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聞又見一大貨車剎車失靈,撞十輛車的惡性事故新聞,給他們裝上第二套剎車系統如何?再加上雷達系統防追尾不更好,制定新的國家標準,沒有不讓出廠


卡車的剎車都失靈了,即使有雷達系統防追尾,不還是一樣剎不住。

重型卡車是氣壓制動系統,都是雙迴路系統設計的,都是雙系統。一般卡車剎車失靈,指的是沒有剎車力了,這種情況是怎麼出現的呢?通常氣管路漏氣導致剎車失靈的情況太少了,不僅是因為上面提到的氣管路是雙迴路設計,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卡車的駐車制動都是斷氣剎,這個名字起的好,看見這三個字就制動他怎麼工作的了,就是放掉氣管路的氣,駐車氣室的大彈簧就會自動回彈壓下制動器,剎住車輪。卡車駐車都是這個原理。所以通常剎車失靈不是系統的故障導致的。

卡車剎車失靈,最主要的問題是制動片高溫,制動熱失效了。滿載的時候,踩三次剎車,制動片就紅了,再踩高溫會把周圍的空氣蒸發,制動襯片上面被水霧包著,如同潤滑,所以制動就這麼失靈了。

因此這就是為什麼卡車要研發輔助制動了,就是為了勁量避免不踩剎車,車子在正常跑的時候,不需要剎住,更多的是降低車速,駕駛員避開前方障礙物即可。輔助制動的種類很多,但是好用的就兩種,一個是發動機制動,目前進口車多裝,康明斯的皆可博制動也是這類。還有一種是液力緩速器。

通常在平原地區,發動機制動就夠用了,但是像雲南,貴州等山區,只有裝液力緩速器才能保險。

所以,剎車是在緊急情況下,或停車時纔有,要謹慎的用,誰知道下一秒你是不是要踩死剎車呢。

另外,用盤式制動器吧,散熱快。(盤式制動器的氣壓是10bar,鼓式制動器是8bar,壓力也不同)

還有,超載的情況下,就是剎死了,車也停不下來,跟車沒關係。


有啊

發動機排氣制動液力緩速器

電磁緩速器嚴格來說不算

這貨不能長時間長距離使用

首先是成本問題

一套液力緩速器很貴的。

第二,工作原理問題,大型車輛的剎車失靈,並不是剎車傳動或者是控制系統失效系統,而是剎車片過熱或者過度磨損導致的剎車失效,常見於長下坡路段。

所以說,為什麼進口的大客車,卡車會標配液力緩速器和排氣制動

以沃爾沃的D16發動機為例,排氣制動時,最大制動功率可以達到578馬力加之液力緩速器的制動效果,完全可以滿足在滿載情況下在高速公路的最大坡道上不踩剎車保持正常車速。

再來看國產的ESP太貴不裝,ABS掛車太貴不裝,液力緩速器太貴不裝,盤式制動器太貴不裝,排氣制動太貴不裝。呵呵。。。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

司機水平的問題。。。。我們有班車司機都能開著緩速器開車。。

我TM真是服了。。。

平常不跑山路的司機突然跑山路了卡車不像轎車,山上幾腳剎車下去剎車早就過熱了。。

謝邀。

時間有限,簡單說下,有時間再補。

既然有人看那我就再補一些內容吧。

這裡所談的一切車輛都是正經車輛。個人覺得國家治理超載問題已經效果斐然。道路上行駛的車輛一般已經不存在超載問題。所以此回答不涉及渣土車這種流氓車輛。

事實上,即便不談新技術,大貨車自身也已經配備了三套制動系統。排氣剎,正常的行車制動和駐車制動的斷氣剎。

排氣剎的原理是通過限制排氣筒排出廢氣的量來降低發動機轉速,使得發動機自身形成一個較大的阻力從而降低車輛正常滑行速度。排氣剎結構非常簡單,通過控制排氣歧管和排氣管連接處的電子開關來實現功能,排氣剎屬於輔助性質的制動系統。常用有損發動機。對發動機較為溫和的還有液力緩速器。通常在變速箱和傳動軸之間。同屬輔助類制動。通過液力阻尼緩速。但成本高出排氣剎很多。效果類似。通常都是在長距離下坡和山路使用。

行車制動與駐車制動可以說是共享同一個系統。剛好是兩個對立面。主要區別在於剎車分泵一個需要充氣實現制動,另一個需要排氣實現制動。

行車制動時,當駕駛員踩下剎車踏板,剎車總泵開始釋放儲氣罐裏的壓縮氣體到剎車分泵,剎車分泵受到壓力活塞向前推出推動頂桿。頂桿推動連桿旋轉,連桿另一端在剎車鼓裡的偏心凸輪頂起剎車片摩擦剎車鼓制動。鬆開剎車踏板時氣體被排出,剎車鼓裡的歸位彈簧把剎車片拉回原位。剎車分泵裏的歸位彈簧把頂桿頂回原位。

