而這位大唐帝國曾經最為輝煌的守將,卻成為了他人眼中最為悲哀的存在,可憐他的一生,估計直到他死去的那一刻也許都不知道是他兒子弄死了他吧!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


大唐是個包容,開放,強大的國家,前期有很多胡人為唐王朝效力,安祿山也是其中之一。

安祿山前期也是一個屌絲,土肥圓,為了生活,偷雞摸狗的事沒少幹。後來得到張守圭賞識而從軍,從小兵做起,平步青雲,終於成為了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實力越大,慾望越大,加上後期唐玄宗施政昏庸,不思進取。安祿山抓住機會,發動叛亂,使的大唐帝國急轉直下,日薄西山。

因為安祿山發動叛亂,所以百姓背井離鄉,死傷無數,安祿山這人被評價為昏庸無道,其心可誅。

客觀來說,從底層崛起,到翻手為雲,這人肯定是很有實力的。

前期手下謀士猛將如雲,三鎮官兵都對他信服,跟著叛亂,管理也有一套。

在玄宗面前會裝,能屈能伸,心理也很強大。

可惜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貪喫不足蛇吞象,最後為子所殺,他的大燕國也成了歷史車輪下的一點塵埃。


安祿山大字不識幾個,但是十分聰明,可以講很多種語言。從小困苦的生活經歷,使他閱人無數,因此應變的能力非常強。換句話說,就是他很會說話,無論與什麼人打交道都如魚得水,遊刃有餘。靠著靈活的頭腦,安祿山從一個小混混當上了封疆大吏,並得到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寵信。

在古代,朝廷的詔令是需要專門人員騎著馬匹,不遠千里的來回傳達。這是很平常的一件小事,安祿山卻發現了飛黃騰達的機會。他用重金賄賂使者,讓他們回到朝廷多說說自己的好話。正所謂拿人的手短,使者回去自然就向皇帝替他美言幾句了。時間長了,皇帝也好奇安祿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於是就召見他進宮面聖。

安祿山長得有些肥胖,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一副憨態可掬的樣子。唐玄宗李隆基見他很有喜感,就指著他特別突出的肚子問這裡面都裝了些什麼。安祿山不慌不忙,摸摸自己的肚皮,笑著說:「我的肚子裡面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只有一顆赤誠之心。」唐玄宗大笑,連連稱讚他說的好。君臣二人聊了一會,非常投機,唐玄宗就傳令讓人引太子來見。

沒過多久,太子走了過來,高力士忙給安祿山介紹。安祿山點點頭,卻不下跪拜見。唐玄宗有些不悅,陰著臉問他為何不拜。安祿山回答說:「臣生活在邊境,一直與匈奴人打交道,不瞭解朝廷的機構。臣的眼裡只有皇帝,不知太子是什麼官,所以不拜。」唐玄宗轉怒為喜,解釋說:「太子是國家的儲君,將來的皇帝。」安祿山大驚,馬上跪到地上,連磕幾個響頭向太子請罪。

唐玄宗覺得安祿山很有意思,於是就把這件事告訴了楊貴妃。第二天,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一起來到花園裡,再次讓安祿山來覲見。

安祿山步履蹣跚地走來,見到楊貴妃立刻倒地便拜,然後又轉過頭來拜見唐玄宗。唐玄宗轉過頭來看看楊貴妃,大聲問他是怎麼回事。安祿山說:「臣是按照胡人的禮節,先母后父。」聽了安祿山的解釋,唐玄宗與楊貴妃哈哈大笑,接著還賞賜給他不少寶物。從此以後,安祿山每次到朝廷覲見都是先拜楊貴妃然後再拜唐玄宗。因為這件事,唐玄宗和楊貴妃還真就把他當做了乾兒子。

說話要講究方式,哪怕同一個意思,不同的說法也會有不同的效果。安祿山從見到皇上,太子,再到楊貴妃,說的每句話都是在拍馬屁。但是這馬屁拍的不一般,像寫小說似的,承上啟下,幽默詼諧,又合情合理。如果仔細體會一下,安祿山的畫外音就是向皇帝表忠心,向貴妃討喜歡,再無其它。

說話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卻很有難度,不是一般人能夠學得來的。安祿山掌握了這種藝術,自然也就不是一般人了。或者說,這是一個十分狡猾的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