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来网路书店-空间剧场 作者:蔡颖卿

 空间是一个容器,装的是生活。  只要你对生活有透彻的了解、有一份坚持与尊重,  就可以成为自己所拥有的空间的…


标签:博客来网路书店,博客来,博客来网路书局,博客来书店,博客来e-coupon,博客来书局,博客来书籍馆,博客来e-coupon 2013,博客来售票,网路书店,柏克莱,1i6博客来网路书店,柏克莱书局,博客来售票网,柏克莱网路书局买书,books 博客来网路书店,柏克莱网路书店,博客来网路书店欢迎您,

空间剧场(限量精装版)
博客来网路书店-空间剧场


作者:蔡颖卿
出版社:大块文化
语言:繁体中文

 

内容简介-空间剧场

空间是一个容器,装的是生活。
  只要你对生活有透彻的了解、有一份坚持与尊重,
  就可以成为自己所拥有的空间的设计师。

  「不了解」或「只了解」是空间设计上的限制,而以为只有「专家」才能解决问题,是限制扩大的原因。因为自己是一个行外之人,我写这本书的用意很简单--希望能透过分析空间来分析生活,希望分析生活的习惯能使我们看到更好的可能。--蔡颖卿

  谈到空间,我们总是习惯以容积尺寸、装修花费、设计者或物件的名气来建立它的价值印象。但对蔡颖卿来说,空间是容器,收纳我们的作息记录与情感,提供我们所需要的安全感与奋斗力。人们对于空间的种种安排,使自己的生活信念与审美眼光不言而喻,比穿著打扮或饮食主张更全面性地展现思想与性格。

  这是一本谈论空间设计的书,但它也将打破你对于室内设计和装修工程的所有成见和预想。看似室内设计「行外之人」的蔡颖卿,从二十六年前装修自己的第一家餐厅起始,已完成过三十个空间的装修设计,都是由她亲自规划、组员、监工与布置,遍及商业空间与私人住宅;空间的装修设计,也成为她另一个体现美好生活理想的创作剧场。

  在本书中,蔡颖卿将透过十二个她与空间的装修故事,以及她对于各种设计元素的透析新解,分享空间对她的教导与启发,指引我们如何以生活的眼光、「耐」而「稳」的空间美学,和打破惯性的勇气与想像力,运用基础而纯粹的设计概念、常识与逻辑的生活思考,跳脱被知识与专业囿限的框架,自己动手打造让人激起眷恋与信赖之感的好宅、好空间,永续人与空间彼此照拂与关怀的美好情意。

  在蔡颖卿的空间剧场中,美好的空间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感官上的美感舒适,更能给人一份安定、亲切的踏实生活感;而人对空间的细心养护、对生活的认真对待,才是让空间展现温度与情感的主要力量。在资讯满载的今日,我们总习惯先求助专业或专家,却不再积极运用自己的推想来创新看法或解决问题,然而必定是先有生活,才发展出总总理论规则,我们也不应只以他人所归纳的「黄金比例」或「经典作法」来框限自己设计空间的概念,而应回到生活的基本需要来衡量各种进与退的决定,才有可能依照自己的性格与生活型态,打造出与作息密切结合的美好空间。

  每一个空间,都是一个独立的生活故事。家要有自己的特色,对生活就要有足够的主见,这不是一个堆积东西的游戏,是你了解生活之后的再呈现。蔡颖卿想分享的,并不是又一套空间装修的技法范本或规则诀窍,而是希望引领你回归生活的细项与本质,在宽阔的空间剧场中,演绎出你自己对生活的关爱与想像,在「住」之中体会一份稳稳的幸福。

  全书分为两大部--

  第一部【我与空间的故事】:述说蔡颖卿在装修各个空间时所激荡出的一连串故事,以及这些空间在设计理念、装修实务与生活美学上所带给她的影响与学习。其中有她抚育著新生儿一边亲力亲为装修完成的第一家小餐厅,也有积聚著她对砖材深厚情感的教学工作室;有提供身心安慰的中医诊所和承载创业梦想的咖啡屋、甚至是非常难得的电影院装修经验,也有她为自己的中年生活所设计的「两个人的餐桌,两个人的家」、为父母亲打造的「反哺之屋」,以及帮助年轻朋友实现的「筑家之梦」。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生阶段对家、对工作、对生活的期待与需求,也能获得各种关于施作、选购或规划的装修设计概念,让初次接触装修、想要著手设计的人都能获得基本而诚恳的建议指引。

