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3308.JPG

感覺像是幾天前的事,但仔細回想,去墨西哥已經是三四個月前的事了。

那一趟其實滿慘的,雖然來回幾乎都沒有時差,但水土不服,幾天內體重掉了6公斤,到現在都沒補回來。可是想到旅程中的風景,如果再作選擇,應該還是會義無反顧地收拾行李飛過去吧!

一直想要開始分享旅行的見聞,看著五千多張的相片檔案,還真的有一種不知從何開始的感嘆。最後決定就從行程起點的墨西哥城(Ciudad de México,Mexico City)開始。

DSC_2138-001  

墨西哥城是墨西哥的首都,也是第一大城,面積1,485 平方公里,大約比0.4個臺灣大,最高處海拔3,930公尺,比臺灣第二高山雪山主峯(3882公尺)還高。某些資料顯示它的城市規模世界第一,人口數在世界上也僅次於東京。它的歷史城區目前是以墨西哥城歷史中心和霍奇米爾科(Historic Centre of Mexico City and Xochimilco)之名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

DSC_2226-001

據說西元13世紀中期阿茲特克人(Aztecs)往南遷移尋找定居點時,戰神維齊洛波奇特利(Huitzilopochtli)指示他們尋找有隻雄鷹叼著蛇站在仙人掌上(現在墨西哥國旗中央圖案)的地方,而他們在現在墨西哥城所在地發現了這樣的地方,因此定居並陸續建造神廟、金字塔等壯觀雄偉的建築。1325年更建立特諾奇蒂特蘭城(Tenochtitlan)作為首都。現在墨西哥城國家宮(Palacio Nacional)有一幅名畫家迪亞哥里維拉(Diego Rivera,1886-1957)所畫的壁畫,描寫的就是這個城市當時繁華的景象。可惜這個城市在1521年被西班牙殖民者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1485-1547)連同阿茲特克文明一起被毀滅,而且1535 年又在廢墟上建立了現在的墨西哥城。

DSC_3204.JPG

原本特諾奇蒂特蘭城(Tenochtitlan)被認為已經跟其他許多阿茲特克文明所建造的城市一樣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1978年2月25日,一個電力公司工人在當地人稱為狗島(the island of the dogs)的地方施工,挖到了一塊刻有後來被確認是阿茲特克月亮女神科猶爾紹琪(Coyolxauhqui)浮雕的大石盤。這個石盤直徑超過3.25公尺,厚30公分,重量達8.5公噸,推測建造於15世紀末期。

這個重大的發現讓人們確認了特諾奇蒂特蘭城大神殿的存在,經過1978年到1982年的考古發掘,原本建造在這裡的13棟殖民後建築被拆除,發掘的工作到現在也還持續進行著,出土文物有些送到了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 Antropología、MNA或National Museum of Anthropology),大部分則送進遺址旁的大神殿博物館(Museo del Templo Mayor)。

DSC_2166.JPG

第一天拜訪這裡時剛好遇到墨西哥的革命紀念日,所以神殿遺址沒有開放,無法購票入場。隔天已經排好要去另一個世界遺產點普埃布拉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Puebla)不能來,最後是利用在墨西哥城的最後一天撥了大約40分鐘來看。

DSC_2167.JPG

雖然不能進場,但可以從外面俯瞰整個阿茲特克神殿遺址,正中央的平臺就是核心區域的大神殿,周邊想要看細節還是要購票入場。

DSC_3203.JPG

買完票入場後要經過安檢才能進入遺址區,在那之前可以看到牆上有一個巨大的石雕,這就是當年被發現的月亮女神石盤複製品,複製品的顏色是後來才加上去的,真品被收藏在大神殿博物館的最高樓層。

在阿茲特克神話中,月亮女神是母神科亞特利庫埃(Coatlicue)的大女兒。母神某次懷孕時,被她與其他400個兄弟姊妹追殺。途中戰神以左手持茅右手持盾姿態誕生,並以一道蛇形閃電打死月亮女神,女神的身體因此四分五裂,頭也被丟到天上,變成了月亮,其他兄弟則變成了天上的星星,這個石盤所呈現的就是被閃電打到而四分五裂的月亮女神。

