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包括

縣級非遺傳承人,

市級非遺傳承人,

省級非遺傳承人,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途徑,方法,人物舉例?


本不準備回答這個問題。看了幾個回答不滿意,沒答到點子上。

要想成為一位非遺傳承人,首先得跟一位非遺傳承人學藝,然後纔是拜師。不是師傅都能答應你成為徒弟的。必須你學了的技藝能讓師傅滿意,纔可稱為徒弟。這是必須和重要的一步。

然後,纔有可能向有關縣(區)級文化主管部分申請。

師傅(非遺傳承人)不認可,申請再多徒勞!

師傅(非遺傳承人)不認可,申請再多徒勞!

師傅(非遺傳承人)不認可,申請再多徒勞!


前言

「最迷古代小青樓,巨樹旁栽攀閣樓,樓下緊鄰小湖水,潺潺細聲潤無憂。青磚紅瓦養心靜,四面碧草濾心情,這種感受它地無,惟我中國盛此景!」,談到「非遺」,大多數人覺得離自己很遙遠,平日裏接觸的並不多,尤其是年輕人,「非遺」話題也較為陌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大部分人可能僅限於其代表著中華傳統文化,值得敬畏卻不知如何深入瞭解。但,其實,「非遺文化」早已經活躍在了年輕一輩的社交圈中。

提及「非遺」,必不可少的話題便是「傳承」,身為後浪一代,我們該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傳承人?首先,我們應該瞭解兩個常出現的文化遺產概念,即「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兩者存在本質的區別。

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質區別

「物質文化遺產」強調的是「物」,「物」是物質文化遺產的唯一表現形式,重於「物」而非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則強調的是「人」,以人為核心,強調物質之外與人相關的技藝、經驗、智慧、民俗等,只要傳承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依舊能夠延續。

「物質文化遺產」強調的是不可再生的,為固態形式,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活態形式,可再生,可延續,「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便存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被稱為「活的文化化石」。

於維護方式而言,「物質文化遺產」不可再生,故而注重的是固態維護,以修復和維護為主,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突出的是「人」,更注重傳承性和創造性。

雖然兩者存在本質區別,但物質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是不可分割的,物質文化遺產的固態形式也間接反映出了每個時代人類的生活方式及生產方式等,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化便需要藉助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來進行研究或再創造。

白話文便是,「物質文化遺產」講究的是「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倡的是「人」,物與人的區別,簡而言之,「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具有靈活性,因為「人」可控。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哪些內容?

有朋友要提問了,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接觸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嗎?答案是:yes,「唐詩風采,艷麗卓目,嘖嘖有音,飄揚千古,宋詞情調,優雅芬芳,伴歌清唱,飛遠流長,元曲悠揚,輕快舒暢,隨歌而行,飄揚四方。中華文采,經典永藏。」,有時候你不經意間接觸的某種禮儀、舞蹈、詩詞、美術等都有可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類,根據百科資料歸納,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1. 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2. 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3. 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

4. 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5. 傳統體育和遊藝;

6. 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果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過接觸,那麼應該清楚,每個地區都有屬於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且種類不一,同一個品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不同的展現形式,比如這幾天我們正在度過的「端午節」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類,而屬於「端午節」非遺項目就有15個。

所以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屬性,具有靈動性與可控性。

年輕人學習非遺文化的渠道?

瞭解完「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區別與含義後,接下來,年輕人,該如何學習非遺文化,有哪些是針對非遺的渠道呢?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許多有關於民族文化傳承的問題一直不絕於耳,越來越多的平臺也在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宣傳非遺文化,學習的渠道也非常多元。

·PC端渠道

如果是要學習純理論知識,需要科普非遺文化,推薦專業網站: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網(比如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網)、非遺百科、光明網非遺頻道等。

·書籍

書籍往往比線上瀏覽更讓人記憶深刻,如果喜歡紙質版閱讀,推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百科全書》、《百心百匠》書籍版。

·電視/綜藝短視頻平臺

近幾年無論是央視還是互聯網平臺,均有針對傳統文化推出系列節目,其中也不乏非遺文化嵌入其中,如果是想寓教於樂的形式學習非遺文化,那麼電視綜藝節目、國漫以及頭條號、抖音、西瓜視頻、騰訊文創等短視頻平臺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推薦綜藝《百心百匠》、《如果國寶會說話》、《國家寶藏》、《手造中國》、國漫《秦時明月》、《歷師》等。

