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這個國家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樣,嫵媚而秀麗,自然中流露著詩情畫意。或許並不為眾人所知,但是立陶宛卻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中最活躍的國家。「歐洲的地理中心」, 被視為溝通東西歐的橋樑, 而悠久曲折的歷史和燦爛豐富的文化又使其成為了東歐國家中一個獨一無二無的有故事的地方。地理位置

立陶宛毗鄰波羅的海,位於波羅的海東岸北界拉脫維亞,東連白俄羅斯,南鄰波蘭,西瀕波羅的海和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國境線總長1644公里,海岸線長90公里, 面積65300平方公里。氣候屬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氣候。最高點海拔293.6米。1月平均氣溫-1℃,7月平均氣溫19℃。

自然風光

純凈的沙灘,狹長的海岸,茂密的森林,古老的莊園,神聖的十字架山——置身立陶宛,就會被她旖旎秀麗的風景所感染,那裡有清新怡人的自然風光,有歷史文化的珍貴縮影,有氣勢恢宏的神聖教堂,有遠離塵囂的度假勝地。在2015年《 Lonely Planet 》評出的世界必遊國家中卻,立陶宛排到了世界第三名,歐洲第一名的位置。

歐洲後宮佳麗三千,移民為何獨寵立陶宛,僅僅是因為其地理位置和自然風光嗎,當然不是!

是因為性價比:

*-*辦理費用低,個人僅僅需要3萬歐左右:

*-*申請條件低:無語言學歷要求,無資金擔保來源要求;

*-*雙料國:申根+歐盟,五年之後換歐盟永居!

恆熙國際立陶宛商務移民瞭解更多點看頭像找Sunny!


說起立陶宛,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其實立陶宛是個饒有趣味的東歐文藝國度呢!就比如在它的首都維爾紐斯,有一個由藝術家組成的對岸共和國,堪稱是比梵蒂岡還小的世界微型國家啦。

歐洲地理上的中心

要先了解這神奇的國中之國對岸共和國,就要先從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的歷史說起。

1989年,在重新測評了歐洲大陸的邊境後,法國國家地理學院的科學家宣佈歐洲地理上的中心點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城北26公里處。如今,這裡已建起了歐洲地理中心位置紀念碑。

維爾紐斯老城區的黎明之門

立陶宛不是中國遊客的熱門旅遊目的地,但在這個有獨特風景和獨特歷史的國度旅遊,會有獨特的感受。

立陶宛沒有加入歐元區,經濟實力大約也排在歐盟諸國的倒數第幾名。然而,這裡卻有全世界最快的網速,使用起來超爽無比。

更重要的是,這裡有滿大街帥氣小哥哥和漂亮小姐姐,他們的教養也極佳,真是養眼養心。

?維爾紐斯老城街景

被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維爾紐斯老城,是歐洲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老城,有65座教堂和70多條中世紀的街巷,近1500棟建築的歷史,超過了700年。

漫步在老城的街衢間,或者乾脆坐在街邊喝一杯咖啡曬一曬太陽,旅遊的快樂,莫過於此了。《被祝福的聖瑪麗亞》

因為你彷彿坐在一個中世紀建築博物館內,一棟一棟相挨錯落著的,是幾百年歷史卻維護良好毫無破敗跡象的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老建築,相得益彰、爭奇鬥豔地讓整個城市熠熠生輝。當年起防衛作用的城門黎明之門裡,還有神奇的雕塑《被祝福的聖瑪麗》。

維爾尼亞區一角

維爾紐斯市有一個區叫維爾尼亞區,包含了老城區的大部分,其名字來源於流經旁邊的一條河。以前這裡是著名的猶太人中心,拿破崙路過此地時,曾將其比喻為「北方的耶路撒冷」。二戰時猶太人被屠盡,住宅和公墓被炸平,這裡成了蘇聯統治下重要的工業區。

吹號角的勝利女神

蘇聯解體後,舊日的工廠被遺棄,成了無家可歸、流浪者、然後是藝術家們的聚居地。

如今的維爾尼亞區是立陶宛甚至整個波羅的海三國著名的藝術區、時尚區,人們常拿它和巴黎的蒙馬特進行比較。常住人口只有7000人,卻有1000人是藝術家,還不算那些為藝術作坊打小工的人。

對岸共和國的logo

1997年4月1日,該區中的文(dou)藝(bi)青年們宣佈成立獨立的「對岸共和國」,雖然迄今沒有獲得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承認,但它擁有自己的總統、內閣、國旗、國歌、憲法、軍隊和貨幣,還曾有一支12人的軍隊!(不過立陶宛加入北約後這支軍隊就解散了)。據說,進入這個迷你共和國的國境要微笑哦!

