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丽杰整理

  歌德说:“人应该每天听首小歌,读首好诗,看幅好画;最后,还有必要说几句合情合理的话。”

  蔡颖卿(bubu)说:“我觉得这个社会上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量入而出,脚踏实地生活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在限制中,生活还是有更美好的可能。愿你,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

  前几天连岳大意这么说:“只有辛苦且体面的生活,轻松且体面的生活是梦幻。”

  然而,什么又是体面呢?物质多寡来衡量吗?当然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可并不是站着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是清楚自己的资源、能力和胸襟,做接近和心向往之的自己就好。我一直相信只要踏实努力,无论从事任何行业、从事任何工作,你都能比同行或同事收入好一点、体验更丰富一点。总之:付出辛苦就对了,钱是随之而来的。

  以上是工作。那么生活呢?你愿意拥有怎样的生活?每日花香书影相伴,蔬食温暖有爱,家里干净舒适,孩子快乐有序……蔡颖卿老师说:尽力对每一种生活都会有贡献,无论是衣、食、住、行、学、育、乐。

  同样,也是付出辛苦就对了。

  但辛苦并不辛酸,确是心境层次的体面与不体面。洗碗时抱怨、工作时抱怨、带孩子时抱怨……凡事抱怨、凡事对抗,而不是提升的心意,就是耗能的,反之如果你心甘情愿随顺的,即使看上去劳累但有可能是节能的。

  终日繁忙,都是可怜的女人呢!

  那么,还是看看生活家蔡颖卿老师怎么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春日书单——分享给你们。

  春天里,大家一起温暖进步!

  ——写在前面的话 丽杰

  | 家庭爱

  1.所幸,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权,所以我仍是那个日日开火做饭的母亲。我也从不拿工作作为不能料理三餐的理由。因为平日损失掉日日可以重复的快乐,只是自己的损失。我们可以在每日的餐桌上不停地运用心思,将食物与餐具搭配、组合,用来更新生活的感觉,即使是同一个餐盘上的同一份食物,也可以鼓励自己在装饰上,别具新意。一顿在家的美味佳肴,拥有着可以抚平人心的力量。

  2.东西便宜不是我允许自己可以随意拥有它的理由,功能与需要才是我的设想点。

  省四五样东西的钱去买一个对我真正有用的东西,是我思考的花用法。一旦买了,就好好用,常常用。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首先学会;不去做超越自己金钱、最好的分配,便是对我产生良好的意义与生活的改变。

  3.家庭稳定的作息与母亲在饮食生活所作的努力,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力量,你需要长时间才能体会到。但是,一旦给予,这个影响会根生在孩子的未来生活里,使他们拥有转化快乐的能力。幸福不是一定属于有钱、有闲的人家,教育也不是花钱买得到的商品。生活稳定的节奏、父母每天的关怀照顾,所结合而成的安全感,就是我们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我心中“家庭”最基本的定义。

  4.父母往往认为,一个比较聪明或能干的孩子如果自私一点,也是情有可原,慢慢地就培养出孩子更自我中心的性格,对资源的分配没有同理心,养成不正确的价值观。……蒙田曾说过:“儿童犹如我们的胃,不可过度喂养。”我想他指的是无论是食物或爱都一样,不可过度。

  5.我的小女儿一直都很乐意穿姐姐的旧衣服,大女儿也为了要让妹妹接手而小心爱护自己的衣物;到了俩人都不能穿时,我们就再把小心穿戴而状况依然很好的衣物转给不嫌弃的亲友或邻居,我用这些小事教导她们惜物爱人的意义。

  家人共享物资,彼此体谅,虽是很自然的事,但现在每有机会与读者分享教养经验,我却常被问到有关“公平”的问题,比如说:“昨天我带两个孩子去文具店,他们同时看上一样东西,但店里只有一个,两兄弟不肯相让。面对这种问题,我很心烦,却不知该怎么处理。”我要这位母亲先问自己两个问题:家里有需要这个东西吗?如果需要,需要两个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处理的方式就是不用买或只买一个,绝对不必为了表面的公平而买两个。

  | 生活爱

  1.付出是最踏实的生活教育,一个愿意付出的人最容易体会他人的付出,这是经验的转移与累积,自然而然形成的价值确认。

  我从孩提就了解付出的意义,因为父母总是透过带领来帮助我们体认价值,无论是一餐饭、一场打扫、节省的习惯、努力用功或行为上的自律,我们享受着家人同心付出的结果,这种经验帮助我掌握“价值”的意义。