·遊戲

後浪們對於遊戲的接受度更甚於理論渠道,許多遊戲中便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場景化的形式展現,更容易讓人記住歷史典故及文化內涵,如果是喜歡遊戲的同學,可以通過玩遊戲的形式瞭解,比如《故宮:口袋工匠》、《繪真·妙筆千山》、《雲遊敦煌》、《王者榮耀》等,裡面也涉及到了不少非遺文化知識。

·文創類App

文化類產品較為垂直,文創類垂直領域也不乏好的App,裡面涵蓋了不同的文創產品及傳統文化科普知識,如果想看通過產品的形式瞭解非遺文化,推薦移動端App:「東家」、「時代記憶」、「華作天成」、「文物加」等平臺。

平臺和形式多元化,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傳承人,首要任務是學習,而以上渠道,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應需而定。

年輕人該如何傳承非遺文化?

回到開篇的提問,身為後浪,該如何傳承非遺文化呢?

這個問題,僅從個人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我看來,其實,並不需要太多的技巧,「用心、走心」便是最好的傳承,文化的發展需要的是關注與參與。

1.有資源有能力者

有能力有資源者,可合理利用自己的優勢將「非遺」產業化,眾所周知,大部分「非遺項目」已經瀕臨危化,單純靠傳統的傳承方式並不可取,非遺文化與新文化相結合的方式,纔是「非遺」該走之路,有心者,可將「非遺項目」進行市場化、規模化、產業化,可持續發展是最佳的傳承方式。

2.資源或資金不足者

資源或資金都不足,這是大部分年輕人的現狀,想為非遺文化盡一份力量,卻無從下手,針對這種情況,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有心」,比如平日裏的簡單知識科普或學習、線下文化活動的參與與宣傳等,有心者,盡自己的能力,做力所能及之事,這便是對文化傳承的最佳敬意。

3.自媒體創作者

互聯網浪潮下,最不缺的便是自媒體創作者,無論是前幾年的圖文時代,還是現在正在爆發的短視頻時代,創作者將越來越多,如果你剛好想為非遺文化盡點力,而你又是自媒體創作者,那麼,便以「宣傳者」的身份做好傳承人的角色,拍攝或製作非遺類主題的短視頻或撰寫非遺話題相關的圖文,或以舉辦主題交流活動的形式將非遺文化宣傳至線上線下,用自己擅長及年輕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將非遺文化進行更豐富更多元化的展示,本著「年輕人更懂年輕人」心態傳承文化,致敬經典。

結語

於年輕人而言,文化的傳承,不在於能做得多成功或者影響力有多大,也不在於能做多少,做得規模有多大,年輕人對文化的傳承貴在用心、走心。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身邊的圈層抓起,以小見大,讓周遭的人一步步瞭解非遺文化,總有一天可聚沙成塔。

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國家的力量,相信平臺的支持,在國家大力宣揚傳統文化的情況下,各大平臺對非遺的扶持力度只增不減,而在這些優勢之下,相信後浪們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傳承非遺文化,承遺風古訓,傳文化薪火,文化傳承文明,讓遺產不再遺憾。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成熟之處,還請見諒,同時,也非常歡迎對非遺文化傳承感興趣的盆友參與互動交流。


一般都是報名拜師然後繼承師父的技藝吧


謝邀...

這是個邏輯問題...

1,要知道 哪些項目是 非物質文化遺產。

2,要知道 哪些非遺項目 是 有 傳承人的。

3,題主是否符合傳承人的傳承項目要求?

有個項目是蘇繡的綉娘,我不確定這個項目是否接受男性為 傳承人....

少林功夫,是否能接受女性為 傳承人....

4,現在的傳承人 是否 願意接納題主作為下一代傳承人 ?