  第二部【空间对我的教导】:针对空间设计的基础要素,如「颜色」「形状」「质地」「混搭」「光线」「隔间」,以及最根本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清洁」问题,提供装修实作时的种种建议与思考。虽是看似耳熟能详的各种元素,在空间设计中所侧重的思考面向却可能完全不同。例如论及颜色,除了配色选色之外,更应该注意颜色在空间中因质地、光线等影响所造成的错觉与误差;而所谓的质地,与其以「好坏」来论断,不如以「适不适合」、「软硬适所」来考量,会更贴近生活实用,也更能展露设计者知悉生活的眼光与风格。

  全书并以充实的图片辅助文字,呈现出空间处理在构思、施工、完成等不同阶段的实景写照,让读者能有更具体的认知与理解。在这些分享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蔡颖卿真正以人、以生活为本的空间设计理念,在务实的机能规划中也有著柔软的心理观照;对她而言,空间装修更像是一则复杂的生活综合题,在内涵与外延的容量之中,也期待能扩充出抽象的意境。而这意境,也就是人珍惜资源、重视技术与关怀身心所产生的艺术。



作者简介-空间剧场

蔡颖卿(Bubu)

  1961年生于台东县成功镇,成大中文系毕业。目前专事于生活工作的教学与分享,期待能透过书籍、专栏、部落格及习作与大家共创安静、稳定的生活,并从中探寻工作与生命成长的美好连结。著有:《妈妈是最初的老师》《厨房之歌》《我的工作是母亲》《漫步生活--我的女权领悟》(天下文化);《在爱里相遇》《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Bitbit, 我的兔子朋友》《小厨师--我的幸福投资》(时报出版);《我想学会生活:林白夫人给我的礼物》(远流出版);《厨房剧场》(大块出版)




推荐序一 - 空间剧场

「触类旁通」的生活设计师∕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 唐亦男

  从烹调跨界到室内设计,全凭蔡颖卿的直觉与想像力。
  她从生活经验中学习到「触类旁通」:
  用切披萨的方法切砖块、用刨柴鱼的方法刨木头,
  突破了「工法」上的限制,也因此少了一点匠气、多了一点灵气。

  大块出版社编辑部来信邀稿,这是我答应蔡颖卿的先生,要替他夫人的新书写序。在电话中我只简单地问了两句,就要编辑把稿子寄来。结果放下听筒,我开始纳闷,为什么不是蔡颖卿而是她的先生?当我收到《厨房剧场》一书及《空间剧场》的文稿之后, 一方面赞叹这书名的创意,将饮食与居住比喻为精彩的艺术表演;一方面则欣赏聚焦在食物和空间那丰富多彩的镜头,原来这位将工作之余完全奉献给妻子的业余摄影师,正是那个「成功女性背后的男人」。蔡颖卿的著作,都是他们俩人同心协力下,透过不断地沟通、设想、讨论,克服种种困难而完成的,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最大的副作用则是夫妻的感情也愈加紧密。

  出版社对蔡颖卿的介绍是「国内知名的畅销作家、生活工作教育者」。中文系出身,要成为作家并不难,但要成为一个知名的畅销作家,难度有点高,不但出的书要受欢迎,部落格要有人点阅,每场演讲、每次签名会要有粉丝捧场,而且跟影视歌星一样,还必须具有个人的特色和魅力,才能吸引众人眼光。我很好奇,她是怎么办到的?

  大多数中文系同学不是继续念硕、博士,就是到学校教书、谋一份安定的工作,蔡颖卿却反其道而行,一毕业就选择嫁人,而且是用最传统的方式,亦即「相亲」,找到她的另一半,并从此用心经营自己的家庭。我检视了她所有的畅销作品,几乎都是以家庭为中心,延伸出一系列有关亲子教育、烹调厨艺的书。如今有很多人视家庭为重担、视婚姻如枷锁,例如日前看到电视台报导,根据他们的调查,今年母亲节最不受欢迎的礼物就是锅具,每个受访的妈妈一手拿著锅子、一边大声抱怨每天煮饭都快累死了,过节不会送点不一样的吗?如果听到蔡颖卿告诉你:「烧菜是一种表演。」「烧菜的人最快乐。」你会发现,原来家庭主妇一样有成就感,一样可以活得很精彩。

  我承认我错了,因为我总是叮咛女生:工作第一,婚姻其次;因为经济独立,人格才可能独立。而蔡颖卿则是把操持家务以及养育两个女儿,当作她的基本功,并且承传她父母的苦干基因、奉妈妈的话为经典,再加上她的智慧、敏锐的观察力,她从家庭的经营中领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从厨房的实作中了解了生活的意义。

