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現要說明一下,王鎮惡為保命而敗壞自己的名聲,這樣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因為無論從什麼資料或者任何方面來考察王鎮惡,他是真貪財,而不像其他名將,比如秦朝大將王翦率領大部隊出征前,為了打消嬴政的懷疑,向嬴政請求封賞。而王鎮惡那,竟然在配合劉裕徵討司馬休之時,放縱部下搶殺蠻夷,而誤了與劉裕匯合的時間,等到王鎮惡帶兵趕到的時候戰事已經結束了,從這裡就可見王鎮惡是真的貪財。

還看到有人說王鎮惡的死跟他貪財有關,這麼說也太牽強附會了,王鎮惡曾將後秦王國姚泓的攆給私吞了,劉裕知道後恐怕他有二心,於是命人暗中尋找,結果在一個角落裡找到了,但是上面的珠寶都沒了,攆被扔在角落無人看管,劉裕知道王鎮惡是貪財,所以就放心了。由此可見,王鎮惡貪財不但不會害了自己,還對自己有好處。

王鎮惡為什麼會落得被自己人暗殺的下場那?有且僅兩點原因:

一、出生在北方,而且是名門之後

王鎮惡被殺最根本的原因是,王鎮惡是前秦有名的大丞相王猛之孫。王猛之孫這個名頭有多大?前秦曾經強大到70萬人進攻東晉,可以說前秦如此的輝煌有王猛一半的功勞,王猛能多活二十年,前秦會滅掉東晉,南北朝不會出現,會比隋朝早兩百年統一全國。這麼大的名聲加在王鎮惡身上,真是應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

二、王鎮惡的能力太強

王鎮惡能力有多強,舉兩個例子就知道了。

王鎮惡曾參加消滅劉毅的戰役,結果作為先鋒部隊的王鎮惡將劉毅消滅二十天之後,大部隊纔到,王鎮惡因功被封為漢壽縣子。有人說這不奇怪呀,有很多人都幹過累死的事,如果告訴你劉毅是誰,你就不會這麼認為了,劉毅和劉裕、何無忌並稱為北府兵三傑,是東晉末年北府兵(東晉最精銳的部隊)的三大主力之一,而且當時割劉毅據長江中上游大部分地區,是割據一方的諸侯,竟然被王鎮惡幾千人的先頭部隊給消滅了,你說王鎮惡的能力恐不恐怖吧。

後來王鎮惡參加滅後秦的戰役,因見到後秦已亂,不等和劉裕匯合孤軍深入後秦,在劉裕使用卻月陣擊敗北魏騎兵時,王鎮惡已經領兵打到後秦的家門口了,等到劉裕率軍到來的時候,王鎮惡已經消滅後秦了,這樣的實力又有多厲害。

古人說,人怕出名,豬怕壯。王鎮惡的死,正是他巨大的名聲與實際擁有的權利不對稱導致的。


感謝悟空問答官方邀請!王鎮惡的結局是被沈田子殺害。

王鎮惡是前秦丞相王猛之孫。十三歲時,苻堅淝水兵敗,他隨叔父王曜流寓江南,客居荊州。後來為劉裕所賞識,劉裕殺劉毅,王鎮惡立有大功。劉裕出兵伐後秦,因為王鎮惡從小生長在關中,故而任命他為龍驤將軍,帶領先鋒部隊北代關中,並親自率領大軍攻陷長安,滅亡後秦。攻下長安後,王鎮惡「撫慰初附,號令嚴肅,百姓安堵」,展現出極高的政治水平。但是王鎮惡這個人有個最大的毛病,那就是貪財愛錢。他進軍關中時,曾「極意收斂子女玉帛,不可勝計」。但因為王鎮惡並沒有政治野心,所以劉裕也就不予追究。

