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宙

+

《蘇聯早期月球探測器誕生記(四)》

風千里

前三篇:

《塵封的蘇聯故事:60年前,人類第一枚奔月探測器呼之欲出》

《分秒必爭:誰先奔向月球?》

《人類望向月背的第一眼:只有一次機會!》

1959年10月19日,“月球-3”號探測器傳回月球背面的照片,爲人類揭開了月球背面的神祕面紗。

“月球-3”號傳回的部分月球背面圖片

當赫魯曉夫興奮地給法國總統戴高樂贈送“月球-3”號的模型時,科羅廖夫和ОКБ-1設計局仍在繼續……

三、無心插柳的探測器-3號

當然,這些模糊不清的照片是無法滿足人類的探索慾望的。爲了獲得更爲清晰的月球背面圖景,馬克西莫夫的探月組又對E-2系列平臺進行了全新的改進,包括對探測器艙內佈局進行重新設計,採用更爲先進的拍攝設備等等。新的平臺被命名爲E-2f型,迅速製造出兩枚,運至發射場準備升空。不過此時蘇聯人的好運似乎被成功的月球-3號用光了,1960年4月15日與19日兩次發射均因火箭故障而告失敗。而這兩次失敗僅僅是探月工程後續的一系列發射事故的開始而已。

可謂無心插柳。到了1965年,ОКБ-1設計局終於再次成功向月球發射了一枚全新的探月器,並繼月球-3號5年之後再度對月球背面進行了拍攝。有趣的是,這款名叫探測器-3號(Зонд-3)探測器並不屬於E系列,甚至原本並不屬於蘇聯的探月工程。

這顆蘇聯“探測器”系列的3號機,雖然也是由ОКБ-1設計局研發,但原來的設計目的是用來對近地行星進行探索的,它的前輩探測器-1號和2號分別被用於金星和火星的探測任務,雖然二者都在掠過目標前即與地面失去聯繫,導致任務最終失敗,但此時精力分散在太空漫步計劃、探月和載人登月計劃等幾個領域上的ОКБ-1設計局早已分身乏術,根本無力再生產新的E-2f型探測器,正好此時原本用於執行探測金星任務的探測器-3因爲錯過了發射窗口而不得不中止計劃。爲進一步探月任務而發愁的設計局正好將其借用過來,用於對月球背面精確拍攝的嘗試。

1965年7月18日,探測器-3號成功發射升空,並奔向月球。與先前的月球-3號不同的是,探測器-3號只計劃繞過月球背面,在拍攝完成時直接將信號遠距離傳送回地面,並不返回近地軌道。

這顆臨時借調過來的小傢伙在之後的任務中取得了超乎預料的成功,7月20日凌晨開始,探測器-3號開始飛越月球西北半球的背面區域,並啓動拍攝系統連續拍攝長達68分鐘。至離開月球之時,總共獲得關於月球背面25張寬幅高清照片,覆蓋了背面大片區域(包括月球-3號沒有拍攝到的約30%的區域,其中幾幅覆蓋面積甚至超過了500萬平方公里)。23日地指中心開始接收到探測器-3號的圖片信號,解析出來的圖片令專家們驚喜不已:宏偉壯觀的月球地貌讓人感覺身臨其境,數以百計的隕石坑以及山脈和平原清晰可見。

探測器-3號模型(左)與其傳回的寬幅高清圖片(右)

此後,在中斷圖片傳輸後,探測器-3號便飛向茫茫的深空。它的意外成功再次推動了蘇聯探月計劃的發展,不過從月球-3號發射到探測器-3號成功傳回圖片,中間相隔長達近6年的時間,期間蘇聯居然沒有一枚探月器造訪過月球,難道此時的探月計劃被蘇聯當局暫時雪藏了?

四、有心栽花的E-6探月器

其實在這段時間裏,ОКБ-1設計局無一刻不在爲探月工程奔忙,尤其是馬克西莫夫的探月組更是整夜加班加點的應付各種既定任務和突發情況,要不是小夥子年輕力壯,估計早就承受不住這樣高強度的節奏。但辛苦換來的卻是接連不斷的任務失敗。

早在月球-3號任務成功不久,蘇聯又計劃進行月表軟着陸和繞月飛行兩項技術難度更高的探月任務。面對新的任務要求,馬克西莫夫很快推出了第二代探月器E-6型,這款新型探月器在設計上採用很多新概念,比如首次將原有單一結構的探測器改爲兩個可分離的部分——“飛行單元”(перелётного блока,由儀器艙和動力艙組成)和“自動月球站”(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ая лунная станция,即一個單一的着陸艙)。按照原有構想,E-6以與月球-3號相似的飛行軌道奔向月球,並直接向月面投放着陸艙,實現軟着陸。着陸艙內安裝有攝像設備,在成功着陸後對月表進行拍攝並傳回地面。

從這樣的任務模式中已經可以看出後來載人登月計劃的些許影子。但“現實很骨感”的詛咒再次敲擊着蘇聯人的雄心。自1963年到1965年底,備受期待的E-6系列先後進行了多達12次發射,居然全部失敗!失敗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門,有的出在轉爲E-6準備的新型8K78型運載火箭身上(比如第2、3、5、6次等均是在發射過程中墜毀),有的則出在探測器本身(比如第11和12次以撞向月球告終)。

糟糕的發射成績讓科羅廖夫和他的ОКБ-1設計局廣受質疑,而馬克西莫夫爲首的探月組更是承受着龐大的壓力。在這段灰色的歲月裏,科羅廖夫本人甚至兩次受到蘇聯高層的召見,親赴莫斯科爲項目的接連失敗而進行解釋。而來自蘇聯軍方的質詢更是令人頭疼:在一次州委會上,一名軍方代表甚至直接指責馬克西莫夫及其探月組無能,惜才的科羅廖夫針鋒相對地還以顏色:“他可是項目的主要設計師,敢問你算老幾?”(Это главный проектант, а вы кто такой?)。這一聲護犢子讓多年後馬克西莫夫回想起時,依然感動不已“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нападал громогласно, а поощрял молча”(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總是大聲攻擊質疑之聲,並對我默默地鼓勵)

蘇聯部分E-6型探月器發射任務列表(圖源數據:俄文維基百科)

但質疑之聲不是靠幾句苦心的辯駁就能消弭的,ОКБ-1設計局的當務之急是要重新審視已經形同雞肋的E-6,針對存在的隱患迅速制定改進方案。科羅廖夫意識到,單憑探月組一味閉門造車總不是辦法。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其他兄弟院所和設計局身上。

(未完待續,下一篇爲“蘇聯早期月球探測器誕生記”的最後一篇,敬請期待)

前三篇:

《塵封的蘇聯故事:60年前,人類第一枚奔月探測器呼之欲出》

《分秒必爭:誰先奔向月球?》

《人類望向月背的第一眼:只有一次機會!》

航天科學傳播平臺

Powered by 愛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科學教育合作伙伴

第 223 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