  蔡颖卿用「天马行空」来形容自己做事的方式,最近她又出了一本书,光看书名就很玄──《空间剧场》。这好像是一本有关建筑的书,又好像与表演有关,还要我写序,摆明了要考我这个老师。翻开书稿,有许多图片,显目的标题写著「打造反哺之屋」。我恍然大悟,因为我的年龄与她父母相当,或许想测试一下,让我以老人的观点,设身处地提出我的看法。

  她首先声明,自己不是专业的建筑师、也不是室内设计师,却在她二哥意外买了一百多坪、二十多年的旧房子之后,接下了改造这个空间的任务。这一对儿女,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于是这一大片空间就成了她挥洒表演的舞台。从烹调跨界到室内设计,全凭她的直觉与想像力;把一座旧房子连根拔起,然后像一个大导演,外行指挥内行。她从生活经验中学习到「触类旁通」:用切披萨的方法切砖块、用刨柴鱼的方法刨木头,突破了「工法」上的限制,也因此少了一点匠气、多了一点灵气。

  能打造一个老年之家,让父母安享余年,是一件多么开心及难能可贵的事,除了羡慕她的父母有如此多才多艺的孝顺女儿,我也试著以自己八十二岁的年龄,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假如我是她的爸妈,我一定坚持住在台东。虽然已住了多年,但很舒服,独门独院、简静安居,有自己的老朋友与熟习的生活机能。而如今的新居,美则美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老人家是很难适应新环境的。

  二、假如我是她的老爸,我非常喜欢她为我设计的开放式书房,成为卧室与客厅之间的转圜区,非常有趣。以前我确实很喜欢阅读上网,现在人老了,看久了老眼昏花,而且我早已从职场退下,还需要那么努力去查参考资料吗?还不如替我装一套最好的音响,让我陶醉在乐声中。

  三、假如我是她的老妈,我不否认我的一生都消磨在厨房,那是我的用武之地,利用巧手、从无到有,养活了一家三代人。如今我八十多岁了,全身酸痛、两腿发软,厨房再宽敞明亮、实用美观,反成为我沈重的负担。即使是五星上将,也有解甲归田的时候,我想起麦帅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据她自己说,「打造反哺之屋」的想法是来自于世界著名的建筑学者范裘利与现代建筑巨匠柯比意,都曾在三十几岁时就为自己的母亲与父母亲设计居所,而世人就以「母亲的家」来代称他们的作品,所以她也想有机会为父母亲设计、并打点一个老年之家。她感谢她二哥、二嫂的一片孝心,而且完全信任她,她才能放手一搏、实现理想。我以上所说的其实都是「鸡蛋里挑骨头」,我是由衷地钦佩这位「无师自通」,懂得十八般武艺的高足,她对父母真「友好」,让天下读者「足感心」!



推荐序二 - 空间剧场

设计者的美学,使用者的观点∕国立成功大学都市计划学系副教授 孔宪法

  归结各种空间的设计经验,Bubu首先强调「好好使用」、「动手清洁」,才谈颜色、质地、光线、隔间……等一般空间设计教育的元素。

  这正是专业设计教育跟使用者观点的重要差异──从使用者兼设计者的角度,功能便利、易于清洁产生的舒适感,就是一种重要的空间品质。

  这是一本空间戏剧的侧写,穿梭在四种事业两个家族的五种场景里:砖厂、家、餐厅、医院、电影院,先后登场;核心是家,延伸到其他空间。我们都进过这些剧场,受到这些空间的影响,但是未必细细注意过其中上演的空间剧码。

  我们的一生始于家。在土地与建筑被专门的活动细分占领之前,家,通常并不是纯粹的「住宅」,它也是许多家庭营生的场所。砖,作者安排成一篇「代序」,开启后续的铺陈。我们通常把砖看成建材,不是建筑空间,然而这全书的第一个空间,几乎就是这本书的空间基石!砖,叠砌出Bubu童年的家庭经济基础,也垒筑成Bubu成年立家立业的岩心。砖,以其能够大量模制、相对轻巧、容易赋形的优势,在人类构筑空间的历史中,逐渐在西方取代石头,在东亚取代版筑,成为界范空间的主要建材,传统聚落触目可见的表里,积淀出稳重的美丽与岁月的厚实。这个剧场日日上演的家庭制砖事业剧,剪影了兼顾事业与家庭的能干母亲,把爱家与爱砖传给了幼年的Bubu。

  电影院,在她十八岁那年,影业王子与砖业公主开启了童话故事的演出,串起了Bubu童年的家族与成年的家族。公主没有在走完红地毯后就成为影业王后,她选择了勇闯餐饮业的舞台。一九八○年代是台湾战后富裕的代表时期,社会积累求新求变的动能与无畏精神,这位文学院气质浓厚的佳人站上了新浪潮头,走在第一批年轻人梦想开茶饮餐室行动之先,在化育她成长的大学门口,一九八六年提出新的饮食空间主张--B.B. House,具象的对比大学附近的传统餐厅。