由於各地具體情況不同,本回答僅供參考,不代表各地區實際操作情況,只為宣傳非遺文化,支持文化挖掘,如在實際申報過程中,發現與本回答不相符的地方,請以當地主管部門的意見為準。

1.首先學習一門技術,包括但不限於傳統美術(如刺繡)、傳統技藝(如皮影製作)、傳統遊藝與雜技(如高蹺)、傳統體育(如太極拳)、傳統民俗(這個一般個人申報的不多)、傳統醫藥(如針灸)、傳統舞蹈、曲藝、音樂(這幾個不用詳細解釋了)。

2.學習技術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你學的技藝已經是非遺代表性項目了,那麼你想成為傳承人就要你的師父同意將你列為非遺傳承人,在主管部門進行非遺傳承人認定的時候申報相關材料,並審核、論證、政府公示通過後,才能認定為非遺傳承人。要注意,並不是和非遺傳承人學習技藝,就一定能成為傳承人,有些省級、國家級項目,徒弟幾百個,不是人人都能當傳承人的。且師父同意不代表就可以成為傳承人,主管部門將對你的個人資質、技藝水平、獎懲情況等相關資料進行審核,以避免不符合傳承人認定標準的人被認定為非遺傳承人。

二是你自己申報一個非遺項目,這個項目需要有3代以上,至少100年傳承歷史,而且傳承譜系清晰,有特色,有保護價值。比如你申報了糖畫,但是現在每個景區都有幾個做糖畫的,你想要申報成非遺項目,就要突出項目的獨特性,比如糖漿配比、作畫技巧等等不同之處,纔有機會認定成非遺項目。且每一代傳承人姓名、生卒年限清楚,還要有一些印證資料,比如家譜、傳承下來的工具等等,並且填寫一整套申報書,(有的地方還要求拍攝非遺專題片)經過縣(區)級主管部門評審通過,當地政府公示後,你的項目才能被認定為區級非遺項目。

3.認定為傳承人

你的項目被認定為非遺項目之後,你還不是非遺項目傳承人,因為主管部門還沒有對你進行認定,一般各地非遺項目的申報基本是一年申報項目,第二年申報傳承人(我所在的市是這樣的,不同地區可能有所差異)輪流交替申報,同樣你需要準備一套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認定的資料,經過主管部門論證、審批,當地政府公示後,纔能夠成為縣(區)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市級、省級、國家級同理,首先你的項目成功認定為市級非遺項目,才能認定你為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省級也是一樣。

4.相關義務

在成為非遺項目傳承人之後,你的產品成為了非遺產品,你可以獲得更多的商業利潤,你的技藝也可以更好的傳承下去。但同時,你也有義務配合主管部門,參加非遺保護的相關工作和活動。另外不要認為成為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就是進了保險箱,非遺不是隻進不出的,如果你的產品出現了嚴重的質量問題,或者製假售假,當地政府是可以取消非遺項目資格的,所以作為非遺傳承人,還是要恪守初心,實實在在做人做事。


靜下心,沉住氣

在更匠人文創沙龍的活動現場,湘極.撈刀河技藝總監吳幹軍老師分享了撈刀河背後的故事。說起早年在刀剪廠工作的經歷,吳老師記憶深刻「剛進場子的時候,還挺艱苦的,先磨370把剪刀,整天被泥漿、汗水包裹,但月工資只有10塊錢」。

但是那個年代從事刀剪技藝的人卻不少,廠子裏最繁盛的時候有870人,但是到如今依舊做這一行的卻少之又少。

吳老師目前做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聯繫以前廠裏的老師傅們,繼續向他們學習經驗、技藝。

在吳老師看來,撈刀河刀剪技藝需要更多的年輕血液注入,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現在加入的年輕人不必擔心生計問題,但要喫得了苦,沉得下心,畢竟學習技藝不能一蹴而就。


如果對非遺文化或者非遺手工人感興趣的話,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值得一讀。以下有部分節選

刷子李一舉刷子,就像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說這蘸漿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說這調漿的配料有祕方。曹小三哪裡看得出來?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牆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啪啪聲裏,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牆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俗世奇人》裏有許多手工藝人的奇事趣事,字裡行間透露出手工藝人的品德、修行,也有許許多多師徒間的關係。讀懂《俗世奇人》,將對瞭解手工藝人有重大幫助,相信會對非遺傳承也有許多幫助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