關中百姓非常追念王猛,所以對王鎮惡很是尊崇。在滅亡後秦一役中,王鎮惡又立有首功,因此遭到劉裕部下的很多將領妒嫉。尤其是沈田子和傅弘之,他們二人在青泥一戰中以一千餘人擊敗後秦姚泓數萬之眾,自視功高,因此,常常據此與王鎮惡爭功。

劉裕返回東晉後,倉猝安排他十二歲的次子劉義真為安西將軍,鎮守長安;以王脩為安西長史,輔佐劉義真;王鎮惡為安西司馬,沈田子、毛祖德為安西中兵參軍,率兵一萬留守關中。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少年顯然是無法應付剛剛收復的關中那樣複雜的政治局面。夏主赫連勃勃見劉裕東還,採納謀臣王買德的計策,集結重兵向關中進發。

夏軍到達渭水北岸,沈田子和王鎮惡聯兵抗擊。當時軍中流傳一個謠言道:「鎮惡欲盡殺南人,以數十人送義真南還,因據關中反」,沈田子輕信了謠言,於公元418年正月十五日,殺害了王鎮惡。王脩責備沈田子擅殺大將,在徵得劉義真的同意後,將沈田子處死。同年十月,劉義真又聽信左右之言,殺害了王脩,並調回北岸的所有駐軍,集中守衛長安。關中郡縣遂悉數歸於赫連勃勃之手,長安也被圍困。最後劉義真只好放棄長安。東晉將士在撤退時大肆搶掠,由於車子裝的財物女子太多,一天行程不過十里路。赫連勃勃派軍在青泥追上晉軍,晉軍全軍覆沒,劉義真單騎逃走。當時毛德祖以河東太守的名義鎮守蒲坂,到第二年二月才率部退回彭城,沒有遭受損失。關中地區收復僅一年零五個月,再次落入異族之手。

不得不說,如果鎮惡不死,赫連勃勃必不敢輕釁關中。


歷史是一出沒有結局的戲。每個結局都是這齣戲的新情節的開始。大家好,我是司徒,聽我聊歷史,關注我不迷路。

王鎮惡(373——418年),東晉末期著名將領。

王鎮惡喜讀兵書,擅長謀略,在東晉末期的將領中軍事才能最為出眾。王鎮惡原是北方關中一帶人氏,因北方戰亂紛爭,王鎮惡隨親屬來到南方,入仕東晉。

公元409年,東晉權臣劉裕要去攻打南燕,著意選拔人才。於是便有人向劉裕推薦了王鎮惡。

劉裕召見了王鎮惡,一番交談之後,劉裕感覺王鎮惡這個人非常不簡單,是個奇才。於是,劉裕就對王鎮惡越級提拔,委以重任。

王鎮惡從此追隨劉裕,屢立戰功。在劉裕平定南燕、攻破盧循、消滅政敵劉毅和司馬休之的軍事行動中,王鎮惡均有卓凡不俗的表現;可謂是劉裕手中的一把利劍,無往而不勝。

416年,後秦國內因國主姚興病死而朝局動蕩,關中大亂。於是,劉裕乘機北伐,準備一舉消滅後秦。

王鎮惡在消滅後秦的戰爭中,首先攻入長安,接受了後秦姚泓君臣的投降;他多方撫慰長安城中的民眾,穩定了關中的局面。加上王鎮惡是輔佐前秦苻堅成就北方霸業的一代賢相王猛的孫子,因此,他在關中頗受民眾愛戴。

