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新能源中的少壯派,蓬勃的奮鬥精神與掌舵者的穩健謹慎在陸川身上皆有跡可循。

  文 | 李佩聰

  《阿甘正傳》《美麗心靈》《薩利機長》——在正泰新能源十週年的總結大會上,總裁陸川向全公司的人推薦了這三部電影。

  陸川將每一部的內容都對應到了一種工作場景,“我希望能夠從裏面汲取一些有用的東西,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能夠做一些正面的激勵,想想要怎麼從優秀做到卓越。”

  在這三部美國影片裏,拋開個人英雄主義的偏見,這三部影片都肯定了個人奮鬥的價值。

  38歲的陸川,1981年出生於浙江溫州。美國芝加哥肯特法學院法學碩士、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2005年加入正泰集團後,憑藉着卓越的業務能力一路晉升,如今擔任正泰新能源總裁。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50後、60後是能源企業掌舵者的“主流”,即使在新能源企業之中,“80後總裁”陸川也屬於名副其實的“少壯派”。

  2017年,陸川獲得“新能源十大年度人物”稱號。“年輕有爲”、“青年才俊”諸如此類的標籤,非常直接地形容了陸川給人的第一印象。

  作爲新能源中的少壯派,近幾年來,陸川在光伏產業內頗爲活躍,衆多重要的會議上都能看到他身着西裝白襯衫的身影。以往一向低調的正泰新能源有了一個行走的代言人,這位年輕掌舵者的名字與正泰新能源自動關聯,光伏圈內鮮少有人不知。

  馬拉松式事業

  陸川有兩項十分傲人的里程記錄:一個是飛行里程,一個是跑步里程。

  2018年,陸川一年內海外飛行次數106次,飛行里程37萬多公里;完成了世界六大馬拉松中的波士頓和紐約馬拉松。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我影響更大的還是後者。書中的東西可能會和現實有些距離,但是你看到的世界給你最真實的反饋。”

  在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的時候,陸川開始了跑步並堅持至今,而且漸漸從跑步中悟出了點什麼。陸川認爲,“光伏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在產業發展的過程裏,有些原本跑得快的人出局了。所以一定要跑得穩,跑得遠,跑得久。”

  與多變的光伏產業一樣,陸川至今的職業生涯,同時也是一個擁抱變化的過程。

  早先陸川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是成爲大學教師,也因此一路攻讀博士。彼時,陸川已經進入正泰太陽能任董事會祕書,見識到了太陽能產業的蓬勃。機緣之下,最終決定乘着光伏產業的東風,施展職業抱負。

  “許多事情都是偶然性的,生活的魅力或許就在於不能彩排。”對於那段經歷,陸川表示,“我也沒有想到十年後我會成爲正泰新能源的負責人,當初公司沒有像一些太陽能企業一樣在美國上市,而是在中國上市,這也是產業的活力。”

  回顧陸川的職業歷程:2009年,加入正泰新能源任董事會祕書;2010年,創立了太陽能海外電站團隊和業務;2013年,正式接管太陽能銷售;2014年,主導完成德國工廠的收購……陸川說:“回過頭來從光伏產業裏可以看得到,計劃趕不上變化快,擁抱變化才能夠擁抱時代,與時代同頻。”

  2018年,在陸川的帶領下,正泰新能源在產業局勢嚴峻的情況下實現逆勢增長。

  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一向鼓勵年輕人奮鬥、創新。其在正泰新能源十週年總結會上時表示:“這是一個變革創新的時代,要抓住能源互聯網和能源格局優化帶來的新機遇。大家加把勁,利潤做高了,我給你們獎勵。”

  “正泰團隊是非常有朝氣的,新能源團隊更年輕化,還不斷會有更年輕的奮鬥者走上歷史舞臺。”陸川認爲,要保持年輕的心態,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在業務裏勇往直前,如果思想僵化,一定會被時代淘汰。

