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刘惜君的新歌会令人听后,留下如癔症般的后遗症。

先是郑楠制作的《嗜睡症》在立冬时发布。

当天凌晨就在朋友圈、微博被很多朋友转来转去,昏昏沉沉地听后,呓语般的演唱咬字和音乐气场,极其催眠,尤其面对#早起不努力失眠怪水逆#的人群,催眠效果是极好的。

在《嗜睡症》引出刘惜君2017新专辑的影子之后,郭顶词曲创作的《如我》又来,却像是未必要叫醒听者耳朵的初衷,继续令人在昏昏沉沉的音乐氛围中走进更深层的梦境。

以目前曝光的《嗜睡症》和《如我》来推断,会不会刘惜君的完整专辑会是一张仍旧唱情歌、但已把情歌的功效性划分成为多层梦境的概念专辑?

有人说经历一场爱情,就像是做一场梦,越深眠,越深爱,毫无防备状态的睡眠,和毫无防备状态的心理,都容易被外界侵入。

如是爱情,或者伤害,所以情感的结束方式也是变得难以捉摸,只是过程都是愉快的,令人如嗜睡一般贪恋著。

郭顶创作的《如我》在《嗜睡症》之后发布,一边用16个「如」字开头的句式,在文字层面整齐划一地催眠听者的意念感官,一边还在禅意十足的编曲衬底中,加入过电处理的人声吟唱,与刘惜君的演唱语态交响,真真假假之间的vocal气场,非常令人著迷。

在大范畴内,《如我》充满了实验电子的意味,编曲中虚拟乐器占据了极大比例,节拍合成器的击打不具侵略性,而是更似舒服地在给耳朵做催眠般的进击。

你或在音乐中强打精神思考自我,或在刘惜君绵软的歌唱中睡意朦胧意识昏沉,《如我》的Dream-Pop气场都强大到令人难以抗拒,再三听罢,喻为一件音乐艺术品亦不为过。

音乐做到如此高度,或许忽略掉刘惜君的外形优势,未免遗憾。

刘惜君自出道以来,就一直很难令人忽视她楚楚动人的外形部分。

但今年她除了在音乐上以《嗜睡症》和《如我》彻头彻尾地改变了风格之外,在视觉上,也完全不见了她的样子。

两首单曲封面都用黑白色系的画作呈现,令人更能在她的容貌之外,关注到音乐本身,刘惜君可塑性极高演唱能力得到了更纯粹的一次展示。

但其实,三石一直以为刘惜君一双会带著惺忪睡意的双眼,才是这次和音乐内容及概念最贴合的一次。

刘惜君眼睛很大,却没有侵略性和距离感,使得见到她的人,会很容易因为她的外形而想更多了解她,或是她的音乐。

《嗜睡症》和《如我》都构筑起了一个庞大的音乐梦境入口,是以音乐内容最为接近刘惜君外形特色的一次,在#人设#成为行走乐坛关键字的年代,刘惜君2017的新专辑不打算站著唱著与人对话,而是编织情感梦境,躺下梦呓发声,也是玩出了新一派的音乐人设。

那现在或许就先期待,接下来会曝光的作品,可以延续这样绝美的音乐梦境,是最正经事。


一直以为在《嗜睡症》中大胆玩转的刘惜君已经是她新专辑风格的最高点,没想到第二波主打《如我》的风格表现力比《嗜睡症》更甚之,歌曲的意境感,意味性显得更为强烈,尤其是歌词,16个如字在的贯穿,代表了一种境界,三言两语根本无法一一说清楚。

事实上,对于这种佛理浓郁的歌词也不需要做太多旁注,本来在理解上就是因人而异,解释多了反而显得做作,「如我」也就变得不在自然。但是,也要佩服郭顶的创作力,那是要对《金刚经》有多透彻地理解与认识才能将这些佛偈变成自己的字句。

同时也很佩服刘惜君在尝试上的大胆,且不说《如我》的歌词不好理解,就这种迷幻性的另类曲风,还真是不是谁能驾驭起来。听刘惜君的表达,别有一番风味,她很注重声音细节的呈现,特别是对于尾音的收放,有一种恰到好处的自然与深远,如此一来在编曲的烘托下,她的声音就新的格外的空灵,犹如天籁一般的美妙。配合这韵味十足的歌词,她的演唱更是显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而要说到《如果》与《嗜睡症》的关系,在表象上来感受,两首歌各自独立,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如我》,也是梦的虚与实的交替,是夜和梦的延伸。甚至可以说在内容与意境上很好地承接了《嗜睡症》。这两首歌到底有没有直接的关系暂不得而知,但是把《嗜睡症》与《如我》放在一起聆听就是一种承接与延续。这是让人更期待刘惜君即将发表的全新专辑。