而北伐的東晉將領大都是南方人,只有王鎮惡是北方人。這就使得王鎮惡與眾將格格不入。

眾將見他功大,都很嫉妒。尤其是老資格的將領沈田子,在這次滅秦之戰中,曾經以千餘人的兵力,大破後秦數萬之眾;因此,沈田子更是認為自己的戰功最大,力圖壓制住王鎮惡。

面對部下將領之間的矛盾,劉裕不但不去設法化解他們的矛盾,讓他們團結一心,共謀大業;反而,劉裕用自己的言行推波助瀾,加深惡化了將領們的矛盾。

攻佔長安以後,劉裕來到長安,對王鎮惡親切地慰問,拍著王鎮惡的肩膀,說:「成就我這番霸業的,就是先生您啊!」

而對南方將領沈田子等人擔心王鎮惡在關中深得人心,恐有野心的擔憂,劉裕則說:「有你們在,王鎮惡如果敢有不軌行為,那不是自己找死嘛。」

劉裕還對沈田子說:「當年鍾會滅蜀以後,造反不成,就是因為有衛瓘在啊」。

劉裕的這些話,無疑加深了南方將領們對王鎮惡的防範和猜忌。尤其是沈田子,此後,心裡便以衛瓘自居。

417年,劉裕急於回建康,去取代東晉,自己當皇帝;不願在北方銳意進取。於是,劉裕就留下一個年僅12歲的兒子,代替自己坐鎮關中。

試想,一個12的幼童,如何能夠服眾啊?

這也說明劉裕對王鎮惡還是不放心的。不願讓王鎮惡在關中主持大局。

史書記載:王鎮惡雖有大才,卻貪婪愛財。滅後秦、進入長安以後,他私自竊取了後秦國庫中的大量物資,加以變賣盈利。

更讓人可笑的是:王鎮惡把後秦皇帝乘坐的帝輦給藏起來了。此舉引起了劉裕的極端懷疑,認為王鎮惡有野心。誰知一調查,才知道王鎮惡只是為了把帝輦上面的金銀飾品剔除下來,完事以後,他就把光禿禿的帝輦扔到路溝裏去了。

劉裕聽說以後,呵呵一笑,算是放下了心,不再懷疑王鎮惡有政治野心了。

我個人認為王鎮惡貪財好物,也是像名將王翦一樣,屬於領兵大將的一種自污行為,屬於為了讓君主對自己放心而無奈採取的自保手段。

閑言少敘,劉裕離開關中以後,西北的割據勢力赫連勃勃乘勢攻入關中。此時,如果東晉將領們精誠團結,是能夠打敗赫連勃勃的。可惜,沈田子因為猜忌王鎮惡,把他刺殺了。然後,別的將領以為沈田子造反,又把沈田子給殺死了。

從此,軍中大亂,再也形不成凝聚力了,最終被赫連勃勃打得打敗,徹底退出了關中。北伐以來的大好局面令人痛心的喪失了。說到底,王鎮惡的死,還是因為劉裕對他不信任,怕他在關中一帶割據自立;所以,劉裕故意讓南方將領們對他進行掣肘牽制而造成的


王鎮惡,東晉時期的一位名將,前秦丞相王猛之孫。

前秦敗亡後隨叔父南投東晉,居住在荊州,少年時期喜歡讀兵書子集,善長謀略,做事果斷,義熙五年,受到權臣劉裕賞識,封為太尉參軍,戰功居高,義熙八年,加封為振武將軍。

義熙十二年,聯合名將檀道濟北代,滅亡後秦,封遷為徵虜將軍,馮栩太守,協助桂陽公劉義真鎮守長安。

義熙十四年,被中央參軍沈田子謀殺,當時年齡為四十六歲,後追贈為左將軍,青州刺史,龍陽縣候,謚號為壯,配享宋武帝廟庭。


我是六菠蘿,我談一下看法。

王鎮惡即使想故意貪污,也不應該北伐剛結束後的那段時間貪污,這是他貪污的時機不對。

王鎮惡的爺爺是前秦丞相(謀士)王猛,王猛這個人在軍事上很有才能,在民政上體恤百姓,所以王猛在北方有些很好的民意基礎。那麼愛屋及烏,民心也會向著王鎮惡。

但是別忘了,東晉的王師已經將近百年沒有完全控制北方(桓溫北伐和祖逖北伐都是暫時性的),東晉剛剛收復北方,民心不穩,劉裕派王鎮惡、王修等人是真正讓他們穩定北方的。如果此時貪污,肯定更加使得北方地區陷入不穩定的險境。

上邊說的是王鎮惡貪污時機不對,下邊來講講王鎮惡是真的貪污嗎?

