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迈巴赫撞上劳斯莱斯,双方车主下车互换名片的新闻很热,也引发了很多吃瓜群众的思考。

新闻中的人物身份不重要,新闻的真实性也不重要,这新闻所反映出的不同层次的人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很重要。

这种层次和财富无关,和层次思维有关。

迈巴赫和劳斯莱斯的车主给我们演示了高层次思维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有很多中层次人群撞车后打电话叫人帮忙事故定损走司法程序,向我们展示了中层次思维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当然也有很多交通事故后发生打架斗殴事件向我们演示了下层次思维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不同层次的思维处理问题的方式取决于这个层次所掌握的资源,下层人碰到事就玩命,因为只剩一条命了,命不值钱;中层人遇到事会找人找关系走司法,因为中层人手里握有知识的利剑和人脉的关系。

到了高层人,处理这种小事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或者说有助理去处理修车定损,而他们自身则只需要选择更妥帖的一种方式,为什么不玩命?这点事都不叫事,犯不上,为什么不打电话叫人?这点事不值得去麻烦别人,一切善后事宜有助理呢,不用他们操心,把事故看作是缘分,互换下名片认识下,就得了,因为对他们来说,心情和时间更有价值,没必要因为小事掰扯。

同样是一场交通事故,是看作玩命的事,看作拼资源人脉的事,还是看作是一次偶遇的缘分,这种不同的看问题视角和思维方式,决定了每个人所处的层次。

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主人公丁元英在隐居期间下楼吃馄饨。

吃完走的时候摊主说:你还没给钱呢!

丁元英楞了一下,抬头看了她大概2秒钟,什么也没多说,再次给了摊主一次钱,然后就走了。

丁元英走后,旁边一个吃馄饨的人打抱不平:人家一开始就把钱给你了,你怎么又问他要一次?

摊主想了一下,说:啊,我忙忘了,这真是个怪人,为什么不说呢?

试想一下,如果在摊主再次要钱的时候丁元英去和她掰扯已经付过账了,结果是什么呢?很有可能是引发一次罗生门式的争吵,各方都有道理,到最后扰乱了心性、耽误了时间。

丁元英的做法呢?

先看了摊主2秒钟,就是确认她是真忘了还是要找茬,在确定摊主确实是真的忘了之后,认识到这是一件世俗的小事,而他所做出的决定则是不争辩不解释,这表现出的是丁元英对传统文化居高临下的包容。

作为一位在股市杀伐果断的资本大鳄,在这种小事情上的不掰扯,正体现出他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处理的方式是属于高一个层次的,而这种思维和处理方式对于摊主来说就是怪人,摊主下意识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这真是个怪人,为什么不说呢?

这样再来看,丁元英的处理方式对他来说可能是最妥当的,但是对于摊主来说却成了怪人,所以我要说的是,物种隔离不仅仅限于人和猪狗牛羊,不同思维层次的人也基本已经属于物种隔离了。

不同的思维层次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差距真的很大。

比如,一袋米的价值是多少?

对耕种水稻的佃户来讲,拉去市场卖掉,一斤一元钱。

对制作味精的厂商来讲,提炼成为味精,一袋五元钱。

对于景区的摊贩来讲,米粒刻字,中华一绝,一粒十元钱。

对于酿酒大师来讲,蒸煮发酵,窖藏佳酿,一瓶数千元。

对于袁隆平来讲,杂交改良,换代优选,每一粒都是无价之宝。

……

当然,肯定会有人不服:我就是一个农民,我哪懂得什么杂交、酿酒啊,我只会耕种。

这种抱怨也没错,这就决定了思维层次只能到这里了。

这也是世界上时刻在发生的。

低层淘宝店主使用淘宝平台开店,每天赚几十元;阿里巴巴工程师开发这套平台,每天赚几百上千元;阿里巴巴管理层协调开发人员工作,每天赚上万元;阿里巴巴依靠著以上所有人的努力,市值4354亿美元。

同样都是在竭尽全力的工作,但是不同层次上所产生的价值和回报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不是先天的,而是由无数个小的偏差慢慢累积而成的。

但是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不同层次的思维,会自然而然的带来不同的财富。

另一个想要分享的点,是钱生钱永远比劳动力赚钱来的容易,这也是过去几百年间世界上在反复发生的。

2月7日,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刊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祖克曼(Gabriel Zucman)的最新论文。文中最新数据显示,0.1%的美国人正坐拥该国20%的财富,财富不均的情况回了100年前。

这个大大的「U」字型,就是上个100年美国最有钱人的财富变化缩略图,1929年,美国贫富差距达到历史峰值。0.1%人口占有了该国25%财富, 而前10%的富人居然坐拥了高达84%的财富。

这种财富不均的情况虽然在经济大萧条、「新政联盟」(the New Deal)和二战经济下滑后有所缓解,但从80年代开始,情况却再度恶化。30年后的今天,已和百年之前相差无几。

这就是有意思的财富流动,2017年《华盛顿邮报》曾用瓜分「苹果派」的方式比喻穷人和富人之间收入不平等的情况。

最富的前20%,可吃上90块派,而最底层的20%,不仅连渣儿都看不见,还得倒贴出1块……

美国不是个案,收入不均已经是世界级的现象了,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刮起一股「贫富分化」的龙卷风。祖克曼教授在文章中还给出了一个世纪内英国、法国、中国和俄罗斯这4个国家最富人群的财富占比变化。

目前,中国前10%的人占据了67%的财富,而俄罗斯的这一比例高达71%。

贫富差距正在逐步拉开,而且存在富集效应,非人力所能干预,虽然短时间内的富人税等各种政策可以强力调控,但是这种调控无法解决层次思维的问题,这就导致不论如何调控,最后财富还是会往思维层次更高的地方汇聚。

现在还有逐年加速的趋势。

2010年,全球最有钱的388人,他们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一半贫穷人口拥有的财富总和;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是85人,到2015年,是62人,而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缩减到了8个人。

也就是说,一辆商务车,就能装下全球一半贫穷人口的财富总和。

富人和普通人之间存在的是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这条鸿沟是就是思维层次,你是采用的什么样的思维,你就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虽然我们很想实现这样一个场景:富人可以感知穷人尚待解决温饱的苦楚,而穷人也可以懂得富人口中的诗和远方。

但是,这思维的鸿沟,很难跨越。

真的很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