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作爲北宋文壇領袖的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開派的人物,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豐碑。在燦若繁星的古代偉人中,他一直閃耀着璀璨奪目的光華。除儒、佛兩家外,道教思想對蘇軾的文學、書畫創作也起了顯著的作用。

  蘇軾的啓蒙老師是道士,他的一生都與道教有着不解之緣。蘇軾、蘇轍兄弟少年時在家鄉今四川省眉縣天慶觀讀書,他們的啓蒙老師是道士張易簡。當時張易簡道長收的學生有幾百人,蘇軾是倍受張道長青睞的學生之一。由於蘇軾受過道教的啓蒙教育,所以他的一生對道教情有獨衷。蘇軾成人後,也經常與道士交往,他除了自號“東坡居士”外,還有一個不爲人熟知的號——“鐵冠道人”。

  蘇軾的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游並稱蘇陸;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等。

  蘇軾的美學思想追求的是一種“蕭散簡遠”的藝術風格,而老莊也提倡虛靜寡慾,兩者暗暗相合。他在《書黃子思詩集後》一文中說:“予嘗論書,以謂鐘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墨之外。至唐,顏柳始集古今筆法而盡發之,極書之變,天下翕然以爲宗師,而鍾、王之法益微。”鍾、王書法,筆意灑脫自如,字形簡古而意味深遠,筆畫之外妙趣橫生。顏柳雖備盡古今筆法,只在字的形式上極求變化之能事,卻失掉了鍾、王之妙趣,這是不可取的。而蘇軾嚮往的是筆墨之外的意韻,追求超然物外、蕭散簡遠的情趣,這與道家的意旨十分吻合。

  蘇軾在《題王逸少帖》中稱讚鍾繇、王羲之如同“謝家夫人澹丰容,蕭然自有林下風”一樣,儘管衣飾簡淡,卻有散朗的風姿神情。不難看出,蘇軾對閒雅淡泊、不事雕琢、返樸歸真風格的崇尚。蘇軾苦苦尋覓的正是在此。可見,崇尚“簡淡”、“疏淡”的書法風格貫穿於蘇軾書論中,這也正同老莊以淡泊爲立身之本的精神貫通。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即“自然”,是宇宙萬物的本體和生命,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爲一”的同一存在,在藝術表現上,則是作品的生機和氣韻,是架構起作品藝術價值的精神、文化內涵。

  在老子道學的影響下,蘇軾以一顆淡泊空靈的心態從容進退於藝術創作和世俗人生。他對“道法自然”的理解,在藝術上轉化爲對自然適意的追求、對“吾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的崇尚,都無不滲透着宋人“尚意”的美學風格。那麼,何爲“意”呢?

  “意”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它的美學追求既不同於唐人的法度、規則,也不同於元明的姿勢、體態,同時和晉人的風神、氣韻也存有差異。宋人對“意”的崇尚最早可上溯至晉代,當時由於魏晉玄學的盛行,個性解放、超然淡泊的思想潮流形成了其注重修養、天然自成的品格,爲宋人“尚意”書風的形成作出了初步的探索。這種“意”發展到宋代蘇軾便成爲“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和“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的率然恣意、情趣盎然了。可見,宋人“尚意”旨在擺脫規則、法度的桎梏,提倡不泥於古的推陳出新,推崇性靈的超脫和釋放。

  清代書法家和書論家樑巘在《評書貼》中寫道“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每個時代都有其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書風意趣。作爲“尚意”書風的極力倡導者,蘇軾自然而然地排斥某些法則、規制的約束,要求創作中的高度自由意識。“法”作爲書法藝術創作中的客觀規律,往往是歷代經驗的總結、概括,來作爲“一般”指導“個別”的理論原則。但是如果執意於“法”的臨摹,墨守陳規、按圖索驥,則會失去創作中的自由,更難得體會到創作的快感了。

  “無法之法”並非在藝術中隨便塗抹、肆意塗鴉,而是創作者在技藝嫺熟、爐火純青基礎上對“有法之法”樊籬的突破。它完全融會貫通、評判繼承了前人有效的創作理念,並將其引向自然的“道”,技進乎道,技道兩進。這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對蘇軾藝術觀的形成有着深刻影響。

  注:天下第三行書,東坡《寒食詩帖》

  宋人書法尚意,蘇軾是旗手,他從老莊道家思想中悟出“得意忘形”的哲理運用於書法藝術實踐之中。他認爲執筆無法,書法乃無法之法。他斜執筆,用側鋒,遭人譏議,卻筆挾偉力豪氣。他置“書貴瘦硬方通神”的訓則於不顧,用既肥又扁的字形,吐露蕭散風神。如其書法代表作《黃州寒食詩帖》稱爲中國行書第三帖(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第一帖,唐·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二帖)。

  蘇軾生命之波瀾,至黃州一變;蘇軾書法藝術,在黃州也隨之一變。歷煉越深,其書藝也愈加超越自我。在蘇軾那裏,書藝與他的文學成就一樣,隨着生命的流走,閱歷的加深,愈益閃放光輝,通向美妙的境界。

  蘇軾作爲中國書法史上影響深遠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對“意”的崇尚,對“真”的追求以及對“法”的摒棄,對“個性”的張揚,是傳統“藝道合一”中生命、意志在書法中的完美顯現。他以文人的視角,將人們對於書法藝術的審美觀照引向對於人格、品德以及人生的探索和思考,打破了筆墨點畫構架的形式美本身,通向了生命本源的“道”,從而做到仰觀、俯察萬物的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