剎車分泵的上半部分有一個大回力彈簧,駐車時常態是彈簧正常伸展。如果需要行車時,駕駛人員拉起斷氣剎開關,儲氣罐裏的壓縮氣體釋放到剎車分泵。剎車分泵裏的剎車皮碗受到壓力把駐車時的大回力彈簧頂起來。使得頂桿與連桿分離從而解除駐車狀態。當壓縮氣體壓力過低,壓力不足以頂開彈簧時。會自動啟動駐車制動。

常規制動系統已經足夠成熟並且對車輛結構而言也已經有足夠高的利用率。目前在原有的制動系統上添加另外一套常規制動系統幾乎不可能。個人覺得輔助類制動系統更現實。比如添加一套輔助類的碟剎系統,但這個用在大貨車上恐怕會故障頻發。那麼可行的其它方案應該還有在後橋裏添加一套輔助制動系統,通過限制傳動軸轉速降低車輛速度。但後橋裏的齒輪也可以說錯綜複雜了,用哪種方式在哪裡添加確實是個問題。另外十字軸和齒輪和半軸的強度也同樣令人擔憂。

我並非專業人員所以在此只能根據個人理解給出一些比較主觀的方案。但所有的這些方案,顯然都不如加寬剎車鼓及剎車片的寬度來的直接乾脆效果出眾。所以如果是制動力不足的話,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解決方案不是另外的制動系統,而是在原有的系統上加寬一些就可以了。

廠商雖然有時候黑心只想賺錢不想擔責,但畢竟不是傻。如果制動力不足為什麼不加寬剎車片?abs和ebd也僅僅是提高制動可靠性並沒有增加制動力。為什麼?九米六貨車總質量31噸有8個制動輪組。13米牽引車總質量45噸有12個制動輪組。

得去忙了以後再補。

問題不是有幾套制動系統。一套正常情況下完全可以提供足夠的制動力。

問題是心太大,僥倖心理總覺得沒大礙悲劇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中印軍事最大的差距不在火力而在於補給。中印鐵路最大的差距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後勤。

該保養的時候不保養,該維修的時候不維修。就算殲20也早晚會生鏽。

不上心的司機,你給他裝十套制動系統也早晚有天會失靈。


不請自來( ??ω?? )

大貨車大客車工程車發生剎車失靈的交通事故,均為人禍,車輛設計再多保險輔助系統,駕駛員不好好開,運營方逼著病車上路,照樣事故頻發。

我從事建築行業,接觸最多的就是土方車,商砼車這類工程車輛,其實多數車輛安全設置都非常到位,例如商砼車,有GPS,剎車片比其它車輛多一組,還有限速器,但是以上這些統統都是浮雲。GPS 司機怕公司監控自己幹私活拆了;有限速器車子跑不快影響產量拆了;剎車片老化了換一套太貴繼續將就……然後攪拌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繼續在跑能運砼就行。

土方車就更別說了,都是違規改裝的黑車,反正大半夜也沒人查,過路口從不看燈,每個土方開挖工程平均有一個人被碾死。

人禍需治人,改良設備,真的沒用。


國內大貨車的問題,簡而言之,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命不值錢,不值得裝更多的安全系統。發達國家相對值錢一些,但也不是像小朋友心中以為的那樣生命無價,畢竟自己的生命才無價,別人的生命都有價。

淺一些的問題是,官方往往習慣於把執法成本轉嫁給老百姓。比如說環保達標的私家車,卻要被限行,比如說禁摩不禁售,比如你貨車超標是在使用階段處罰而不問責如何流入市場。本來明明是管理者自己管理水平不高或者不願增加管理成本,後來為了方便管理就簡單粗暴一刀切地封禁某些事情,這種思維遍佈上下,而大家習以為常。舉個例子吧,大學宿舍禁大功率電器大家都覺得沒什麼問題,但宿舍樓下小超市賣熱得快學校為何不管呢?某些宿舍條件差的電路老化,年久失修,管理者的第一想法是除了宿舍原配的燈和手機充電你們別用任何電器了,而不會想著把老宿舍電路重新做一下。於是舍管開始嚴查電器,不管功率大小見了一律沒收,為什麼不分功率大小呢?麻煩呀,增加他的管理成本呀。這就不是錢的問題了,是官僚思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