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的导师─余理谦神父

领受铎品60年    余理谦 James Hurley

 

出生:1926-10-01 生于爱尔兰瓦特福郡阿德墨尔

BornBorn in Ardmore, Co. Waterford, Ireland

入会:1944-11-11 在爱尔兰莱伊什

EnterEntered the Society of Jesus in Emo Park, Portlaoise, Laoise, Ireland

晋铎:1958-07-31 在爱尔兰都柏林

OrdainationOrdained Priest in Dublin, Ireland by Mgr. John Charles Mcquaid

末愿:1962-02-02 在九龙华仁书院

Final VowsFinal Vows at Wah Yan Kowloon

现职:居住爱尔兰省,牧灵陪伴工作

NowAt Milltown Park in Dublin, Ireland, Pastoral and Spiritual Ministry

 

【圣召历程】

余理谦神父一九二六年出生在爱尔兰瓦特福郡阿德墨尔,小时候,一家六口经常一起到圣堂,每晚也都会一起诵念玫瑰经。那时他很热衷于参与协助堂区的辅祭团工作,与小辅祭伙伴们一起玩耍,为堂区服务,可那时没有当神父的念头,甚至对圣召有些反感。读中学时,对未来没有明确方向,只知道要勤奋读书,而且还想过要投身爱尔兰曲棍球(Hurling)职业球员的行列!

 

但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信仰经验改变了他!

 

那时他还未满18岁,刚刚从中学毕业,有人问他:「你现在打算要作什么呢?」他回答不出来。圣召这个想法令他困惑,而且是让他有些坐立难安,但为什么这样似乎没有答案。于是暑假中的某一天,当他协助母亲整理东西时,他们发现一本关于圣召的小册子,母亲要他看看那本书,确定有没有兴趣成为一位神职人员。在那个当下,他拒绝了母亲,非常明确地对母亲说他不要;但是其实他是有兴趣看那本书的,所以他注意母亲将那本小册子放在哪边。他觉得自己很想读那本书,但却找理由告诉自己不该花时间去读它!但善良的天主解决了这个问题。

 

有一天他去游泳弄伤了腿,为了休养他必须躺在床上很多天,这就不就有很多时间可以去读那本书了吗;于是他偷偷地,非常秘密地开始读那本小册子。有一天当他正在读小册子时,有一个想法突然跳进头脑里,那一刻所有的怀疑都突然不见了,一切都很清楚,像水晶般清澈,就是他想要加入耶稣会,成为一个耶稣会神父。毫无疑问地,这是他整个生命中最强大及最不可能遗忘的信仰经验。那是一九四四年非常靠近会祖圣依纳爵纪念日的夏天,也许正是圣依纳爵在这个经验中推了他一把!

【使命服务】

余神父在一九四四年的十一月入了耶稣会,一九五二年被派遣到香港,他先学习广东话两年,接著在九龙华仁中学试教实习一年,便返回都柏林念神学,一九五八年的七月卅一日在当地领受铎品。

 

一九六零年他完成第三年卒试后,又被派遣回到香港,先是在中文大学教书并担任宗教辅导一职,一九七三年他在九龙华仁中学会院内的初学院担任初学导师,陪伴那些年青人。一九七七年他开始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并陆续被派遣到多个堂区服务,包括有黄大仙的圣云先堂、牛头角的基督劳工堂和柴湾的海星堂。一九九八年他回到九龙华仁中学担任校牧,陪伴年纪更小的中学生;并在校内的圣依纳爵小堂担任副本堂及香港祈祷福传会的工作主任,直到二零一四年退休,回爱尔兰。余神父在香港也曾担任天主教大专联会和公教职工青年会总会神师,参与多次学生社会爱国运动。

 

而令神父最难忘的经验,则是一九七五年,他在原本的使命工作暂时停止时,向长上申请到九龙的一间制衣工厂去打工,他想直接体验一下工人的生活,他做了四个月,虽然是单调又容易的裁衣工作,但日以继夜,重复一遍遍后,让神父沉闷地几乎要精神崩溃。然而这个经验却带给他很大的启示,虽然每天的工资不过十多元(港币),而且工作极其枯燥,但他却感到日子过的很充实。短暂的工厂生活令神父体验到香港基层社会的忧苦喜乐,也让他下决心要作劳工阶层的牧民工作;后来他就被派遣到牛头角基督劳工堂作助理本堂时,认识了许多低下层的劳工家庭,他在这边服务了十一年。这段时间他还成立了青年社会服务小组,并积极推广及投入国际特赦组织的活动,关心囚犯及照顾囚犯家属的需要。

 

【陪伴青年的经验】

余神父在香港时,先后服务于大学及中学,及多个堂区,碰到的年青人不计其数,也对他们有很深的期望,他在许多场合中常常强调,香港的年轻人是『社会的良心』及『地上的盐』;他说:「无疑年轻人的经历及资源非常有限,但他们的热诚和慷慨,是香港民主正义的动力,也是教会用福音精神去贯彻现世事物的好榜样。」在二零一一年十月,香港天主教大专联会金庆活动中,神父到场出席并在致词时,祝愿:天主教大专联会应该要继续培养大专生成为先知,为正义与人权作贡献。

 

而自从梵二大公会议之后,教会鼓励平信徒积极参与社会正义和平的行动,分担弱势社群的忧虑和喜乐,以基督精神革新现世秩序,这梵二的精神,正是余神父一贯的信念,但是要走革新的路绝非易事,他曾对人说:「正义和平的行动要积极参加,先知的路是迂回曲折的。」

【结语】

余神父在香港五十逾年的服务,以教育、社会正义和基层服务这几个面向特别令人印象深刻,最后以神父喜爱的一段教会训导与大家共勉:『当我们给予贫穷者必需的物品,我们不是把我们的慷慨施予他们,我们是还给他们,原来属于他们的东西。与其说,我们完成一项爱德的行为,不如说作了一个正义的行动。』(大圣额我略《牧民守则》)

神父近照来源:Irish Jesuit Missions (https://www.facebook.com/IrishJesuitMissions/)

 

 

网志图文好读版/回顾好文→http://goo.gl/dLxrTH
耶稣会线上捐款/感恩奉献→http://goo.gl/caVSY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