  成大也在进行新的尝试,学生活动中心一楼出现了教职员餐厅,空间摆设自然不同于一般餐厅,有段时间是由台南知名的一家老牌排餐店进驻,主持人正巧是昔日好友如心的舅舅。我在一九八七年初回母校任教,一如学生时代的学研生活,往返于系馆、单身宿舍、学生餐厅与研究基地之间,我的舌尖意识与用餐空间依然学生;偶尔怀念留学泰国期间旅游星马的风情,长荣路上的马来小馆已可圆梦;同事间比较正式的餐会在教职员餐厅,也就非常讲究了。

  认识Bubu大约是在一九九五年底从英国再度返回成大,透过医学院任教的好友金鼎,在成大医院简易餐厅里。对照〈永远的家家酒〉一章的年表,这已是Bubu经营的第四家餐厅。也是在这时,因为家族事业考量,准备移居曼谷的Bubu向我探询泰国的生活状况,我们超越一般食客与主厨的舌尖味蕾辩证,开始进行空间与生活的对话。

  有段时间我们比较常「见面」,那是Bubu在台南市凯旋路经营「轻食味自慢」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简称「味自慢」,读了本书书稿,才知道之前另有一个「味自慢」。当时么儿还小,妻子在读博士班,亲族都在中、北部,两个大人拉拔三个小毛头,只我一份薪水,手头从不宽裕,我又不喜欢外食,但每两三个周末,就会全家到味自慢报到。每个人都有喜欢的餐点,泰式柠檬鸡、西班牙海鲜是必赏佳肴,餐后的点心是共同的期待。除了口腹之欲,舒适的空间也让我们身心松弛。

  味自慢不仅是一间餐厅,除了雅致的陈设与创新的口味,还处处感觉得到一位年轻妈妈对家庭的理想与实践。我最喜欢的是那独特的A4家庭近况扉页,每个月看到Bubu家庭成员的一些趣事,主角通常是两个可爱的小朋友Abby与Pony,投射出家庭的温馨。有些时候,手工糕点就是小朋友们的作品,令人惊艳不已,她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也进入了我们的餐饮。从「轻食味自慢」到「公羽家」这段时期,Bubu全家已经长年住在海外,但是台南的住家就在楼上,我们总喜欢顺便问她在不在家。偶尔,「味自慢」女主角恰巧回国,当她轻盈地出现在亲手塑造的餐厅里,对我们而言,空间剧场即到达了当晚的高潮。

  诚如〈永远离不开清洁的环境美学〉所说:「空间是一个容器,装的是『生活』。」而生活的主体是其中的人。归结各种空间的设计经验,Bubu第一个强调的是「好好使用」、「动手清洁」,是为环境美学的基础;然后,才谈颜色、形状、质地、光线、隔间……等一般空间设计教育的元素。这正是专业设计教育跟使用者观点的重要差异之一。从实际使用者兼设计者的角度,功能便利、易于清洁产生的舒适感,就是一种重要的空间品质;而设计专业教育在合理的功能设计逻辑基础上,突出视觉特色,在富裕社会追逐自我与时尚的风潮下,往往甚至牺牲前者,文胜于质;最终,使用者被遗忘,空间剧场徒留形式。

  Bubu在书中引用邱吉尔的名言──「人造住宅,住宅造人。」二次大战之后,面对百废待举的重建,英国首相邱吉尔说出 “We shape our buildings; thereafter they shape us.” 这样寓意深远的话,也可翻译成「人塑造空间,空间化育人。」书中追溯成大医院创院院长黄昆岩设立附设餐厅的宗旨在此,二十世纪美国都市史家孟福(Lewis Mumford)最关心的也是人类创造什么样的都市,而后又如何影响人类发展。孟福还创造了「都市戏剧」(urban drama)一词,强调市民才是戏码的主角;这部空间剧场也遥遥呼应了孟福的都市戏剧。

  最令我感动的还有〈打造反哺之屋〉。设计给高龄父母亲的空间,考虑的是:

  「因为这是父母亲的老年居家,也会是我们家人相聚时最重要的据点,所以我把厨房和餐厅的空间放到最大,以吻合我们这个家庭总是以饮食、以厨房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如果三代相聚时,我们至少有十几个人,而凝聚家人于厨房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只有食物的引诱,还应该有足够的操作区,大家都有所贡献,相聚的气氛自然回到童年我们总是一起做家事的情景。」

  空间剧场里,再次嵌进了强大的磁场,安置了这个家庭的核心价值!

 

来源~博客来网路书店-空间剧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