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個人看法。

斯特里克蘭並不是因為冷漠才變得天才,也不是因為天才使得他冷漠。

他本身,就是這種漠視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而他的才華又得天獨厚。

文中有一句話:愛情中如果考慮自尊,只能說明你更愛自己。當斯特里克蘭妻子得知他遠走巴黎後,第一反應居然是擔心鄰居的流言蜚語。後面也有類似橋段。斯特里克蘭夫人並不在乎與丈夫之間的愛情,她在乎的是生活是否體面,能否滿足她的虛榮心。

他對妻子無愛。他對拋妻棄子毫不後悔,因為妻子也愛你不愛他。他甚至說:我養了她這麼多年。她能養活自己。之類的話。

斯對子女無愛。只是感到有責任。所以子女一成年,他立馬離開家庭,去追求理想生活。

他對朋友無愛。斯特羅夫算是唯一真心把他當朋友的人,斯特里克蘭還是毫不猶豫的勾引他的妻子,佔有他的房子,沒有一絲愧疚。

他對情人也無愛。布蘭奇這劇情不想贅述,婊子配狗。

總的來說,斯特里克蘭的天才並不需要漠視一切,背棄普世的價值觀才能得到體現。他只是簡單的是個以自我為中心,價值觀與大眾不同的人有了天才屬性而已。

斯之所以是天才,才華是必要條件,奇葩的性格不是。


看到了這個問題,寫一寫我的看法。

這是我大三看的書吧,也有一年多了,而且只看了一遍,只能說說我印象深的地方。

假使是我的話我不會那麼選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受不了他離家之後的窮困潦倒的生活。

但是作者讓斯特里克蘭那麼選,大概是他實在無法忍受當時的生活狀態,跟妻子沒有愛情、對家庭沒有責任感、對工作提不起興趣促使他如此選擇。在普世的價值觀里,我們不能理解他的做法,我們認為他很自私、只顧自己的感受,就像你說的他以自我為中心。就像是我們站在上帝視角去要求他人,所以我覺得兩方面無法兼顧,留在家裡,委屈他自己;不辭而別,他的精神得到滿足。非要說他錯,我覺得他錯在不辭而別,開誠布公的跟家人交流一下可能會更好,讀者(比如我)可能會更理解斯特里克蘭一些。

至於說背棄世俗理念,可能「天才」都是這樣吧,不諳世事,活在自己的國度,大概他是認為跟我們無法交流,不過你看書里,斯特里克蘭跟別人交流的方式,我完全不認為他是一個正常人(普世價值觀又在作祟了)。所以呀對任何事情任何人可以有任何看法,沒有什麼錯與對,看書嘛,就是自我思考的過程

說了這麼多,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了,估計你也看的雲里霧裡的吧,全當交流了


若前提是天才,他拋棄他選擇,都不能阻止人們從他身上受惠良多。若不是,豐富的生活中他選了其中一種。即使他的畫作最後未被他人和市場認可或者均在那場大火中付之一炬,我們也無法否定他的選擇。無法在生命之外找個立足點,因此我們對生命價值的看法受限。於是盡量保持開放。

瀉藥。他只是單純追尋自己想要的並不是故意背棄那些,對於自我肯定且堅定追求夢想的人來說外界的聲音不足為慮。相反,正因為他以前擁有所謂世俗的成功,大概才領悟出什麼是真正有意義的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繼而漠視一些不重要的東西。他並不以自我為中心,反而是把自己看的很小,超然物外,用獨特的方式完滿虛無人生。


首先,在一個領域創造出影響這個時代和以後時代的成就,需要極致的專註。那就需要摒棄世俗的束縛。投入全部身心進去。要從他對藝術領域的影響去看。其次,只是選擇不同,追求他自己真實內在靈魂而已。個人認為,可能沒有孰是孰非。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其實反過來,可以理解為:天才就一定要這樣與眾不同嗎?只能不通情達理嗎?

我說說我的答案,我覺得是的,天才就需要在某些方面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不一定就是交流上面,泛指整個社會)。

接下來說說我的理解:

決定一個人一生的無外乎兩個原因,一個內因-基因,一個外因-環境。這裡只說外因,為什麼強調環境的影響,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你可能覺得別人吵的時候我可以專心的學習啊,我很專註,外界不能干擾我,但這只是一個場景下你刻意學習的結果,你能保證你一生都專註不被干擾嗎?不可能的。

再去看家庭這個小環境,社會這個大環境,甚至地球這個超大的環境,你能說你不受家庭環境影響嗎?你能說你不受社會環境影響嗎?你能說你不受地理因素的環境影響嗎?不能吧。那麼再反過來看現在的社會制度,其實是為了大家和諧生活發展而來的,無論道德,禮儀,法制,都是在約束人,讓人妥協之後生存,並不是去激發你的創造力為前提,所以現在的社會是不利於創新和變革的。如果你想得到你的月亮,就只能放棄掉眼前的六便士,才能成為天才(多指藝術方面的瘋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