非也,前邊講了,王鎮惡作為劉裕軍事集團的重要人物,在北伐後鎮守甘肅一帶,無論是從《魏書》還是《宋書》中,關於王鎮惡的描述中,王鎮惡一直是非常優秀的,基本上很廉潔,突然就貪污起來了,除了題主所說的害怕功高震主,不覺得有的抹黑、排擠他的意思嗎?


南宋詞人辛棄疾,曾經在他的千古名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裏寫道:「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這句詞,辛棄疾提到了建立了劉宋的開國皇帝劉裕,而他的一生的光輝業績,就是率軍北伐,氣吞胡虜。

劉裕北伐,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成功的北伐,他一舉攻滅了滅掉後秦、南燕兩個政權。而劉裕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功績,跟他手下一員大將是分不開的,這就是被他稱為「將門有將」的王鎮惡。儘管深諳世事,可他最後的結局,卻讓人唏噓不已。

一、王鎮惡何意名「鎮惡」

在金庸武俠《射鵰英雄傳》裏,郭靖的大師傅名叫柯鎮惡,這個人物無論是外表、個性還是名字,都讓人印象深刻。而這邊廂還有個王鎮惡,我們首先會好奇,「鎮惡」之名,究竟有何來歷呢?

眾說周知,農曆的五月初五這天是端午節,這一天在今天已經成為人們享受假期的好日子。但是,在古代,五月初五卻是惡月惡日,一年365天,沒有一天比這一天更「惡」。在這一天,人們都要驅鬼辟邪、渡劫消災。

春秋戰國時期的孟嘗君,即生於五月初五,當年差點被其母親扔掉。而王鎮惡也是出生於這一天。正當家裡人要把這個男孩過繼給別人時,他那曾經官至前秦丞相的祖父王猛說:「孟嘗君也曾生於惡月,後來不也是當了宰相,此子也將會興旺我們家。」於是,將其取名為「鎮惡」。

王鎮惡自幼跟隨叔父王曜歸附東晉,客居在荊州。在此期間,他勤學苦讀,尤其喜好軍事,《宋書·王鎮惡傳》記載,他「頗讀諸子兵書,論軍國大事」、「意略縱橫,果決善斷」。

公元409年,王鎮惡被推薦給了當時還是東晉中軍將軍的劉裕。劉裕知道此乃前秦名相王猛的孫子,於是驚嘆道:「所謂將門有將也!」也是,王鎮惡開始在劉裕手下效力,成長為一代名將。

二、千里奔襲下荊州

荊州刺史劉毅,是王鎮惡在戰場上的第一個勁敵。劉毅出身於東晉最為精銳的北府兵,當時他兵多將廣,在荊州割據一方,不聽朝廷號令,連劉裕都畏其三分。

公元412年,劉毅表奏朝廷,要求把任兗州刺史的堂弟劉藩調到荊州。劉裕感覺消滅劉毅時機已到,於是他先是在劉藩進京時,祕密將其誅殺,又讓王鎮惡為先鋒,讓其打著劉藩的旗號,借前往荊州之名,率大軍討伐劉毅。

王鎮惡接到命令以後,一路打著劉藩之兵的旗號,星夜兼程,往荊州進發。而劉毅對此毫不知情。當王鎮惡抵達江陵城時,突然命令全軍火速偷襲江陵守軍。江陵守將朱顯看到城下的攻城器具,這纔回過神來,馬上飛馬通知劉毅。

戰機轉瞬即逝,如果劉毅準備充分了,王鎮惡的千里奔襲將變得毫無意義。於是,他一面讓大軍佯攻江陵城,一面親自率領敢死隊從城下挖地道突入城中,與城內的守軍展開了殊死肉搏。

