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日前在美國傳統基金會一場研討會致詞大談兩岸關係,既批判中國模式,也強調「中華民國不可能以讓渡主權換取虛幻的和平,民主臺灣下的兩千三百萬人民,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命運交付給對岸非民主體制來決定」,最後並提出了四點建議。通篇看來,基本上仍是逞口舌之利的政治宣示,根本無助於兩岸關係的改善。

我們就從他提出的四點建議來討論。第一點建議是「雙方先有改善兩岸關係的決心。在確保國家主權與尊嚴的情況下,我們願意以更開放的態度、更彈性的政策,思考未來雙方的互動。」這句話是空話,決心、國家主權、尊嚴、開放、彈性全部都是抽象的語詞,說了等於沒說,因為隨時都可指責對方沒有決心,都可強調主權與尊嚴。這一點建議實際上已是在指責大陸沒有決心,而不是台灣沒有決心。

第二點建議是「各自尋求內部的共識與意見。雙方內部對兩岸關係發展均有不同意見,兩岸應相互尊重、各自聽取內部理性意見,梳理出一條有序的互動法則。」這一點建議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可笑,因為民進黨政府把不同意見者皆打為親中賣台,甚至於連戰到大陸與習近平會見,都被認為是聯共制台。從民進黨政府執政至今,何曾尋求內部的共識,何曾聽取不同的意見?

第三點建議是「停止對臺傷害的言論與作為。中國大陸對臺挑釁施壓的言論及作為,已傷害臺灣人民感情,陸方應該停止並節制內部耗損正面發展的負面因子。」我們認為大陸某些作為的確讓台灣民眾感到傷害,但兩岸關係是互動的,大陸也不會無緣無故採取某些作為,試問,民進黨搞一些去中國化的小動作,行政院長賴清德更在立法院大談自己是台獨工作者,甚至新故宮院長強調要把故宮台灣化,這些動作難道不也是在傷害大陸的情感。兩岸彼此互動,雙方都應該自我克制,減少刺激對方的言行,陸委會提出這樣的建議,難道心中認為自己完全沒有責任嗎?

最後一點建議是「進行務實溝通對話。我們願意在不設政治前提與不拘形式、不限地點之下,促成兩岸的對話與溝通,並進行可能的風險管理。」這樣的建議或許能欺騙外國人或者對兩岸關係不熟的人。民進黨政府所謂的不設政治前提,其實就是以承認台獨為前提,因為民進黨一直推動去中國化的措施,讓大陸認為民進黨是漸進台獨。對大陸來說,如果聽了這個建議,那就是承認台獨,根本就是中了民進黨的計謀。這就是雙方缺乏互信的緣由。

蔡政府一直希望推動蔡習會,我們當然舉雙手贊成,也願意提供一些觀點讓蔡政府參考。蔡習會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雙方都有需要,川金會和馬習會之所以能成,就在於創造並利用雙方的需要。以馬習會為例,台灣曾積極推動,但始終沒有成功,反而在大家沒有期待下出現,主要原因就在於大陸方面覺得有了需要。習近平想要透過馬習會向國際社會及民進黨傳達其對兩岸關係的基本立場與態度,這是馬習會得以成功的主要關鍵。至於川金會,兩人之間過去一兩年是彼此唇槍舌劍,彷彿劍拔弩張,但兩人最終還是見面了,其原因就在於會面符合彼此的需要。川普愛做秀,想表現出他能做到前人做不到的事;金正恩也在無核化上做了承諾,而且他有穩定局勢以發展經濟的需要,而且推動川金會也大幅提昇他的國際形象。因此,即使民共之間有多麼不愉快的過去,但如果民進黨能創造習近平實現會面的需要,蔡習會並非不可能。

我們也必須指出,民共之間嚴重缺乏互信,在這種情況下,會面的難度本來就很高。沒有互信,就需要前提;有互信,就不需要前提。因此,蔡英文所說在沒有任何前提的條件下願與習近平會面,根本是緣木求魚,因為找不到習近平有需要會面的理由。

總而言之,這四點建議只是逞口舌之利而已,完全無助於改善兩岸關係。

【大華網路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