該「國」的首任總統叫李雷基斯,是一位詩人、音樂家兼導演。李雷基斯導演了5部電影,其中比較有名的是《荷蘭街頭》。

對岸共和國的牆繪塗鴉

「對岸共和國」的憲法共有39條,另有三條格言,分別是:「不要打仗」、「不要輸贏」、「不要投降」。這些格言分別用23種文字,後來又增加了梵文和印度文共25種,貼在該「共和國」的大街上。每年4月1日,該「國」居民都會歡慶他們的「獨立日」。對岸共和國的憲法繁體中文版

其憲法條款更為與眾不同加有趣,如「人類有獨身的權利」、「每個人都有權在維爾尼亞河邊生活,維爾尼亞河有權從任何人身邊流過」、「一隻狗有權去做狗」、「每個人都有權快樂,也有權不快樂」。

立陶宛大公像

歷史上,立陶宛曾經傲視歐洲至少兩百多年,不但打殘了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條頓騎士團,還建起了疆域遼闊的國家。鼎盛時期,立陶宛公國的領土包括瞭如今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的全部,和俄羅斯、波蘭的部分領土。然而,自從1795年俄羅斯吞併了立陶宛之後,它的命運就變得十分悲慘了。

維爾紐斯的聖安妮和伯納丁教堂

1831年和1863年兩次反抗俄羅斯的起義失敗後,大片領土相繼被俄羅斯搶走,立陶宛成為俄國的一個行政區。

19世紀後期,立陶宛夾在俄羅斯、德國和波蘭三大霸權之間,屢遭輾壓。一戰後,連首都維爾紐斯也被波蘭軍隊佔領,成為波蘭的維爾諾省。剛剛獨立的立陶宛,只好宣佈臨時首都為考納斯。

維爾紐斯的聖約翰教堂

在1936年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德國人和蘇聯人祕密商定如何瓜分歐洲,立陶宛被劃給了蘇聯。波蘭也在被瓜分之列,所以維爾紐斯才經蘇聯人之手,回到了立陶宛。一年後德國人又來了,超過12萬立陶宛猶太人被趕往死亡集中營。

維爾紐斯的街景

1944年蘇聯人再打了進來,立陶宛便理所當然地成了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44年至1952年間,大約有10萬立陶宛遊擊隊員(即「叢林兄弟」)與蘇聯佔領軍作戰。

蘇聯人殺死了3萬抵抗戰士和他們的支持者,並將更多的人送往古拉格。二戰期間和隨後的蘇聯佔領期,立陶宛被驅逐和殺死的人口數量,共約78萬。

維爾紐斯的街景

也許因為有200多年輝煌的歷史,和200多年持續被侵略、被瓜分被外族統治的歷史,立陶宛於1990年3月真正長久地獨立後,纔有上述「對岸共和國」的誕生,纔有那三條格言和與眾不同的憲法。

雖說對岸共和國的憲法如同一場玩笑

卻也表現了人們對自由與獨立、對生存權利的反思呢

尤其是像立陶宛這樣一個歷史多災多難的國家,這種反思無疑更為深刻沉重呢!



據我瞭解:


1政治:人民對政府有反感,認為政府徵收重稅。不過在全世界幾乎在每一個國家都沒人對政府百分百滿意。

2經濟:在歐洲基本可以算最末流的了,雖然是歐盟成員國但是一直沒有真正融入,正因如此一直沒有加入歐元區。在加入歐盟的過程中作出了相當一部分的犧牲,尤其是前蘇聯核電站的關閉使得整個國家的能源嚴重依賴於俄羅斯。我經常能看到一些機構在極力爭取獲得歐盟的經濟援助。城鎮居民福利待遇較差。激光產業較發達,互聯網普及率達到百分之九十多。

3教育:教育水平較高,首都維爾紐斯大學在波羅的海三國中算是頂尖的學府。就其整體性來說,立陶宛人幾乎每人都會說兩門以上外語,當然這也跟立陶宛語人口有限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4人文:美女景觀,有一種說法是世界上美女第一國家,當然這個是按照比例來算的。本人對這個說法不持異議。隨處可以看到極品養眼美女,如果你想知道什麼是美女,請來東歐。

5民情;熱情但不好客。

6體育:籃球真的是國球,不光是男人愛看,女人也喜歡,最關鍵的是大嬸大媽都關注,你就可想而知籃球水平了。這是這個國家為數不多能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實力的項目。

7氣候:屬於半溫帶海洋半熱帶雨林,突出的就是多雨。因為立陶宛的國名Letuva在立陶宛語中的含義就是多雨的地方。

總結:立陶宛在1000多年以前曾經是歐洲三大國,幅員遼闊。但是由於國力漸衰,連首都維爾紐斯都只能龜縮於東南一隅。生存在俄羅斯和德國兩個大國之間不是那麼容易的。【肖列托夫斯基】

攻糉號:十點見


首先聲明:對立陶宛這個國家瞭解的比較少,立陶宛比較有名的是他們男子籃球國家隊。做為蘇聯的加盟國,確切的說應該是被迫加盟的,立陶宛受蘇聯的體制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雖然立陶宛已經加入了歐盟,但是和歐盟的經濟聯繫並不大,沒有加入歐元區就是最好的證明。做為波羅的海沿岸的國家,氣候自然條件制約了其國民經濟的發展。蘇聯落後的體制對立陶宛的經濟發展也帶來一定的制約,而且立陶宛在經濟上尤其是能源方面對俄羅斯的依賴還是比較大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