DSC_3224.JPG

遊客進到遺址區之後只能沿著架高的步道活動,不能在裡面隨便跑,藉此維持遺蹟的完整,避免被破壞。

DSC_3206.JPG

牆壁隨處可以看見不同建材層層堆疊。這個大神殿遺址曾經有過六次修建,第一次就是1325年,當時的金字塔是用泥土與木材作為建材,加上是在湖中央的小島興建,現在因為地下水位過高已經看不到遺跡,只能從文獻上知道。第二次是1375年至1427年間由特諾奇蒂特蘭城的前三位統治者所興建的,目前已經發掘出來的遺址北側的兩個高起的平臺,前方有一座查克穆爾雕像(Chacmool, Chac-mool),這是當時神殿的頂端。之後分別在1427年至1440年、1440年至1481年、1481年至1486年、1487年之後有幾次增建,最後一次修建完成就是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1485-1547)在1517年所看到的樣貌,金字塔底部長度大約500公尺。雖然興建時代最晚,但遊於被西班牙人大肆破壞,如今殘留的部分不多。

DSC_3208.JPG

從入口進入遺址可以看到牆邊裝飾有許多羽蛇神魁札爾科亞特爾(Quetzalcoatl,瑪雅人稱作庫庫爾坎Kukulkan)石雕。

DSC_3213-001  

剛開始看到的羽蛇神石雕只有牆邊的頭,但再往前可以完整的羽蛇神形象,一條長滿羽毛的蛇。傳說祂發明書籍與曆法,代表了死亡及重生,是祭司的守護神。

這個遺蹟裡有幾個完整的羽蛇神,頭上也都保留著原來的彩繪顏色,所以管理單位在平常會用帆布把整個羽蛇神蓋住,等到開放時間到時才由工作人員把帆布掀開。

DSC_3212-001

參觀步道在過了羽蛇神之後會轉入遺址核心區,步道另一側可以看到另一個月亮女神石盤的複製品,標示當年的發現地點。

DSC_3221.JPG

雖然曾經被西班牙人破壞,某些地方還是可以看見精緻的石雕,羽蛇神依舊是常見的主題。

DSC_3226.JPG

這是另一種形式的羽蛇神石雕,位於金字塔階梯前方。

DSC_3228.JPG

大神殿每次的修建都是用新建築把舊建築包起來,如果一定要用什麼東西來比喻,那應該是俄羅斯娃娃了,就是打開一層之後還有一層,每一層都保留得很完整。

DSC_3229.JPG

不用擔心被神殿遺址複雜的建築歷史混淆,遺蹟區中會標示出每一次修建的位置,而月亮女神石盤所在位置是第四層。

DSC_3231.JPG  

步道走到這個紅磚結構物後左轉。這是排水道的遺蹟,前半段紅磚消失的部分就是剛才走的步道。

DSC_3248.JPG

神殿遺址的建築風格屬於中美洲後古典時期,是頂端有兩個神廟的階梯金字塔形式,每一個神廟前有一個獨立階梯,分別祭祀戰神維齊洛波奇特利(Huitzilopochtli)與雨神和農神特拉洛克(Tlaloc)。

排水道旁的鐵棚中可以看到兩個凸出的平臺,平臺前都有一道階梯,其中一個階梯上方有查克穆爾雕像(Chacmool, Chac-mool),由此可知這是某個時期的主神殿頂端。事實上,它正是1375年至1427年間由特諾奇蒂特蘭城的前三位統治者所興建的第二層神殿。

DSC_3238.JPG  

查克穆爾(Chacmool, Chac-mool)是一種出現在中美洲古典期晚期至後古典期的人物造像形式,是死去的武士的象徵,通常頭部向側面旋轉90度,用手肘支撐上半身,胸前放一個碗或盤狀容器,用來裝盛獻給神明的活人祭品。大神殿遺址上的這個查克穆爾雕像是目前全世界所發現唯一完全上色的雕像,非常珍貴。

DSC_3255.JPG

離開鐵棚區後,可以看到一層層的金字塔神殿遺蹟。 

DSC_3259.JPG

從神殿最前方可以看見不同時期的羽蛇神石雕。

DSC_3265.JPG

這兩個蟾蜍石雕則是水的象徵。

DSC_3266.JPG

從步道上可以看到另外一個鐵棚,底下是另一棟有名建築,被稱為老鷹之屋(the House of the Eagles)或老鷹宮(the Palace of the Eagles)。鐵棚是為了保護在裡面出土的壁畫彩繪。

DSC_3267.JPG

老鷹之屋約建於西元1469年大神殿第四次建造時,1981到1982年之間被發掘,是一個L形的空間。這裡出土了一些珍貴文物,像是兩個真人大小,裝扮城老鷹的陶塑人像,還有死亡之神米克特蘭堤庫特里(Mictlantecutli)的陶瓷雕塑。這些現在都被收藏在旁邊的博物館裡。