拼殺中,王鎮惡左衝右突,多處受傷,雙方打得難解難分。為了取得速勝,王鎮惡命令全軍實施攻心戰,讓他們且戰且語:劉裕幾十萬大軍馬上趕到,劉毅滅亡只是時間問題,現在繳械投降還能活命。

此舉果然湊效,許多江陵士兵為了活命不戰而降。而劉毅的主力部隊聽說前方已經潰敗,也紛紛鬥志全消,逐漸潰散。劉毅見大勢已去,只得在江陵城北自縊而死。

20多天後,劉裕才率主力趕到,看到王鎮惡僅以前鋒部隊就將盤踞荊州已久的劉毅滅掉,大喜過望。而王鎮惡也因此戰成為劉裕心腹愛將,名滿天下。

三、背水一戰滅後秦

公元412年,在北方與東晉並立的後秦發生了重大變故,皇帝姚興死後,其子姚泓繼位但不能服眾,後秦發生內亂。

劉裕看北伐時機已到,於是命令兵分五路,直取後秦。其中,東晉的前鋒部隊,仍然由王鎮惡率領,他的搭檔是名將檀道濟。二人一路長驅直入,過關斬將,直取許昌、洛陽。沿途後秦將領聽說王鎮惡的威名,紛紛獻城投降。

王鎮惡下一個目標就是後秦的都城長安,而在此之前,必須攻克潼關。此時,在潼關有後秦5萬精兵把守,兩軍對峙,曠日持久,王鎮惡一時難以攻克。而因為晉軍乃是勞師遠徵,王鎮惡孤軍深入,後勤補給嚴重不濟,另一方面,東晉此時還要應付北魏的侵擾,根本無暇顧及這一支孤軍。因此,王鎮惡只能自籌糧草,他親自到當地百姓家中做工作,靠打「晉朝王師」的感情牌,終於動員百姓們主動為晉軍捐糧。

《宋書·王鎮惡傳》記載:「百姓竟送義慄,軍食復振。」用自己的腦子和嘴,而不是手中的刀,在敵國百姓家裡要來糧食,王鎮惡的水平之高,可見一斑。利用籌來的糧食,王鎮惡等來了劉裕主力的到來。而因為潼關久戰不下,王鎮惡建議:由他繞過潼關,與主力互為掎角之勢,直取長安!

劉裕同意了王鎮惡的作戰方案。於是,王鎮惡又率一支孤軍,沿著渭水,繞過潼關,向長安進發,很快就到達了長安東北的渭橋。此時,守備長安的後秦士兵仍然有數萬之眾,面對敵眾我寡的局面,王鎮惡學起了韓信的「背水一戰」。

《宋書·王鎮惡傳》記載,他命令全軍將所有的舟楫扔掉,任其被河水沖走,然後激勵將士們說:

「卿諸人家在江南,此時長安城北門外,去家萬裏,而舫乘衣糧,並已逐流去,豈復有求生之計邪!唯宜死戰,可以立大功,不然,則無遺類矣。」於是,在沒有任何退路的情況下,全軍將士抱著必死決心,奮力拚殺,在渭水橋畔大敗後秦守將姚丕。後秦皇帝姚泓急得御駕親徵,結果也被王鎮惡所敗。

而在潼關死守的秦軍,聽說他們的皇帝都敗了,竟然不戰自潰,棄關而去。受此鼓舞,王鎮惡又命令全軍一鼓作氣,強攻長安,姚泓見大勢已去,出城投降,後秦滅亡。

同上次一樣,劉裕此時才率領主力趕到了長安城,而王鎮惡則主動在灞上迎接自己的上司。

劉裕見到王鎮惡,激動的說:「成吾霸業者,真卿也!」

四、兔死狗烹遭陷害

王鎮惡幾乎以一己之力消滅了後秦,其個人聲威也達到了頂峯。而俗話說得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王鎮惡出身將門,祖父還是前秦苻堅的丞相,他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