王菲的唱商,郭顶的风格

在听了新专辑的第一首《浪里游》之后,总觉得这种音乐形态很像某个歌手的套路,后来翻了翻专辑的词曲介绍,原来这首歌以及整张专辑的制作均由郭顶完成,郭顶+刘惜君的效果这是我第一次领教。

众所周知,刘惜君在音乐人的身份上有两大优势,音色极为耐听,既不尖锐也不软绵,而是介于矛与盾之间平衡并锁住了流行女声最稀缺的尺度。另一个优势就是刘惜君对音乐的阅读能力,这与她毕业于星海有不小的关系,她在流行音乐的品判与品位丝毫不逊色国内一线的女音乐人,她对音乐的审美是独特的,这也是为何刘惜君在大众印象中一直保有相对知性色彩的缘故,所以只会唱歌却不读书是不行的,要让音乐渗透出思想才是关键。

说回专辑本身,由于郭顶全程参与词曲和专辑品质把控的原因,所以多数歌曲的风格趋向与郭顶基本相同,你可以听到合成音与效果器的变化,也可以听到电子和Live实录的化学反应,而编曲的意图上郭顶更聚焦于「空间色彩」的搭建,所以你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刘惜君的演唱很贴近王菲,给人捉摸不透但又恋恋不舍的错离感。

总结:

整张专辑的风格划分有概念性的脉络,基本上做到了歌名如曲意的统一性。刘惜君在本张专辑中也尝试了许多演唱策略,并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偷懒,这一点是我很欣赏的,说明音乐人是真的投入并用心了,唯一吐槽的是刘惜君的音域可能仍然是她的短板。


即使在上一张专辑里,刘惜君已经给了我们足够、或者说太多的惊喜,《如我》这首单曲,依然出乎预料之外。

因为《如我》这首作品,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技术的升级,以及技巧层面的Plus,它更像是让现在的刘惜君,达到了另一个高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空。这个时空,不仅是此前的刘惜君本人,也没有去过的,甚至可以说是市场层面竞品类型的歌手,同样从来没有去过的领域。

《如我》的词曲、编曲及制作人郭顶,可以说是刘惜君音乐生涯最重要的幕后音乐人。换在一年多前,可能还需要重点推荐一下郭顶,但随著他的专辑《飞行器的执行周期》入围今年台湾金曲奖,他作为唱作人的身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肯定。

虽然在几个重要奖项上,郭顶的专辑都以微弱的劣弱惜败,但作为一个音乐人,能够做出这张专辑,足以无憾。有的专辑即使得再多的奖,也注定被人遗忘;有的专辑即使没有在当时得到更多的肯定,也会因为音乐被人铭记。郭顶显然属于后者。

郭顶与刘惜君音乐生涯的同步性,不仅让刘惜君在演唱郭顶的作品时,彼此能够保证足够音乐的默契。而这种默契,也让刘惜君成为郭顶实现另一种音乐方向的支点,最终反向创作出自己的人声,所不能到达之处的作品。这不仅仅是单纯的量身定造,从艺术的角度来讲,这就是交换灵魂啊!

和《飞行器的执行周期》里,大量复古七十年代的R&B –Rock不同,《如我》的文字首先已经决定了它是一首非常东方、非常禅意的作品。你以为在这里一定可以听到笛、箫和古琴这种典型的东方乐器?那你就完全错了。

事实上,在《如我》这首作品里,郭顶用的技术逻辑,竟然是Alternative R&B的氛围营造,后一段甚至还引入了一些Trap的倍速Hi-Hats,完全是用当代最顶尖和潮流的技术,来解构「如我」这样的东方哲学。

和郭顶用实实在在的西洋技术,来解构东方禅意近似,刘惜君在《如我》这首歌曲中的处理,同样不像有些音乐人玩东方音乐时,喜欢故弄玄虚,那其实是另一种层面的做作,具体就不点名了。

最明显的就是刘惜君在演唱「雨」、「树」、「我」、「乐」这些尾字时,并没有借用一些鼻音、甩音的技巧,惯例性的进行装饰虚化,以营造出一种天籁的效果。即使在这样的尾音处,刘惜君依然是有力度、有细节、有延伸的。这样的演绎,也让人声始终成为音乐的一个重要支点,无论何处都能立得足。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刘惜君在这首歌曲里,也打破了传统三段式歌曲那种递进式的层次,起起落落的起承转合,虚虚实实、变幻莫测,对于音色轻重缓急的拿捏,精准到让人感受不到精准的细节,因为整体的行云流水和一气呵成,早已经让人忘了切分这样的细节。

有人在玩国际化,郭顶和刘惜君在《如我》这首歌曲里,其实也有大量的国际化元素,但无论是创作和演唱,这首歌曲都称得上无人替代化。它就是《如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