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古诗想必大家都听过,人生有四喜,一喜是久旱逢甘雨,二喜是他乡遇故知,三喜是洞房花烛夜,四喜是金榜题名时。对于古人来说,这四件事情是非常大的喜事了,而其中的金榜题名又是很多古人为之追求一生的,能考上状元在古代是难上加难的,小编今天要说的这一位状元可不同寻常,他就是清末的张謇。

  张謇和许多古代的读书人一般,一辈子的许多时间都耗费在科举这件事情上,他并不是什么天赋异禀的读书人,他在十六岁被录取生员后,在十八岁到二十七岁之间前后五次奔赴江宁考试但是都没有中,33岁的时候他终于中了第二名的举人,但在这之后张謇四次参加会试都以失败告终。在41岁时他才中了状元。

  也许到了这里你可能还会觉得,如果按照这样的人生轨迹走下去,可能张謇也会是一个被掩埋在中国科举史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名字。可我们都知道,张謇没有,张謇这个名字被牢牢地刻在中国实业上。

  1896年在张之洞的奏派下,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并且和陆润痒在南通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和苏纶纱厂。张謇一步步地在纱厂周围建起了原棉基地,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油厂面粉厂等等轻工业也逐渐建立起来。我们都知道,发展民族工业,科学技术是必不可啥的,自然而然地,兴办学堂的需求也就显现了出来,

  张謇又致力于兴办师范教育。经过数年的积累,大生纱厂的利润十分可观。“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是,要有世界的眼光。”这是张謇一直奉于心的理念,因此他一直主张教育救国,实业救国。

  张謇一生创办了200多个企业,30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中国的,他还是如今上海海洋大学的创始人。张謇被人称为状元实业家,而小编认为他更多的是一个为国为民实业家,更少的是清朝的状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