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 欧新社资料照片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 欧新社资料照片
纪念诺贝尔奖得主刘晓波逝世周年的雕像13日在台北亮相,美国时代杂志(Time)以此为起头分析,北京一方面应付美国贸易战,一方面加强施压台湾,两岸关系恐是历年最脆弱一刻。

报导开头引述定居台湾的中国民运人士吾尔开希的话说:「台湾人民与我们一起竖立这座雕像,就是要告诉中国,我们没有忘记我们的价值。」台湾在1987年解严后开始拥抱民主,此一讯息将会获得岛上许多人共鸣。

报导指出,纪念刘晓波的活动举行同时,正是两岸关系紧张升高之际。台湾努力争取国际社会承认,中国却加强打压,孤立台湾。

报导分析,总统蔡英文上任以来,台湾与中国的往来逐渐减少,但民主价值仍是台湾方面的立足点。

澳洲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安全研究讲师李佳蓉(Sheryn Lee)说:「她将继续以这样的信念为基础,认为民主能够融入华人社会,在这个意义上台湾能够成为中国的典范。」

总统蔡英文与民进党准备在11月选举巩固地位之际,中国加强打压台湾,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C. Bush)说:「北京可能想要提醒台湾民众,他们正为支持蔡英文与民进党付出代价。」

美国方面的态度也影响两岸关系。报导指出,中国举行大规模军演,目的就是向美国示警。美国总统川普上任以来,打破两岸关系陈规,包括与蔡英文通电话、通过台湾旅行法和斥资2.5亿美元打造美国在台协会新馆。

李佳蓉说:「没人料想到川普介入的程度如此之深,他打破了一直以来奠定两岸关系的一切规则。」

报导引述时代力量党主席黄国昌的话说:「我们与美国拥有相同价值。但我们不会天真到无法了解,有时候我们成为美中之间的谈判筹码。」

报导指出,蔡英文上任以来,布吉纳法索、多明尼加、巴拿马、圣多美普林西比等友邦先后断交,目前台湾只剩18个邦交国。报导引述中研院副研究员吴睿人的话说:「有人说,再过几年,台湾邦交国数目可能归零。」

除了外交施压,中国也试图在民间企业打压台湾,包括最近几个月要求全球航空公司更改国名标记。

报导最后,刘晓波雕像的创作者郑爱华说,一座雕像可能不会影响中国,「但我认为刘晓波留下来的话语与思想将会」。

报导指出,这座雕像还在等待台北市政府许可,才能永久展示,就跟台湾的未来一样充满不确定。黄国昌说:「在世界舞台上,我们没有理由被当成次等公民。假如我们对中国的善意是单方面,维持现状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