於是,在攻滅後秦以後,他做了兩件讓當時許多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一是他在攻佔長安以後,派兵沖入後秦國庫,將裡面的金銀珠寶搶走了不少,全部收入自己的腰包;

二是他把後秦皇帝姚泓乘坐的輦車也給抬了去,據此,有人說王鎮惡想要謀反。劉裕雖然不信,但還是暗中派人調查,原來王鎮惡是把輦車上的金子颳了去,車子早被他給扔了。於是,劉裕這才心安。

王鎮惡之所以對金銀財寶表現出如此強烈的興趣,目的只有一個:通過自污,做一個「貪將」,毀自己的名聲,不讓劉裕對他有所猜忌!

但是,王鎮惡功勛卓著,已經引起了許多東晉將領的嫉妒。一個叫沈田子的將領覺得自己多次被王鎮惡搶去功勞,心中怨恨,於是便向劉裕誣告王鎮惡:「鎮惡在關中,不可保信。」

劉裕當時讓王鎮惡守關中,身邊只有次子劉義真監督,也覺得不踏實,於是便對沈田子說:「猛虎不如羣狐,卿等十餘人,何懼王鎮惡。」

劉裕還舉了三國時期鍾會和衛瓘的例子,暗示他如果王鎮惡反叛,沈田子可以便宜行事。

果然,很快沈田子因為作戰不利,又遭到了王鎮惡的斥責,雙方矛盾進一步升級。公元418年,沈田子借召開軍事會議之名,將前來赴會的王鎮惡殺掉。東晉一代名將沒有戰死疆場,反而殞命於一場內訌之中,年僅46歲。而東晉剛剛得到的關中地區,又很快被敵國所佔。沈田子因為擅殺大臣,隨後也被處死。

可是,劉裕對此事並未深究,只當是沈田子發狂殺人而已。王鎮惡之死,也便不了了之。

小結:作為一代開國君主,劉裕無疑是雄才大略的,無愧於辛棄疾「氣吞萬裏如虎」的評價;而王鎮惡兩次千里奔襲,孤軍克敵,複製韓信的神跡,也無愧一代名將。

然而,自古名將如紅顏,王鎮惡兩次在劉裕未到時,就已經克敵制勝,讓劉裕連表現的機會都沒有。這也叫做「功高震主」。

不光在其他東晉將領心中,恐怕就連劉裕的心中,也早就埋下了除掉王鎮惡的種子,只是沒想到它在沈田子這邊生根發芽而已。


關中之戰,沈田子因為作戰不利,又遭到了王鎮惡的斥責,雙方矛盾升級。

公元418年,沈田子借召開軍事會議之名,將前來赴會的王鎮惡殺掉。

東晉一代名將沒有戰死疆場,反而殞命於一場內訌之中,年僅46歲。而東晉剛剛得到的關中地區,又很快被敵國所佔。沈田子因為擅殺大臣,隨後也被處死。


王鎮惡於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被中兵參軍沈田子謀殺,並其兄、弟等共有七人遇害。《宋書》載,沈田子因兵敗於夏武烈帝赫連勃勃的進攻,受到王鎮惡指責而動殺機;《南史》中則進而透露:劉裕曾密語沈田子「當年鍾會伐蜀成功後謀反,多虧有衛瓘等人的牽製得以平息。」而沈田子殺王鎮惡,正是假其「謀反」之名。關於這一背景,《宋書·沈田子列傳》中亦有交侍。沈田子是《宋書》作者沈約的伯祖,沈約在這件事上卻並沒有替他隱惡,足見王鎮惡之死,很大程度上確實緣於劉裕對他的疑忌。王鎮惡卒年四十六歲,正當建功立業之年,卻因小失大,以貪失信,斷了大好前程,實在是太不值得。


殞命於內訌之中 年僅46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