  等我成为妻子与母亲之后,我发现一个人的付出可以有更多样的意义;透过对夫家长辈的尊敬与喜悦的生活服务,我更广意地表达了对伴侣的爱意;透过对孩子的细腻照顾我可以满足自己情感的需要,并建立亲子之间细密的沟通管道,虽然每一天的付出都呈现出表面的辛劳,但生活的内里却开始累积惊人的力量——我自信拥有越来越强大的能力可以改变现况,改变一个原本不够美好或不够愉快的环境与气氛;这种力量有时就被外在的眼光称为“创造”,而这应该是女性的权利与期望。

  2.母亲告诉我,在生活中如果犯了错,有时候只要很诚恳地说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就很好。母亲说:用最简单的心接受自己犯错的事实,是一种很好的性情。

  3.我是一个对生活希望充满景象的人,我总是想着生活要美丽、充实、愉快。这三组词用文字写出来已经够简单了,没想到落实在日常生活里,却可以更简单化为一个字,那就是“做”;只不过,不简单的是,它得写成“做!做!做!”这样的力道,才算有用。

  4.想想最有意义的一天,并不是无所事事的一天,而是有许多事情要做,并且完成的一天。我一直都很欣赏自己平凡的生活,并在平凡中体会种种快乐!一如我的观察,爱漂亮的女性一定有某种坚强的意志。

  5.一个家庭,无论用内外分工,或两人同心同向的合作战术来面对生活都一样好,只要懂得“勤劳”的重要,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勤劳可以互生感谢、互相同情;勤劳使人可以愉快的一起生活。事实上,无论在任何人际关系中,要讲其他都不如讲勤劳来得重要。它是最能促进和谐的一种品格,对婚姻生活的贡献就更不用多说。

  | 工作爱

  1.工作的三个条件——情绪、智力、体力

  不要忘记,我们的精力有限,不要为不好的情绪虚掷精力。

  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还有勤奋阅读与收集资讯。阅读的习惯永远使人受益,不只能借此获得相关的知识,也使人的心思更澄澈安宁。

  照顾自己的健康能保持工作中的体力,不过,好好规划工作之外的作息,更关系着体力应用。

  2.人生中的利与益。“要说凡事都有利可得是不可能的,不如说:万事都可从中获益。”

  “机会”与“付出”之后所获得的成长,在我的人生计算中都是工作酬劳的一部分。我但愿孩子能看到金钱之外,这抽象的报酬其实是多么有价值。因为,存在于工作中的价值常常不是他人可以一眼看尽的,但如果连自己都无法体会,那才是我真正的损失。

  3.好强是“不想输给自己或别人”,这跟“不准别人赢”是完全不同的思考层次。

  4.不管多小的领导者,都需要有环顾全景的能力。懂得分工是效率,但懂得督促自己关怀总体的工作进度,才是自我能力的成长。

  5.我宁愿那位朋友把心力更集中在提升工作品质之上,而不是花费如此多的精神来思考人际关系的问题。“上班时的任务把工作做好,而不是去处理遇到的情绪问题”。

  6.能克服问题的人,永远靠的是耐力与努力。把焦点放在具体的目标上。专注是一种能力,他会影响你做的每一件事。

  | 阅读爱

  1.作为教育孩童的目标,很容易引起共鸣,但要说服在生活中团团转的成人做出取舍的决定,放下手边的事走入阅读中的另一个世界就需要心境。这心境是什么呢?对我来说就是特意送给自己的一份安静;如果没有绝对安静的环境,也要尽力保持自己的专注。然后在专注与安静中,独自去认识整本书、去发现一个让思想得以伸展或许得到锻炼的世界。

  2.不管多忙,都不会失去该有的愉快。每天拨一小段时间阅读,是我在忙碌生活中给自己的小小犒赏,在与书的面会之后,在宁静无声的表面之下,我可以感受到自己心灵的深层搅动着符号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说明的改变:当一篇文字激起智力的泉源时,可以把读者从消费者变成生产者。

  3.母亲们只顾培养孩子,却忘了培养自己,所以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一样,我督促自己维持“阅读时间”与“阅读内容”的平衡。

  4.我知道桌前的一本本书会不断滋养我,把我修正成一个较为合情合理,与更为自重的中年人。

  爱。人对社会的爱是光。

  蔡颖卿老师如今每周给孩子们上三节课,给妈妈们上一节课。她的爱,有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