DSC_3272.JPG

這個建築外觀的最大特徵是入口階梯處有兩個老鷹頭的石雕。

DSC_3273-001  

鐵棚內可以看見許多壁畫與雕刻。從目前的遺蹟可以看出來整個建築表面有一層石板,外面再途上一層灰泥,最後纔在上面進行彩繪。

看似長椅的構造基部有帶狀的雕刻,最底下是長著翅膀的鷹神,紅色則是波紋狀的羽蛇神。

DSC_3299.JPG

 

走出老鷹之屋後,沿著步道前進可以看到一個小的鐵棚,這是老鷹之屋與主神殿金字塔間的三個小神廟之一,留有豐富的壁畫彩繪,因為以紅色為主,所以被稱為紅色神廟(Red Temple) 。

這個神廟的牆壁以紅色及白色顏料進行彩繪,上面放置被塗上紅色顏料的石頭圓輪。

DSC_3291.JPG

再往前可以看到一個表面佈滿石雕骷顱頭的建築,現在看到的骷顱頭都是複製品,真品被放到博物館中展示。

DSC_3301.JPG

步道走到這裡就繞到主神殿遺蹟後方的區域了,可以看見一大片用紅磚鋪成的廣場。

DSC_3304-001  

步道旁則有墨西哥著名人類學家曼紐爾‧加米歐(Manuel Gamio,1883年-1960年)半身銅像。他是拉丁美洲文學界土著主義(Indianismo)運動的領導者之一。

DSC_3303-001  

當初阿茲特克人來到這個老鷹銜著蛇停在仙人掌上的地方是一個湖中小島,這裡被他們當成宇宙的中心,之後的建設都是在這個島上。當神殿的規模越來越大時,勢必要解決土地太小的問題。遺址區中有一塊解說牌就告訴遊客阿茲特克人是以墨西哥落羽松(ahuehuete tree)的樹幹往湖底或島上打樁,然後在周圍用浮石環繞以減輕重量,接著才開始建設。後期的金字塔加建時會用土石填在新舊兩層之間,如此也可以增加建築的穩固性。

DSC_3307.JPG

這個看起來像水井的構造上有許多硬幣,似乎是被人當成許願池,不知道原本的功能是什麼?

DSC_3364.JPG

從這些管線來看,大神殿遺址本來有一個很完善的排水系統,在不同時間興建的神殿金字塔間有這樣的管線,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DSC_3375-001

大神殿遺址的參觀動線終點就是大神殿博物館(Museo del Templo Mayor),建於1987年,建築風格與灰色的外觀與遺址及周邊殖民時期建築融為一體,看起來與環境很協調。

DSC_3359.JPG

博物館是個四層樓建築,收藏在遺址中出土的重要文物。

DSC_3342  

博物館一樓展是一件2006年10月在遺址西側出土的大地女神特拉爾泰庫特利(Tlaltecuhtli)的石雕。

這時石雕出土時就裂成許多塊,目前能找到的只有四大塊,中央部分還沒找到。當初出土時是30個工作人員用兩臺起重機花了15個小時才把重達12公噸的石雕搬到150公尺之外的博物館。之後再經過兩年半的仔細清理,原本的紅、黃、藍、白、黑等顏色纔再度重現。

DSC_3346  

在網路維基百科的資料中,特拉爾泰庫特利是阿茲特克傳說中的一個怪物;有時也有女性形象。某個版本的創世神話指出:第四太陽毀滅之後,特斯卡特利波卡與魁札爾科亞特爾變身為蛇,連手將這巨大的怪物撕裂成兩半,一半成為天,一半成為地。之後,諸神令她的身軀長出山川、洞窟、草木、百花。特拉爾泰庫特利常見於阿茲特克建的紀念碑或石雕像基座,她被描繪成一隻四足、頭是骷髏的怪獸。

DSC_3368.JPG

神殿遺址的入口就在墨西哥大主教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旁,它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教堂,所在地也是阿茲特克神殿遺址的一部分。原本人們以為教堂是破壞大神殿後在原址興建,但神殿遺址的出現推翻這種說法。

DSC_3376-002

整個神殿遺址區的出口是在一片殖民建築間,走出去直往前就是國家宮(Palacio Nacional)。而整個老城區都是世界遺產的範圍,是遊客到墨西哥必遊的景點。

關於這個區的其他景點,之後有機會再繼續作介紹了。

DSC_3370.JPG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