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廣汽豐田即將在2020年7月投產代號爲M15C的1.5T三缸機,不得不感嘆三缸機的時代真是離我們越來越近了,無論老百姓接不接受,反正以後沒得選,想買車只有三缸機,要不然就是新能源。

  根據廣汽豐田公佈的消息,是對現有30萬臺/年產量的AR型發動機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第一階段先實現10.8萬臺/年的產量,剩餘19.2萬臺/的廠量將在後續項目中實施。

  而一汽也準備花費12.1億元,用於建設M15C發動機項目,預計在明年實現10.8萬臺/年的產量,對應的1.2T發動機年產量削減10.8萬臺,這意思十分明確,1.2T逐步給未來的1.5L讓路。

  M15C將應用於豐田的小型、緊湊級車型,包括新一代卡羅拉和雷凌。這兩款車不會搭載之前猜測的2.0L自吸四缸機——M20C,估計成本太高了,也少有人願意爲2.0L卡羅拉/雷凌掏錢。

  M15C依然是Dynamic Force Engine的一份子,這是豐田最新的發動機模塊化平臺。因此M15C和M20C的缸徑同爲80.5毫米,衝程一樣是97.6毫米,單缸體積約爲500cc(M15C是496.67cc),壓縮全是13:1。

  某種程度來說,M15就是3/4的M20C。

  兩者共享幾乎一模一樣的技術,好比雙VVT、缸內直噴、屋脊式燃燒室、擴大氣門夾角和提高滾流比等等,熱效率高達40%,M15C最終輸出117馬力和146牛米的峯值扭矩。

  搭載M20C的2019款凱美瑞

  然而用簡單的數學一計算,卻發現M15C的升功率卻有顯著的下滑。

  講道理,明明是相同的氣缸和技術,M20C的升功率爲89馬力/1L,M15C理論上要有133.5馬力。現實是跌到只有78馬力/1L和117馬力,箇中原因據說是爲了抑制三缸機的抖動所做的妥協。

  或許有人不明白豐田的做法,1.5L完全可以做成四缸機,卻爲了降低生產成本,寧願做成三缸。因爲在相同排量和技術的前提下,三缸機肯定比四缸機省油,畢竟少了一個缸的配氣和磨損。

  既然自吸的動力差點意思,豐田會有渦輪化的想法嗎?對此,大家不用抱有任何希望了。

  豐田研發中心(中國)項目主管張文川明確表示過,未來不會有渦輪版M15C。要是追求動力,還是選擇思域或者03吧,這仍然是一款主打經濟效益的發動機。

  反過來想,這不失爲一個好消息,至少現階段見不到1.5T三缸機的雷克薩斯IS。

  不過,豐田特意選擇這兩款衆人熟知的車型,作爲海外市場首款三缸機的搭載平臺,明擺着要大規模地推廣三缸機,打響未來幾年的銷量爭奪戰。

  有意思的是,在中國獨佔鰲頭的大衆,遲遲沒有把榮獲“沃德十佳發動機”的1.0T三缸機帶到中國,這和10年前積極引進TSI+DSG的做法完全是兩種作風。

  而豐田可能想藉此機會賭一把,試圖和大衆拉近一點距離,分取中國市場更大份額的蛋糕。

  三缸機恐懼症

  最近兩年,三缸機才走近國人的視線。

  要說新鮮嗎,其實海峽對面的日本,別人早早習慣了三缸機的存在,因爲每年賣得最好的幾款車,永遠是0.66L三缸機的Kei-Car。

  假如用四個氣缸平攤0.66L的排量,單缸容積只有165毫升,相當於半瓶易拉罐可樂,想要輸出更高的動力,轉速勢必拉得更高。

  所以他們也認爲,三缸機只適合1.0L以下的發動機,M15C則是日系車企造過最大排量的三缸機。

  現在豐田和其他車企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給消費者打預防針,以後主流的三缸機乃至兩缸機,說不定只有0.9L的排量。

