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由「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而来的。
(话说这部电影建构的世界很令我感兴趣,可惜没续集了)

现在的文字,用平铺直述又好像带点文诌诌的感觉,似乎更能引人注意。
而这题目,其实只是我某个晚上开车在路上冒出来的灵感。

==============
我很喜欢在半夜开车的感觉。
单单只有半夜这个因素还不行,还要车少,最好是在不熟悉的城市路上,空气还有点凉意。

那条路就可以叫做孤寂。

一个人在车里,开著不熟悉的道路上,脑海会想很多事。
最好再有点轻音乐,适合夜晚的。
或许飘点雨。

可以什么也不想,可以想想记忆中的片段,可以想想明天的工作。
可以想想那些这些的画面,想想那一夜坐在副驾熟睡的侧脸。

不知觉放慢了车速。

城市的建筑在窗外两侧不断向后飞逝,刻意享受这样的景色,略为悲伤的,然后在FB上靠腰

一股清冷。

不知道为什么,半夜我觉得是很适合写字的时刻。
明明有想法有主题有内容,但白天就是没有那种写字的感觉。
会故意等到半夜才写,前提是没有睡著的话。

很小的时候,觉得自己是适合熬夜而不适合早起的性格,有朋友说那是因为我是半夜出生的人。

我不知道这有什么依据,不过我信了。

村上春树的「After Dark」,开场的女孩独自在半夜的咖啡店看书的画面,变成一种我向往的画面。

老实说那本书当时我看不太懂,大部分内容我也忘了,但书中的那个画面却留在我脑海。

我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会把电视电影书中漫画中的某个主角的姿态,变成自己的姿态。
变成「在24小时的安静咖啡店里,一个人静静看著书的自己」

先有想像的画面,然后去打造出这样的姿态,然后变成别人眼中的姿态。
期冀的姿态。
假掰的姿态。


======================
假掰的姿态,也常出现在我们分享的文章里。
有时会分享一些连署,分享一些议题,搞得好像自己很关注这些议题似的,但其实根本也只是因为一则影片就相信了。

有时没想那么深入,有时也会想得深入点,但总是有漏掉的,于是就有被利用的感觉。

前阵子很多人在分享一则内文我完全看不懂在写什么的文,但纵然内文完全没有道理,却利用了「相信我没有几个人愿意了解」、「医生朋友」、「分享代表你关心忧郁症」(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几个关键字,利用了人的心理:

「 我就是愿意了解的少数人、医生说的一定对、分享代表关心。」

就文案行销来说,是很简单却很有效果的讯息。

真正的关心,找你朋友出来吃个饭聊聊天,朋友认真写的东西多花点心思看,分享这种假关心文其实只是自我安慰,更何况他的内文根本不符逻辑。

媒体识读,新闻识读,讯息识读。现在讯息的流通变这么快速,谣言止于智者这件事更赤裸的让我们面对自己有多么容易被利用。

曾经有朋友拿著一些作家插画家说的关于两性的字句(最后劈腿)来跟我说觉得她们说得很有道理,我回答我明明也跟她说过一模一样的话。

差异只是在于名人,差异只是在于妳们没有好好的识读,差别在于你甚至宁愿相信不认识的人的话而忽略自己朋友说的话,妳没听进去,换个人说,妳却以为第一次听到了。

差异在妳宁愿分享一则空白没意义的文,听陌生人的话,而不分享你朋友用心写的东西,不听朋友的快乐哀伤。

我超难相处的。

==================
文字是一种自省。
很多时候生活是一种选择。
我们选择要成为哪一种人,好相处的人,还是乡愿的人,还是没有主见的人,还是听别人话的人。

还是装傻的人。

很久很久以前,曾有个朋友在某天突然对我说了一句话:
「为什么你都要装不知道」

像是看穿我一直的伪装般,也因此只有她知道我的知道,那个年少,觉得那样就够了。

大多时候,团体中会有很有自己想法,只有自己想法才是对的人,指导别人做事的人。
有时候纵然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知道什么才是对的,但还是宁愿装不知道
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形象,在许多方面,没有想法

只是觉得没必要展露而已,知道的人知道,在乎的人知道,就够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一个人做许多事比较自在,我的眼中没有什么是一定对的,没必要勉强别人一定遵从我的规则。

其实好像也没那么难相处?

===================
我跟各位打个赌,不是我悲观,我所有FB好友绝对不超过10个人会愿意花时间看完我这篇文并分享,纵然大家都常分享要多关心朋友的文字,但其实太多人宁愿花时间在陌生露奶网红身上而不愿意花时间在自己朋友身上。

现在不需要你帮我分享这篇跟关心朋友无关的文,只需要你马上约个朋友吃饭聊天或丢个讯息问他好不好然后在这篇文下方留完成,最好再分享(还是要假掰一下)。

这是为了满足我自己的文字分享欲望而发文的,谢谢大家,虽然关心朋友没那么容易……

然后你会知道,谁关心了谁。

究竟有多久,你没跟朋友好好的吃个饭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