  在正泰的經營理念中,一貫奉行着“賺錢第一,不是唯一。”按照正泰新能源的理念,盈利之外還有人文關懷、社會責任,光伏本身就要承擔綠色能源的責任。

  “‘光伏+’的部分未必是盈利的,但是其有着社會正效應。我們利用光伏賺來的錢,投到‘光伏+’裏面,對社會產生正效應,這也是正泰新能源希望通過‘錦繡光伏’傳達出來的。”陸川說。

  在正泰新能源十週年總結的最後,陸川提到:“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一切以奮鬥者爲本。”

  防禦風險

  同樣是在正泰新能源十週年的總結大會上,南存輝肯定了正泰新能源過去一年業績的同時,提出了要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還是要積極地放開做,陸川總是比較穩健,比較理性。”

  與陸川給人朝氣蓬勃的印象不太相符的是,在考慮正泰新能源決策的問題上,陸川比較謹慎。

  “是因爲正泰新能源曾經吃過虧,我們後面纔會更爲謹慎。”據陸川介紹,正泰早期是以做薄膜切入太陽能產業的,最初晶硅的高價令人認爲是有價格空間可以做的。結果在薄膜成本還沒降下來的時候,晶硅的成本卻迅速降了下來,損失嚴重。

  通過在薄膜上吃的“虧”,陸川發現,一是如果做光伏的製造業,選擇技術路線要慎重,要充分結合市場需求和產業整體發展;二是任何一個產業發展中,還未成熟的情況下,在相關產業鏈的某一端過度擴張是有風險的。

  陸川在正泰進入太陽能產業初期就目睹了這個產業的動盪與起伏,因此深諳光伏仍處於政策導向階段所面臨的風險。正泰新能源能在跌宕的光伏產業中存活至今,繼而謀求更高的發展,規避風險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2018年,光伏產業經歷“531新政”,產業局勢嚴峻。陸川明白,單一的光伏業務模式會對公司帶來風險。對此他提出“未雨綢繆,多點佈局抵禦市場波動風險。”

  正泰新能源的願景是成爲全球領先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希望形成“光伏+多能互補+儲能+微網+智能運維”的綜合能源供應,佈局更多的能源點,再加上售電。

  做的事情如此之多,是否會陷入博而不精?

  實際上,正泰新能源所做的事情都是圍繞着電和清潔能源。

  陸川表示:“正泰新能源的競爭力並不是說在哪一項業務排名第一,而是每一項業務都有着不錯的利潤率,形成整體的競爭優勢。哪個不行,就有另外的補上來,達成一種動態平衡。”

  正如當初在職業壓力下選擇堅持長跑,陸川似乎一直在尋求着一種平衡。

  學業、事業、家庭……每一項都是陸川保持平衡的一種要素。“家庭工作學習生活其實本身是一個平衡,任何一方偏薄了都會失衡。”陸川認爲,“還是需要一顆平常心。”

  2019年,光伏產業仍面臨着不確定性。陸川分析說:“從企業經營來看,風險來自兩方面:一是光伏行業由度電價格倒逼來決定產業鏈的毛利水平,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很大;二是補貼缺口的規模帶來的風險。”

  面對諸多挑戰,按照既定的發展戰略,2019年,正泰新能源正走在參與能源物聯網建設的路上。

  與“多點佈局”的路徑一致,陸川一直在積極地尋找微電網、熱電等新興業務投資機會,佈局能源物聯網,構建以用戶爲中心的多能互補的智慧能源體系。

  根據陸川的介紹,就此發力的時候,有一條清晰的核心原則,是“一切以客戶爲中心。”

  2018年12月,正泰新能源中標浙江省國網電科院智慧能源示範項目,在微電網智慧能源領域方面已經走在行業前列。

  對於光伏產業,陸川依然充滿信心。“光伏是目前唯一可以做到分佈式結構,貼近用戶側的業務。光伏目前在全國能源結構中只佔了2%,就已經可以做到全球第一,如果比重進一步提升,發展空間是難以想象的。”

  如今,陸川與正泰新能源一同奮進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站在十週年的節點,陸川說:“過去十年,我們是積跬步以至千里。未來,我希望可以從優秀到卓越。”

  版權聲明 | 此內容爲能源雜誌原創,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能源雜誌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 END ·

  歡迎投稿,聯繫郵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