  要說不新鮮嗎,畢竟Kei-Car是變態政策下的變態產物,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實在沒有接觸過,連崇尚小車的歐洲人也是這幾年纔開始主推三缸機。

  發動機排量不超過0.66L,不超過66馬力的Kei-Car

  對於奇數的三缸機,很多人都嗤之以鼻,問題是拋開感情方面,三缸機真有那麼不堪嗎?好像網上說的一樣,換成三缸機的車型都難逃沒落的下場。

  實際上,有不少真正用錢投票的消費者比想象中要更包容三缸機。

  最好的例子便是本田凌派。老實說,新一代凌派全系取消1.8L發動機,只提供1.0T三缸機,這數字一下子少了0.8,說出去也沒排面,我起初認爲這是作死的節奏。

  沒想到2018年9月27日上市後不久,街頭就見到好幾輛活着的實車,白的藍的都有。

  我當時也納悶,這和鍵盤敲出來的完全不一樣,再查一下銷量:凌派從去年9月的0.22萬輛躍升到10月的1.16萬輛,11月接着走高到1.78萬輛,隨後保持了兩個月的月均1.5萬輛,到今年2月纔回落到0.98萬輛。

  還有老早在2017年10月16日上市別克英朗,當時全系就只有1.0T或1.3T三缸機,大家都不看好通用這一武斷的行爲。

  結果呢,銷量不降反升,還在當年12月創下歷史以來的新高:4.09萬輛,最近這6個月的平均銷量也在2.8萬輛左右。

  而且英朗處於競爭白熱化的緊湊級轎車市場,卻不妨礙成爲全中國最暢銷的十佳轎車之一。

  久遠一點的還有比亞迪F0,10年前全系搭載1.0L三缸機,在2008年9月2日上市後,2009年的銷量達到10萬輛,位居微型車市場第二名,僅次於同時提供0.8L三缸機和1.3L四缸機的QQ。

  當然了,現階段來說,三缸機無疑對購車有所影響。除非和凌派、英朗一樣,只要在國人注重的方面,比如上檔次的外觀、有質感內飾和充裕的空間符合他們的需求,以及有打動人心的價格,這些因素都會彌補三缸機在機械層次看不見的短板。

  至於新一代福特福克斯,銷量慘淡的背後並不全是三缸機的原因,這只是其中一根稻草。

  所以新一代卡羅拉/雷凌遠遠沒有到判處死刑那一步,要是M15C車型的定價和配置合理,三缸機發揮意料之外的省油效果,依然有人買單。

  前進還是後退

  然而這不是一篇爲三缸機洗白的文章,如果資金充足,誰會拒絕四缸、六缸、八缸甚至十二缸呢?

  只是說一部分三缸機車型的銷量並不糟糕,沒必要看衰三缸機車型,該買的還是會買。

  另外,車企不遺餘力地研發三缸機,一方面是爲了符合嚴苛的排放法規,賣車總歸是一門合法的生意。哪怕我們嘴上說、手上敲,不接受三缸機,也無法阻止眼前的暗流涌動。

  如今正趕上市場波動的時候,歷史證明,這是新技術問世和普及的最佳時機,車市整體下滑的今天,消費者的消費慣性有所降低,不一定非要四缸機。等到幾年後,多數車企不再提供四缸機,消費三缸也將成爲常態。

  搭載1.0T三缸機的高爾夫,不少外媒給出超高的評價

  到時候,子孫後代統統接受了三缸機,必須寫一篇文章歌頌通用和福特這兩位,真是在衆人持有懷疑態度的時候,率先用錢生生砸出一條路,不斷衝擊人們的陳舊思想,讓大家軟着陸在三缸機上面。

  到最後還可以傷感一句:可惜他們生不逢時,理念太過超前,導致少有人接受。不過這就是敢爲人先,致力於推動汽車行業發展的創新精神。

  至於這次大膽創新是前進還是後退,只有再過5年10年,交給後人論斷了。

  《恕我直言》| 作者:李日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