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入冬,你妈妈就会让你穿上秋裤,可你总是不听

「要吃早饭,不然会得胃病」你却依然经常不吃早饭

电视上说吸烟有害健康,吓得你赶忙点根烟压压惊

为什么这些很有道理的说法,你却听不进去?

因为这些说法只能让你赞同,并不能改变你的行为

为什么?

因为人的意识和行为是两套系统

今晚早点睡,不然明天没精神

所有人都能意识到,却依然玩手机到凌晨

所以意识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巨大鸿沟

如何填平鸿沟呢?

1.创造环境

训猫的最好办法是用食物诱惑,如果房间里都是猫粮,它自然不会受到来自你的诱惑,所以需要先清除你以外的其他食物获取途径,为训猫创造环境。

许多商业或政治活动都通过改变环境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比如快餐店的装修,通常使用颜色鲜艳的环境颜色来刺激消费者,让他不愿意长坐,用完餐赶紧走。

要让意识变成行动,要先看看他的环境有什么可以改变的,这往往比直接说教有用多了。

2.短期激励

如果给自己定赚一个亿的人生目标,往往很难实现,不是因为目标太大,而是因为目标太长,太遥远,就像挂在驴子头前的胡萝卜,挂上5米远,驴就失去了动力。

所以应该把长期赚一个亿的小目标,拆分成未来的X年,每一年拆分到12个月,再拆分到周、天,最后可能是加入一个读书会,每天读X页书,每周做X次分享。

每次分享「输出」得到的认同和自我满足感,加上日常能够运用上,算作是一次短期的激励,同时定时的分享又倒逼每周有持续的学习,这是一个短期激励的闭环,从而实现滚雪球,最终实现小目标。

3.最小行为改变

要知道人的行为习惯是很难去改变的,你让一个老烟枪立马戒烟是不可能的。

怎么办?

先从最小行为改变开始,从每天一抽包烟,到每天抽19根烟开始,最之前的行为最小改变,逐步减少吸烟。

同理,养过猫的都知道,不能直接换猫粮,否则猫会绝食,因此需要在老猫粮里每天加一点新猫粮进去混吃,逐渐替换,最终完成新猫粮的更换。

4.具体到行为

很多宣传语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我还是不知道怎么执行。

比如

户外公益广告:

A:保护饮水安全 共建和谐社会

不如改成:

B:垃圾不要丢河里 保护饮水安全

地铁公益广告:

A:遵守市民秩序,提高市民素质。

不如改成:

B:上车排队,是有素质的体现。

5.改变驱动力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位谈判学教授就亲身经历过这样一起事件:

在上班的路上,一条双行道突然因为一个事故变成了单行道,然后后面的车就开始往前堵,最后单行道挤进来4-5部车,而最前面的两部是一部计程车和私家车,谁也不让谁?私家车说,你先让让我吧,我赶时间,计程车司机并未理睬。

这个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可能是喇叭声不断,也可能是破口大骂,劝双方先退让。总之,这件事情在各种声浪中还是无法解决。

这时候,这个谈判学教授下了车,走到计程车司机面前,说了一句话,然后计程车司机就让路了。

他说了什么呢?

「你们2人当中,只有你是专业司机。」

所以你总是用同一种方法无法改变别人的时候,不妨想想,是不是内驱力出了问题?

6.自我实现预言

记得我初中语文老师说过一句话「孩子是需要用表扬和牛奶喂养的,而不是责骂和殴打」

没错,如果你孩子递上不及格的成绩单,你最好不要骂他「你怎么这么笨,每次都不及格」

相反,如果你想改变他的行为,你需要按照想要改变他的那个方向去做引导,「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没把功夫花在学习上,希望下次能够努力考好一些」,然后再用上前面5条的内容去帮助他改变。

如果你老是对孩子使用否定的自我预言,久而久之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

因此,想要让人做出行为上的改变,需要指向性的进行引导。

最后,你打完以上六招,他以套路太多为由把你拉黑。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